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彬
[摘 要]加強對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預設,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應在充分理解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應當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來準確制訂策略;應在師生共同配合中形成雙向預設,劃分科學預設板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閱讀教學 預設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14
所謂的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預設,指的是教師事先在備課過程中就充分研讀教材,并且與多因素特點諸如該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以及認知水平等相結合,做一些問題的準備,以此來引導課堂教學進程。對于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來說,其教學指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表達方式等能夠有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并且延伸到對于一般閱讀材料的理解,從而學會歸納與總結,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有機結合這些教學指標進行預設。
一、在充分理解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對廣大語文教師而言,首先應當充分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不同的階段進行正確的閱讀目標的設定,預設方向也才能夠準確把握,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效果。鑒于此,教師應當充分研讀教材,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具體地說,教師首先應當理解編者選編課文的用意,也就是課文中所滲透的新課標的精神。其次,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字、詞、句、段。如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新課標要求語文閱讀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民族精神、文化素養以及民族凝聚力與創造力為目標,而這樣的一篇文章正是這一精神的顯現。在充分理解新課標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做出以下幾點預設提問:第一,通過閱讀,描述談遷遭遇厄運的過程;第二,在文中找出相關聯的句子,并且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第三,思考書稿被偷為什么對于談遷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通過以上的預設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深刻內涵進行分析,并且幫助學生對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完成教學任務。
二、閱讀策略應當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來準確制訂
學生個體總是存在著差異。由于他們長久以來形成了自身的一定特點,使得他們在學習方法、心理狀態、接受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參差不齊。針對這樣的現狀,作為教師更應當注重因材施教,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應當將學生的特點充分考慮在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第一步,不論是在平時還是在課堂上,教師都應當抓住機會多跟學生交流,最好以朋友的平等身份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信息,這些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預設有著關鍵作用。此外,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個體特點做到換位思考,從而更好地做好教學預設。
以《師恩難忘》為例,教師事先對學生進行了全面分析,發現以下問題:第一,大多數學生對于文章中的教學方法還不了解。這里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理解當時教育方法的枯燥會使人產生較強的反感情緒,此時再比較田老師教學法的好處,學生就能理解文章所說的“師恩”了;第二,由于學生本身能力的不同,在對課文的概括上難免存在差異,教師充分了解情況后再進行預設,能使教學的針對性得到提高。根據以上情況我做出了以下幾點預設:(1)進行教師名言交流;(2)交流文章中的生字、生詞;(3)概括第二件事。縱觀以上的課堂預設,可以讓學生對教材有全面而充分的理解,同時還能啟發學生思考,無形中使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師生共同配合形成雙向預設,科學劃分預設板塊
預設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等進行板塊的科學劃分。教學預設可以分為四個板塊:(1)想方設法引起學生興趣;(2)運用討論、閱讀等方式來初步理解教材;(3)激起學生深入探索文章的興趣;(4)預設的拓展,總結技巧、開闊知識面。想要執行好這樣的板塊式的預設,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夠達到預定的效果和目標。
綜上所述,預設在語文教學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較好的預設能夠使教師和學生雙方受益,大大提升教學和學習的效果。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深刻了解新課標的要求,對課文進行深刻的解析,并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汪圣梅.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預設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
[2] 林湘閩.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