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許鳳燕
江蘇省南京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 210002
應用優質護理改善胃癌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
王愛萍 許鳳燕
江蘇省南京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 210002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措施對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不良情緒影響。方法:將2014年8月ˉ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2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采取常規護理措施患者(對照組,31例)與優質護理措施患者(觀察組,31)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評分。結果:觀察組31例患者在接受了優質護理措施后,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5.07±3.22)分,抑郁自評量評分為(39.32±4.01)分,無論是從本組術前相比還是同對照組術后相比,均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癌患者圍術期中,可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助于促進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可在臨床上予以大力推廣。
優質護理;胃癌患者;焦慮;抑郁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受到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導致我國胃癌患病人數呈現出了逐年升高的發展態勢[1]。一旦患上胃癌將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十分嚴重的不利影響,同時再加之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不了解,談癌色變,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胃癌患者的不良情緒,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2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了優質護理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滿意的護理效果,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了極其明顯的改善,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依據入院編號隨機分為觀察組(31例)與對照組(31例)兩組,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2.4±4.6)歲。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2.7±4.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統計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向患者告知一些基礎的飲食禁忌。②通知患者具體的手術時間、術前準備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同患者進行積極、主動交流,了解患者訴求。②在患者嘔吐后及時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以避免被患者誤吸,同時及時為患者清理口鼻腔異物。③患者在術后若出現明顯疼痛感,便應給予患者適當的止痛藥物,同時與患者進行交談來分散其注意力。④做好管道固定工作,確保管道通暢,選取適當的擺放位置。⑤在術后早期便可指導患者適當翻身與下床活動,以促使患者可盡早恢復,改善預后質量。⑥認真、耐心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各項問題,開展好有關胃癌之時的宣教工作,同時還可向患者介紹一些恢復較好的病例,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保持積極、健康的治療心態。⑦大力加強對病房環境的積極改善,促進病房內保持良好的通風效果,使患者能夠得以盡快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2]。
1.3 評價方法
在對兩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前均指導其填寫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在患者出院時再次要求患者填寫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針對患者所填寫的評分情況予以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組間率對比采取t檢驗,對比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49.42 ±6.22)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57.86±3.64)分;在術后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5.07±3.22)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9.32±4.01)分。②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50.07±6.37)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56.92± 2.82)分;在術后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48.75 ±5.97)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54.12±2.57)分。兩組患者的術前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而在術后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節奏日漸加快,由于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的胃癌患者人數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胃癌的病發是因胃壁表層粘膜上皮細胞出現異變,依據對胃壁的侵犯程度不同以及相應的組織學特點來對其予以類型劃分[3]。往往患者在經病理學及胃鏡檢查確診后,便應依據實際病情狀況來開展治療工作,當前手術方式是治療這一病癥最為主要的手段措施。
優質護理來源于人-社會-心理理論這一基礎,其所重點突出的是在護理工作之中應當將患者作為開展護理工作的核心,以人文關懷的理念來滲透進日常的護理工作之中,在為患者提供以基礎性的護理服務工作時,還應加強對患者心理層面的高度重視,也就是借助于對患者心理狀況的科學化評估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手段來促使患者增強對醫護工作的認同感,并由此來促進醫院整體護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構建其和諧的護患關系[4]。在本次研究中在對觀察組采取了優質護理措施后,患者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評分分別達到了(35.07±3.22)分與(39.32±4.01)分,無論是同本組實施護理前相比還是同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相比其組間差異具十分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圍術期當中,可對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助于促進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可在臨床上予以大力推廣。
[1] 李麗娟.優質護理措施對胃癌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03-105.
[2] 陳麗,王曉君,許勤等.胃癌病人圍術期優化護理方案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4,(24):3015-3016.
[3] 賈瑞娜.舒適護理在胃癌圍術期的臨床應用觀察[J].甘肅科學學報,2014,26(4):55-57.
[4] 林燕.高齡胃癌患者的圍術期監測與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6,29(19):191-192.
R979.1
A
1672-5018(2016)12-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