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國
[摘 要]數學思想方法是人們對數學理論和內容的本質認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及時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思想方法 提升 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22
數學思想方法是來源于數學知識內容,又高于數學知識內容的一種理性認識。簡單地說,如果把教材中的數學內容作為一種可以以語言表達形式顯性知識存在的話,那么數學思想方法就是一種隱形的知識,它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一、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思維走向開放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因此,教師可以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其中,讓學生在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引下,思維變得更清晰、有序,并逐漸走向開放。
例如,教學“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先從1支鉛筆、1個文具盒、1本書等事物的認識中,讓學生抽象出數字“1”這個符號,引導學生從具體的量的認識過渡到具體的數的認識。在學生知道“1”表示的具體含義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數字符號回歸到可以表示“1”的具體量,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哪些事物的量可以用“1”來表示。這樣教學,將符號思想自然地滲透其中,使學生的思維從單一走向開放,不僅掌握了數的認識,而且獲得了關于數字“1”的符號思想,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此可見,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關注所學知識的表面現象,還要挖掘其深層的內涵。
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促思維靈活變通
數學是一個涉及面較廣,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將零散的知識串聯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是最常見的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其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變通。
例如,在一次計算課上,教師出示以下習題讓學生進行計算。
96×230 27×890 960×230 890×270
960×23 89×27 9600×230 2700×89
結果不到3分鐘時間,就有學生算出來了,并且計算的結果非常正確。于是,教師讓這位學生把自己的方法與大家交流和分享。結果這位學生說:“其實,我只是善于觀察,發現其中的竅門罷了。你們看,這些算式其實都是與96×23、27×89這兩個算式有關系的,我們只要計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其他算式根據具體情況添上幾個0就行了。”聽了這位同學的話后,其他學生頓時產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之感。其實,這位學生在計算時只是從把握算式內在規律入手就達到了輕松、快捷計算的目的,這不僅是一種計算方法,更是一種計算思想。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變通。
從上述教學課例可以看出,這樣教學使數學思想方法自然滲透其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使思維走向深刻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解決問題中,線段圖、長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直觀圖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因此,在教學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時地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其中,能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刻。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推導公式,那你們能用學過的方法試著來推導一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在教師的鼓勵下,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把平行四邊形劃分成小格的方法來推導;有的學生說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來推導;還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直接把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鄰邊相乘……在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看法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整個課堂被學生的觀察、猜想、實踐、操作、驗證等活動所充滿,最后得出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這種策略來推導最為合適。
由上述課例可以看出,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時,教師無須直接點明應該運用什么方法,而是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這樣教學,不僅使轉化這種思想方法自然滲透其中,而且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真正走向深刻。
總之,數學思想方法是溝通數學知識與數學學習之間的橋梁。因此,教師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使學生在數學思想方法的影響下,思維品質隨之得到提升。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