田續豐
(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兩迎水小學 甘肅 白銀 730722)
摘 要: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在于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以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如何將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實踐能力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將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作一簡要探討,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點點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遞進循環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209-01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習科目,其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從基礎的拼音學習,以及生子的的掌握,逐漸的對字詞、短文以及文章進行掌握,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將知識點逐步的進行理解掌握,進而進行知識的深化以及熟練的運用。“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不斷的深化所學知識,進而大大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的內涵
“遞進”,顧名思義是逐步推進,一層一層深入。“循環”,即為往復回旋,事物周而復始的進行運動或變化。在“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中“遞進”是指以某一群文或專題技能為中心,進而不斷的向前推進學習;“循環”在每一個階段對知識點進行不斷的往復回旋復習鞏固,通過不斷的復現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記憶及技能的掌握以及素養的提升。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當中,可以有效的針對小學生的習性以及特點,分年級分階段進行逐步落實對語言文字的掌握以及運用,通過遞進循環的模式實現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引導學生輕松、高效的進行大量語文知識的積累,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呈現一種不斷向前推進又不斷往復循環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的循環運動狀態,最終實現語文能力以語文素養呈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的實施
1、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的應用
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學重點是識字 ,可以采取識讀結合的方式實現識字教學的高效性,以朗讀的方式進行快速推進。將生字提出進行重點強化,從而實現高效率、大容量的教學,然后進行循環往復的復習。對生子的教學實行分步教學,首先,在句子中朗讀,第二,在詞語中進行朗讀,第三,將生字抽出進行正音,第四、再回到詞語中進行朗讀,最后回到課文中進行朗讀。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摒棄了以往的字形分析,而注重點撥;沒有以往傳統教學中的組詞擴詞,而單純的采取循環往復的熟讀;生字的記憶不強迫學生堂堂清,而提倡學生在后續的不斷鞏固復習中達到深刻記憶的目的。對于小學生而言,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非難事,由于前期在幼兒園,以及早教階段聽過無數的故事,因此他們的理解能力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文章的難度。他們這一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是不會借助漢字來閱讀文章,并不是聽不懂文章內容,因此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文章內容的分析反而會讓學生感到無趣。而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會取得更為顯著的收效。教師可以講一偏偏文章“打造”成可以吸引學生的故事。而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會出現陌生的面孔──生字,跟著老師讀一讀,認識一下,留個印象,明天繼續讀不會那么陌生了,后天再繼續……如此反復幾遍,當課文都滾瓜爛熟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有生字了。這樣識字的好處在于學生認識記住生字的同時還理解了生字在詞語句子中的意義,并知道在何種語境下使用這些生字。這相較于單純的識字組詞,更為簡單有趣,易于學生接受。
2、遞進循環時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教學不僅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肩負著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豐富語言的積累、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特別是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語言學習任務。因此閱讀教學一定要落地到實處,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準確的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學價值,即講課文作為語文材料進行教學,其使命不僅僅在于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其傳遞信息的途徑及方法,或者說如何運用語言進行信息傳遞。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重心置于語言表達及語言運用的學習中。更加注重語言表達形式以及學生的語言實踐。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還應理解課文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以及有關語言知識和表現形式。而閱讀教學只簡單的注重對文本內容分析,忽略表達形式分析的教學是不完整的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文章段落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當進行課外閱讀時就可以從語言表達形式的角度進行閱讀分析,進而將學習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中去。例如《風娃娃》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是風娃娃幫助人的故事,這其中有些辦的是好事,但有些確是好心但辦了壞事。文章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光憑蠻力,還要動腦子,要是情況而定講究方法。多數的教師在這類文章的教學設計上,都是首先學習生字詞之后帶領學生學習文章的內容,最終明白道理。然而卻忽略了文章的表達知識。即如何講一件事情的經過表達清楚。本文所采取的都是“看到什么,如何做,結果如何”這樣的敘述方式進行表達的,并且在幾件事情的介紹上方法大都相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遵循“整體感知→重點讀悟→積累運用”這一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積累、閱讀感悟、以及表達方法的學習實踐。引導學生對第二段進行精度感悟,了解表達方式。然后讓學生基于學到的表達方式進行模仿創作,將學生所積累的語言以及方法運用到時間當中,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結語:遞進循環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根據實際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進行分析及改進,從而使遞進循環式教學方法得以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王曉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策的實施[J].科學大眾,2014.
[2] 盧雨蒙.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遞進循環式教學[J].教學策略與方法,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