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普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國家對于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視,讓創新逐漸由企業內部專業研發人員走向普通大眾,使得大眾創新成為一種新的創新活動模式。我國眾創浪潮剛剛興起不久,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本文根據查閱文獻,借鑒已有創新定義對眾創概念進行界定,探討其在我國現狀及目前我國比較成功的眾創模式實踐案例,并提出未來發展對策,使其能夠更好服務于企業產業,加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詞:眾創;眾創空間;創客;互聯網平臺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開幕辭時,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2015年1月4日,李總理探訪深圳柴火創客空間,稱贊年輕創客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創客運動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讓“創客”和“創客空間”們倍受鼓舞。為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客被寄予厚望。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并提出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2015年初,“創客”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創業”,并于3月11日印發“眾創空間”綱領性文件--《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此舉為國家層面首次部署“眾創空間”平臺,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由此,“眾創”成為2015年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熱詞。①
一、眾創的內涵及發展現狀
1.眾創的內涵及其發展背景
創客一詞最初是Anderson在2012年基于通過3D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的研究中提出的,源于英文單詞“maker”,指那些不以盈利為目標,致力于將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②傳統的創新活動大多數由企業內部專門的研究人員開發完成,隨著產品技術多樣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企業逐漸意識到這種封閉式創新的局限性。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企業開放式創新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創新的模式和方法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創新的主體從專業的研究開發人員擴展到更廣泛的普通大眾。創客就是圍繞著用戶創新創意,讓創新走到群眾中去,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創新創業,這也是創新2.0模式下的新型創新創業模式,因此作為創新主體的大眾,受到了企業甚至國家層面的重視,也由此形成了眾創模式。
針對眾創一詞,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簡單的理解就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但這并不能完整的概括其內涵。綜合已有的文獻閱讀,本文借鑒索羅關于創新的“兩步論”定義,對眾創含義進行概括,認為眾創是一種以互聯網開放平臺為基礎的創新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對創新感興趣的創新者利用數字桌面工具設計新產品并利用平臺提供的資源自行制造或尋找制造商制造,最終轉化為商業化產品。由此,創新者基于對創新的熱情和創新的低成本,在互聯網上發布、共享或出售其產品或模型,而有創新需求的企業則根據自身需求搜索尋找適合其成長發展的成果。這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研發風險,因為傳統的研發活動由企業自己組織,經費也是獨立承擔,而在眾創模式下,這種創新的研究開發完全獨立于企業之外,企業只要根據成果來確定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承擔創新失敗的任何風險。
2.國內發展現狀
近幾年,創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國,同時也在一些創新創業氛圍活躍的城市產生了一批孵化器和創客空間,這是目前眾創空間的兩種主要模式。
二者都為創客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和平臺,使之將創意付諸于實踐并有機會發展壯大。從孵化器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科技孵化器的數量多于眾創空間,形成了良好的基礎。2015年,全國孵化器數量達150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達到500家,③僅就北京市而言,各類孵化機構超過150家,國家級孵化機構50家,入駐企業超過9000家。
從創客空間的視角來看,中國創客還處于發育期,數量規模都較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經濟發達,信息暢通,配套設施齊全,因此創客空間相對活躍。一些中小城市受經濟基礎、科技服務的限制,創客空間發展緩慢或還未興起,缺乏長遠系統的發展規劃和資金及人才支持。
除了實體的眾創空間,目前我國有些企業也在思考或者采取了這種眾創模式,比如海爾推出了海爾眾創意、海爾海立方等,通過這些互聯網平臺征集大眾的創意,運用到產品生產設計上,相當于一個孵化器,人們憑借自己的創意拿到海爾的購買款,海爾通過購買好創意,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二、眾創實踐模式
國內眾創模式實踐的典型就是海爾“雷神”游戲本(游戲功能較強的筆記本電腦)的誕生,這是一個海爾“員工創客化”的典型案例。
最初,海爾的幾名員工通過貼吧、論壇等互聯網社交渠道,與用戶交流游戲感受,挖掘用戶對游戲的期望以及游戲現存的缺陷,從而看到了產品的機會,從用戶差評中總結出13個核心問題,打造了該游戲本。游戲本上市后便吸引了眾多粉絲,一周后就在同行中排名熱賣品牌第四、單品第三;二代產品繼續改進后在京東上更是獲得大賣,預約用戶達到18萬,3000臺游戲本20分鐘內被一搶而空。
之后,他們繼續整合上游資源,針對用戶的需求提出產品創意,不斷地研發并邀請大批玩家進行測試,然后再到互聯網上預約銷售,最后再次回到論壇、貼吧等互聯網平臺上與用戶溝通交流隨之改進,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產品上市閉環。
通過海爾的創業平臺,“雷神”游戲本已經成功地吸引了創業導師和風投基金,正式進入小微化運作。在硬件做強后,“雷神”還計劃在2016年完善游戲軟件生態圈,打通游戲產業鏈,代理游戲運營、游戲推廣,逐步進入游戲文化產業。
普通的員工從產生新想法到利用海爾眾創空間平臺提供的資源最終實現商業化,這可以說是目前采取眾創模式中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三、我國眾創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于眾創模式在我國剛剛興起,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存在很多問題,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1.大眾對眾創模式認知度偏低。眾創模式的興起對于我國來說是新鮮事物,無論是參與發起者還是社會大眾,對其認知程度都不深,參與度不夠。雖然國外有先例,但是國外模式并不都是完全適應我國情況。首先教育體制的不同導致不同的創業氛圍。國外教育講求對創新意識的培養,年輕人對創業的認知和熱情高于國內,而非一心進入大公司謀求穩定的職業,這對于眾創模式有很大的需求。而國內應試教育對創意創新方面的培養有所缺失,大眾的創新創業熱情氛圍薄弱,因此培育這種創業文化氛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創客的興趣愛好與市場需求脫節。有些創客做東西的最初目的通常都是“好玩”,單純滿足自己內心所想而非結合實際需求,甚至只是將別人做過的東西再重新做一遍以滿足好奇心和興趣愛好。他們所做的事并不一定是創新的,也不保證其會有商業價值,最終也不一定會創業。
3.缺乏完善的政策、資金支持。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支持眾創活動的籌資機制,創客產品依靠眾籌平臺上發燒友的支持難以持續。地方政府在眾創方面缺乏配套措施,長遠計劃和資金支持,導致很多地方眾創變為口號,發展不起來。
四、我國眾創未來發展建議
為了讓眾創模式長久發展下去,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對重創模式的宣傳引導。目前這種模式的認知人群多半是知識型人才。既是大眾創新,便需要全民參與。如果僅僅停留在政府官員、高級白領以及青年大學生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型人才熟知,眾創就會失去其本來的意義。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和平臺或以舉辦大賽的方式加強對眾創的普及,加強大眾對眾創的認識。
2.制定嚴格的創業團隊及創新產品篩選標準。創新者不僅要有創新熱情和創新想法,重要的是產品或想法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嚴格的篩選標準能避免大眾盲目創新,也能避免資金浪費,同時也能選拔出真正具有創新想法、堅定信念以及靈活處理出現的問題的優秀團隊,讓其不斷成長壯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解決眾創的資金問題。政府對眾創的支持和引導不僅僅是政策上的口號,我國的眾創模式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政策、機制還不完善,政府可以參照國外成熟的眾創空間或眾創平臺的運營模式,根據當地情況幫助我國企業或眾創空間建立完善的盈利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財政支持,確保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能夠長遠持續發展。
注釋:
①創投時報.2015年眾創空間發展研究報告.http://mt.sohu.com/20150703/n416130677.shtml..
②投中研究院.眾創空間在中國發展現狀、七大模式、三大案例. http://chanye.focus.cn/news/2015-05-14/6222221.html.
③中國證券網.科技部印發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規劃.http://www.cnstock.com/roll/201301/2443516.htm.
參考文獻:
[1]劉志迎,陳青祥,徐毅.眾創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論解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36(2).
[2]安宇宏.眾創空間[J].經濟新概念,2015.
[3]眾創空間在中國:模式與案例[R].國際融資,2015.
[4]張臻.眾創空間能否堅守小而美[J].
[5]顧瑩.眾創空間發展與國家高新區創新生態體系建構[J].改革與戰略,2015,31(4).
作者簡介:蓋寧(1991.12- ),女,內蒙古赤峰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產業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