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心,韓健美,王麗娜
(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護理部,海南 海口 570102)
疼痛護理干預對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王丹心,韓健美,王麗娜
(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護理部,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探討疼痛護理干預對心臟直視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00例心臟直視手術術后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肺部感染情況、疼痛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fā)生4例(8.0%),術后疼痛評分(2.2±0.6)分,對照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7例(14.0%),術后疼痛評分(3.8±1.1)分,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4.0% (37/5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8.0%(49/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臟直視手術后患者的圍手術期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疼痛護理干預;心臟直視手術;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隨著診斷、灌注、心肌保護、手術技術的提高,心臟外科發(fā)展迅速,手術適應證范圍不斷擴大,各種心血管病癥更趨向復雜和疑難,通過外科手術對心血管疾病進行治療的病例不斷增加。疼痛是心臟直視手術術后最常見的癥狀,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與生活質量。如果患者疼痛程度嚴重,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患者的血壓增高、心率加快、不能有效排痰出現(xiàn)肺部感染而影響氣體交換,同時也對患者的飲食、睡眠等產生不利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研究疼痛護理干預對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筆者采用制定疼痛護理計劃、進行疼痛健康教育、音樂療法及咳嗽訓練三方面進行疼痛護理干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00例心臟術后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齡8~54歲,平均(20.5±2.1)歲;病程2~5年,平均(3.57±3.14)年。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齡7~53歲,平均(21.5±3.1)歲;病程3~6年,平均(4.53±3.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本組患者均經臨床醫(yī)生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或后天獲得性心臟病,手術方式為心臟直視手術。納入標準:①患者手術前無合并嚴重肺、腎、腦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②入院后充分進行心肌儲備能力的評估;③完善各項檢查和手術相關準備。排除標準:①艾森曼格綜合征;②術后合并胸骨后感染;③有精神病史、神經系統(tǒng)疾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疼痛護理,根據患者的疼痛評估分值按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3.1 制定疼痛護理計劃 手術前通過對患者或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評估,根據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結果制定疼痛護理計劃,按照護理計劃逐步實施護理措施。手術后根據患者的臨床客觀表現(xiàn)、患者主訴修訂疼痛護理計劃增減護理措施。患者疼痛評估≥1分時,使用疼痛護理記錄單,記錄評估的工具、分值、疼痛部位、性質、護理措施、止痛時間、止痛藥物、給藥途徑、不良反應。
1.3.2 進行疼痛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的量化教育,即根據疼痛教育項目制訂的內容,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每一個患者進行一定量的疼痛教育內容[1]。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個性化的、具體的相關知識宣教。每班次的責任護士對疼痛的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并教育,滿足患者對疼痛控制相關知識的需求。同時,向患者發(fā)放疼痛教育手冊,讓患者鞏固知識及方便查閱。
1.3.3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國內外許多研究報道已經證實了音樂干預對緩解疼痛、穩(wěn)定情緒及減輕緊張焦慮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2]。陳秀浪等[3]研究顯示,音樂干預可以緩解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心臟節(jié)律,保持血流動力學平衡。在監(jiān)護室、病區(qū)播放輕松舒緩的樂曲,音量大小適宜,指導患者深呼吸,如進行機械通氣患者指導其與呼吸機送氣的頻率同步,全身放松,閉上雙眼,讓患者體會音樂中不同的旋律和意境,與音樂產生共鳴。
1.3.4 咳嗽訓練 手術前指導患者坐位,雙腳著地,身體稍前傾,雙手環(huán)抱一個枕頭,進行數(shù)次深而緩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氣并屏氣,然后縮唇,緩慢呼氣,在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 s,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張口咳出痰液,咳嗽時收縮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壓上腹部,幫助咳嗽。手術后患者采取床頭抬高30°~40°,進行有效咳嗽前護理人員雙手固定患者兩側胸廓,患者采用術前指導咳嗽的方法進行咳嗽,在患者準備咳嗽時護理人員固定在胸廓兩側的手稍稍向胸骨處用力,對患者的胸廓進行固定,減少胸廓由于擴張、胸骨相摩擦引起疼痛。
1.4 評價標準 依據術后疼痛評分標準來判定患者的疼痛度[4-5],該方法分為5級,分別為0~4分,主要用于胸腹部手術后疼痛的測量,分值越高疼痛強度越大。0分咳嗽時無疼痛;1分咳嗽時有疼痛;2分安靜是無疼痛,深呼吸時有疼痛;3分安靜狀態(tài)下有較輕疼痛,可以忍受;4分安靜狀態(tài)下有劇烈疼痛,難以忍受。護理人員依照疼痛評估尺標準,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選擇數(shù)字。本研究對心臟術后患者的疼痛護理滿意度的測量采用美國Risser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量表[6],本量表包含三個維度,分別是護理人員提供疼痛相關護理時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教育關系和信任關系。量表共三個等級,即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80~100分,判定為滿意;60~79分,判定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判定為不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和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肺部感染4例(8.0%),對照組術后肺部感染7例(14.0%);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2.2±0.6)分,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3.8±1.1)分,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16.003、12.047,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4.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8.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9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疼痛是外科手術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特別是心臟直視手術患者需要鋸開胸骨進行手術,術后胸腔隨著呼吸與咳嗽的運動會使胸骨相摩擦引起疼痛。疼痛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與干預會使患者體內兒茶酚胺的含量增高,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加大患者術后出血發(fā)生率。同時影響患者的呼吸、咳嗽、情緒和食欲等,延緩患者下床活動的時間易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護理干預對降低心臟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至關重要。在對其護理干預過程中,疼痛護理干預是有效的[7]。通過健康教育需求評估制定疼痛護理計劃能夠根據每位患者疼痛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針對性的實施護理措施,動態(tài)評價,實時修訂。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疼痛健康教育并發(fā)放疼痛宣教手冊,讓患者能圖文并茂的獲取疼痛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的住院滿意度。音樂療法能夠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環(huán)境,減輕噪音對疼痛的影響。咳嗽訓練能夠使患者進行有效的咳痰,減少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肺部感染發(fā)生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說明疼痛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心臟術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非常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1]蔡芙蓉.疼痛教育對手術后患者疼痛認知度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0):4748-4749.
[2]司常利,侯立娟,肖樹芹.音樂療法在門診高熱患兒肌內注射過程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3):300-302.
[3]陳秀浪,謝肖霞,吳麗萍.音樂干預對大面積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10):857-858.
[4]劉鈺,李瑞英,李慧.5種疼痛強度評估量表在血管外科患者中的易用性比較[J].護理研究,2009,23(10):2764-2767.
[5]Calvin A,Becker H,Biering P,et al.Measuring patient opinion of p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Pain and Symotom Management,1999,17(1):17-26.
[6]Risser NL.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paitient satisfacti on With nurses andnursing care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J].Nursing Research,1975,24(1):45-52.
[7]吳健琴,張果霞.疼痛護士在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中的重要性[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4,4(4):146-148.
R473.6
B
1003—6350(2016)07—120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7.065
2015-09-08)
王丹心。E-mail:1380758825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