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畔
摘 要: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創大渡口區群眾文化建設,筆者從培育特色品牌、創新工作方法、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工作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培育;創新;機制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的成果,讓蘊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創大渡口區群眾文化建設,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培育特色品牌,不斷提高文化競爭力
文化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競爭。一個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是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發展群眾文化,必須著力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這不僅是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實現文化自覺與自信的需要。
一是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利用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在深入挖掘、保護的基礎上,繼承發展當地群眾喜愛的民俗文化,并形成特有的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麥草藝畫、堰新剪紙等,積極思考和探索如何把這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注入現代文明元素,再賦予它新的思想與活力,使之得到創新、發展,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創新載體,打造藝術型文化特色品牌。分利用各種載體,積極打造藝術型文化特色品牌,使大渡口區文化花團錦簇,充滿活力,并成為群眾文化的新名片。開展“文化會親”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建立完善文化交流的長效機制,積極策劃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會親”活動,即通過大渡口區和外縣(市、區)的文化交流、大渡口區各鄉鎮(街道)之間的文化交流、各個村和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城鄉之間的文化交流等,增進友誼,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并使各地的文化資源得到共享,通過交流推出文藝精品,并打響“文化會親”這一品牌。
二、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文化吸引力
隨著城鄉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處不文化、無時不文化的新時代的特點也得到了鮮明的表現。就大渡口而言,群眾文化的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文化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的這種多元化的態勢,要求我們每一個群文工作者,在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使群眾文化活動常辦常新,受到群眾的歡迎。
一是結合新形勢、新主題,開展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在傳統節日舉辦文化活動中,不能一成不變,要創新載體,力求新意。如:在舉辦元宵節燈會、端午節龍船、重陽節腰鼓表演等活動時,都要注重結合新形勢、新主題,制定活動方案,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新農村建設等融入到傳統節日的民俗活動和特色活動中,既給群眾帶去耳目一新的觀演感受,又在活動中發揮出群眾文化寓教于樂的作用。
二是結合業余文藝團隊建設,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表演。繁榮基層群眾文化,離不開業余文藝團隊的參與,業余文藝團隊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力量。目前,大渡口區已有腰鼓隊、彩燈隊、排舞表演隊等各類業余文藝團隊300支,人員遍及各街鎮,并從中不斷涌現出許多文化能人,成了本區文化活動的一支主力軍。
三是結合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相應的文化評比活動。結合文化活動室建設,不斷夯實基層文化基礎設施。近年來,大渡口區積極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開展了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并開展了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評星定級活動,評星定級分三個星級:五星級、四級星、三星級,并制定了評定標準,達到相應標準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要不斷探索和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推進村(社區)文化陣地規范化建設, 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發展平衡、服務優質、管理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發展。
三、強化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文化支撐力
開創群眾文化工作新局面,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只有不斷提升文化隊伍素質,才能為文化繁榮發展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一支素質優良的文化隊伍,不僅能創作出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還能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營造出積極、和諧、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圍,更能發揮出“文化如水,潤物無聲”的作用。
一是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加強文化隊伍建設,良好的用人體制、機制是保證。按照“從嚴控制入口、加快內部分流、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原則,加快選人用人機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文化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大膽選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優秀文化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真正營造“不拘一格選人才”的良好環境。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拔尖人才和復合型文化人才的引進力度,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結合,把更多的優秀文化人才吸收到隊伍中來。
二是建設結構合理的文化隊伍網絡。著力組建以專職群眾文化工作者為主體的基本文化隊伍、以專家型文化人才為主體的咨詢輔導隊伍、以文藝愛好者為主體的業余文藝團隊、以特長型文藝人士為主體的特色文藝隊伍、以高校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志愿者隊伍,逐步形成門類齊全、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文化隊伍網絡。
三是加大文化隊伍的培訓力度。要制定實施文化人才培訓計劃,不斷加大培訓力度,逐步提升文化館、站干部隊伍素質,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時組織文化干部市內外進行業務進修和培訓,提高文化干部輔導和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水平。同時通過進修、培訓、作品加工、專題研討、組織采風等多種形式,提高文化人才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使他們成為群眾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保證城鄉群眾文化活動正常開展。
四、建設工作運行機制,不斷提升文化保障力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思路,建立與完善群眾文化工作運行機制。我們要集中力量打造優質、龍頭文化資源,有效利用文化資源,使其發揮文化輻射作用;要堅持政府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協調多方文化資源,實現文化資源共建與共享;要嘗試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市場運作,利用一切社會文化資源與力量,提高文化社會參與度。我們要抓住文化創新的契機,推進群眾文化工作新轉變,開創群眾文化新格局,建立高效群眾文化工作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