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辛集市南智邱鎮西小王學校 河北 辛集 052360)
摘 要:朗讀是語文知識認知、積累、理解、感悟的重要途徑,在語文學習中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和興趣。就此,本文探討闡述了朗讀之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意義;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302-01
朗讀不僅是語文知識認知、積累感悟的重要途徑,而且還具有幫助學生體會和表達文章情感,感受語言之美、產生情感體驗、了解掌握文章思想內涵的重要作用,對于語文教學和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講究形式,深入文本、提高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本來很容易知道其中的意思,但并不是機械地、翻來覆去地讀,要講究方法,對愛讀書的學生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靈活掌握讀書時的動向,真正能看進去,及時彌補不足,提高閱讀效果。我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上閱讀課之前,制定學習方案,確定學習目標,有目的地去讀,范讀引領逐步培養學生的讀書意識和提升朗讀水平。在教學研究中,在要斟酌低、中、高年級的學生不同的層次需求的同時,還要兼顧范讀中語感的表達。練習過程中,要有清晰的閱讀要求,在認讀、通讀、朗讀、誦讀、吟詠這幾個過程中,觀察學生閱讀進程,逐漸深入,一步一步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讀準每一個字的音節,句句滲入情感,自然進入文本思想,表情朗讀、動作演示,學生主動進入書中的畫面,接近主人公,體會文本的思想所在,對其內容產生興趣,至此一氣呵成,讀完文本,反復思考加深印象,閱讀興趣自然生成。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了閱讀的興趣。
2、創設朗讀氛圍,進入情感境界利用課件、視頻、音樂、動畫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思維融進文字里面,身臨其境。學生朗讀時邊看邊讀,調動思維,才容易感情投入,感悟到文質美。如教學《一株紫丁香》一文時,看著辛勤工作的教師,有一群可愛的學生為教師栽下了一株紫丁香,指導朗讀時,體會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入情入景,邊聽邊看,邊看邊誦讀,邊誦讀邊體會,在學生看、聽、讀中有所體會,感悟到意境的美,表現出語言的流暢,產生師生之間的不可多得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思維擴展,跟隨著聲音、圖像進入場景體會作者真實的情感。學習《秋天到》一詩,感悟秋天的豐收景象,提示學生讀想結合,棉花、大豆、高粱、稻子喜人的果實讓人興奮不已,體會農民伯伯的喜悅心情,自然而然地讀出喜悅的感情。果然,學生感情表達得充沛。
3、難理解的詞句多讀幾遍,斟酌詞句,使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課文中的關鍵性、主導性的詞、句、段要加批注,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朗讀在小學學語文學習中的必要性
自古以來,朗讀不僅是學習的基本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習的有效方法。在小學語文課標中對讀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中也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在讀中培養語感 ,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僅如此,在新的語文教材中也增加了對于朗讀和背誦的數量,并對課文內容做出了重大的改動,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課文的朗誦。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中的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三、朗讀在小學學語文學習中的應用
1、認字知意,自我朗讀。在學習新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們進行自我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掌握和尚未掌握的知識有哪些,清楚自己有哪些詞語和語句是理解的,而哪些字和詞是陌生的不理解的,這些陌生的、不理解、不認識的字和詞就是學生們的生字和生詞,需要著重學習和理解。由于學生們學習水平的高低和理解掌握的不同,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可能并不是每個學生真正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字詞。所以在快速的預習朗讀之后,學生就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語文知識有哪些,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提升語感,反復朗讀。文章不厭千回讀,對于這種書面形式的語言通過反復的多次朗讀,可以深刻理解課文主旨,體會文中語段、用詞和句式,從而掌握中心思想。同時,通過多次的詠讀,還可以使學生們更快的深入課文,體味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就像學習《第一場雪》這篇課文中的雪景描寫時,可以通過詠讀來渲染雪景的絢麗多姿,從中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品味欣賞作者對于雪后美景的鐘愛之情。通過這樣的反復朗讀,教師可以指導、訓練、提升學生們的語感,從而為學生們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3、吸收理解,朗讀默讀。在小學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與高聲朗讀相比較,默讀可以使學生們減少聲音的影響,從而使課文內容在默讀中浸潤心靈,使學生們更加凝聚精神,理解課文,進行分析思考。品味回味文章精華與思想情感。例如在學習《但愿人長久》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默讀文中的第二與第四自然段,通過默讀去體味和感受蘇軾兄弟的深情厚意。從而使學生們加深理解,開動想像,增強教學成效。
4、強化練習,背誦吸收。要想將知識變為自己的,首先需要將文詞記憶在心,所以這時就需要讓學生們進行背誦朗讀。使他們在高聲的朗讀中加深記憶,牢民在心。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記憶力是佳時期,所以這時讓他們多讀多背,才會更多的吸收積累語文知識和素材,為以后的學習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朗讀,所以我們要重視朗讀、提倡誦讀,強化朗讀,使朗讀與小學語文學習一路同行,充分發揮其重要性,做好其在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從而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積極推進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成效,為學生們學好小學語文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 唐曉萍.試論小學語文有效朗讀教學法[J].學周刊,2013(14).
[2] 楊海英.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