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集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也與區域人才資源的聚集存在的正相關效應。通過分析河北省當前產業集聚水平以及人力資本聚集的發展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據此從政府扶持和人才資源引進兩個角度提出了促進河北省產業集聚水平與人力資本集聚水平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產業集群;人才資源聚集;互動效應
近年來,區域內產業集群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源。相同或相近產業的企業大規模集聚在一起,使企業數量與規模不斷增大,對集群外的勞動力資源的吸引力上升,進而可以引起人才的流動與聚集。伴隨著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等產業集群的日趨成熟,人才資源集聚后,所產生的強大知識經濟效應,逐漸成為推動集群創新的核心要素,并不斷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探索河北省內產業集群背景下人才資源聚集的深層次原因及動態演化規律,對引導產業集群的人才有序流動,推動集群的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產業集群與人才資源聚集的關系
獨特的競爭與合作,是集群之所以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潮流和趨勢的重要優勢。現代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產業的集聚,這也是生產力集聚的一種外在表現。人力資本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因此其運動必然受到生產力制約,因此生產力的空間分布也就決定了人力資本的空間分布。在某區域內的產業集群,必然能夠吸引相關人才資源的流入,進而形成人力資源的聚集。而人力資源的聚集必然形成人才之間的激烈競爭。大量的優秀人才在同一企業、同一產業間工作,既帶來競爭壓力,也促使個人績效評價的標準清晰化。這種壓力和清晰的績效考核標準,必然促使個體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提升工作效率、謀求創新。同時,人才資源的大量聚集,會形成巨大知識存量,加快知識更新速度,進而吸引更多的其他要素向產業集群區內流入,推動產業集群區不斷擴大。
集群產生的壓力同樣存在于企業之間。同一產業內眾多企業聚集在一起,其產品、質量和差異化程度的比較會更加直接,這就給企業帶來了生存的壓力。企業為了謀求市場競爭的勝利,除了在產品質量和價格方面有所提升之外,優秀人才的引進也極為重要。掌握了優秀的人才資源,企業才能在產品和技術方面有所創新,才能提升競爭力,占領市場。
因此,產業集群和人才資源聚集不是獨立的,兩者是相互促進、互相推動的。產業的集群可以吸引人才資源的流入,人才資源的聚集對其他物質資源產生巨大吸附效應,從而又推動了產業集群的不斷擴大。
二、河北省產業集群與人才資源聚集現狀
河北省產業集群發展歷史悠久、特色突出,已經成為全省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河北省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產業集群383個,其中10億元以上336個,50億元以上的156個,超100億以上的82個,超500億的7個,其中武安市鋼鐵產業集群超過千億元。產業集群中企業總戶數20.76萬個,從業人員539.3萬人,完成增加值6736.2億元,占全省GDP的22.9%。其中,63個產業集群占國內市場比重超過了10%,其中21個超過了30%,7個超過了50%;16個產業集群占國際市場比重超過10%,其中8個超過30%。
可以看出,近年來河北省產業集群有了快速發展,無論是數量或能量都有了極大提升。與此同時,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集群內的人才集聚,大量的優秀人才涌向集群區域。當然,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省內產業集群及人才聚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創新不足,缺乏持續發展動力
由于河北省內的產業集群大多是中、小、微企業集群,因此普遍存在發展資金短缺,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無法為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提供足夠支撐。同時,由于省內的產業集群多是地方性產業集群,而且多是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缺乏技術含量,生產設備陳舊,多采用“價格戰”策略換取市場份額,普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無法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有些企業管理者甚至存在“小富即安”、“掙快錢”的經營心理,一味追求產量和市場占有率,不重視產品或技術的創新,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不能培育出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
2.品牌度低,人才吸引力有限
河北省內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大部分都不是著名企業,缺乏知名度,在行業內部影響力也有限,不能形成品牌影響力。在行業內缺乏知名度的企業必然難以吸引行業內的優秀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加入。人才資源的短缺,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從而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即:企業品牌知名度低,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而優秀人才的匱乏,又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提升,難以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
3.“低端化鎖定”傾向明顯
受整體經濟結構和粗放的發展方式制約,河北省產業集群的“低端化鎖定”傾向主要表現在產業層次,規模和配套關系三個方面。產業層次方面,從總量上看,產業集群的60%以上集中在了傳統行業,如鋼鐵、紡織服裝、化工、食品、建材等;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不足30%;新興產業領域集群大多處在培育階段,數量不到10%。在產業規模方面,從產業集群內部結構看,多是以縣域為基礎,大部分產業集群的結構表現出“歸大堆”的特征,即眾多小微企業集合而成的群生型產業集群,集群整體規模比較大,但是集群內部單體規模比較小,既小且散。既小且弱。第三個方面則表現在企業配套能力較弱。在傳統產業集群內,部分企業定位相似度高,在企業規模、生產流程、產品定位、營銷模式等十分雷同,這就導致各企業競爭十分激烈,相互之間合作意愿不強,缺乏專業協作意識,配套能力較弱。
三、提升河北省產業集群發展與人才資源聚集水平的路徑
1.破解低端化困境
河北省應重點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資源利用向綠色低碳型轉變,謀求建立具有河北特色的低碳環?,F代化產業集群體系。重要培育產業龍頭、整合集群企業,大力發展“產業綜合體”,同時應該全力推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在發展定位上,突破縣域化鎖定,將其作為全省重大發展戰略。跳出長期以來把產業集群定位在縣域經濟、特色經濟和中小企業范疇的誤區,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在發展路徑上,突破資源依賴鎖定,提高技術創新的貢獻度。
2.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在區域產業集群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產業集群水平較高的省份中,政府的財政支持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高新技術開發區、各類產業園區由于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項優惠的政策待遇,較高的技術含量和較大附加值以及較小的污染,顯示出較強的產業集群能力,逐漸成為企業落戶集群的首選。
河北省各地區應以經濟開發區和高新產業園區建設為契機,在集群區建設和企業入駐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產業政策方面,結合“十三五”規劃,對產業集群發展進行專項規劃,強化政策支持。對省級產業集群逐一進行分析,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力爭實現“一產一策”,分類指導。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要加大傾斜扶持力度,提高產業技術改造和振興資金、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用于產業集群的比例,設立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根據發展逐步擴大規模。在土地政策方面,要保障集約用地,通過建設產業園區發展產業集群,整合置換區域零散用地,實現集約高效、成方連片使用。
3.加速人才資源的引進
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區域人才的吸引能力。人才資源的聚集效應存在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吸引人力資本的能力。北上廣三地作為我國產業集群水平較高的地區,也是吸引優秀人才流入最多的地區。
河北省應重視優化人才環境,規范并建立良好的人才市場環境,應建立健全人才服務機制,促進人才的流動,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幫助集群企業吸引人才。企業可以通過提供較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以及發展平臺,來引進急需的技術性人才、管理型人才、緊缺型人才等高層次的人力資源。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促進員工發展,幫助實現員工職業目標,同時要確立“唯才是用”的人才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建立科學的企業人才文化,才能提高企業的人才吸引力。由于人才資源聚集可以提高產業集群的水平,在加快人才資源的引進,提升人才資源聚集效應的同時,也帶動了產業集群的發展,進而實現人才資源聚集與產業集群兩者協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阮建青,石琦,張曉波.產業集群動態演化規律與地方政府政策[J].管理世界,2014,12:79-91.
[2]王崇曦,胡蓓.產業集群環境人才吸引力評價與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7,04:50-53.
[3]于強,韓慶璞.河北省產業集群與人才集聚的互動發展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3:101-102.
作者簡介:劉繼為(1987- ),男,河北衡水人,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