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望 謝曉明 吳國強
摘 要:本文以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發展為例,從株洲服飾產業現狀分析入手,分析其優劣勢,總結其存在的問題,探討政府相關對策,以抓住互聯網+契機促進傳統支柱產業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產業發展;對策
株洲服飾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事關產業前景,更是株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背景下,株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研究傳統服飾產業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政策紅利,抓住機遇,實現的電商化發展,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株洲服飾產業及其電商化發展現狀
服飾產業是株洲市的支柱產業,也是株洲市重點發展的5大千億產業之一,對促進株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株洲傳統服飾產業開始其電商化發展。
1.株洲服飾產業現狀
株洲服飾產業經歷40余年的發展,以蘆淞服飾市場群為核心銷售平臺,擁有服飾類專業市場46個,經營戶數近2.8萬,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其中省級總代理2400多個),從業人員逾10萬,市場年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全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服飾加工企業有398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180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加工設備2萬臺以上,年產值30億元。
2.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現狀
2013年12月25日,阿里巴巴株洲產業帶正式上線,不能能擴大株洲特色產業影響力,更能營造株洲電子商務的大環境。截至目前,蘆淞服飾市場群直接或間接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近3萬,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網購商品郵包超過10萬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約60億元,占市場總交易額的15%。
3.服飾電商發展的政策驅動
2014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株洲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4年12月9日,株洲市政府第三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了《株洲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以下稱《規劃》),這標志著株洲市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的正式出臺,電商企業將獲稅收減免、資金支持等政策扶持。株政辦發〔2014〕25號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
4.服飾電商發展的市場驅動
2013年12月25日,阿里巴巴株洲產業帶正式上線,不能能擴大株洲特色產業影響力,更能營造株洲電子商務的大環境。據統計,截至目前,蘆淞服飾市場群直接或間接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近3萬,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網購商品郵包超過10萬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約60億元,占市場總交易額的15%。
可以說,株洲服飾電商產業已已具雛形,其內在市場驅動力也不容小覷,配合以政府宏觀政策驅動,兩者相輔相成,為服飾產業電商化的健康、持續發展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的優勢分析
株洲服飾產業的主要由大量的中小型服飾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這些企業又已家族企業為主。可以說,株洲服飾產業是“大雜居、小聚居”,即大量的服飾生產、銷售企業聚合在株洲蘆淞服飾市場群周圍。
這些中小服飾企業要實現電商化發展,雖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不如沿海大型企業,但他們應用電子商務的潛力還是不容忽視,具有以下優勢:
1.政策優勢。株洲市政府與金蝶軟件合作開發了中小微企業服務平臺,為其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國家、省、市已經頒布多項政策文件支持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決策管理優勢。絕大多數服飾企業是家族式中小企業,內部溝通成本低,溝通渠道比較暢通,決策速度快,風險意識強。
3.組織優勢。株洲絕大多數服飾生產、銷售企業的員工數量不超過50人,由于規模較小,管理層級小,其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相對較少,“船小好掉頭”,這樣更容易發揮組織優勢。
三、服飾產業電商化發展中的問題
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尚處于起步階段,諸如發展平臺、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已制約其發展,具體表現為:
1.發展平臺問題
電子商務平臺即是一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洽談的平臺。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是建立在Internet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虛擬網絡空間和保障商務順利運營的管理環境;是協調、整合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有序、關聯、高效流動的重要場所。企業、商家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網絡基礎設施、支付平臺、安全平臺、管理平臺等共享資源有效地、低成本地開展自己的商業活動。
2.人才與技術問題
目前,株洲地區有普通高校1所,高職院校5所,高專1所,中職21所,技工院校9所,數量均處全省前列。但其中開設有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不到10所,且專業規模較小。可以說,株洲地區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遠落后于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需要。
據調查,以蘆淞市場群為代表的服飾市場經營企業或個體經營者都以意識到電商發展對實體店經營的影響,都有意發展其電商業務,但缺乏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故而更多的只是想法而少有付諸實踐。
一方面電商人才培養落后于產業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企業經營缺乏電商技術支持,所以,當前,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在于人才與技術。
3.物流問題
株洲目前的交通樞紐優勢正在逐步削弱,尤其是高鐵2014年1月至6月,長沙南站共發送旅客501萬余人,日均發送28000人;衡陽東站共發送144萬人,日均發送8000人;郴州西站共發送141萬人,日均發送7800余人。相比之下,株洲西站僅發送86.2萬人,日均發送4700余人。與鐵路、公路相配套的物流運輸企業以服務于服飾企業為主,圍繞蘆淞市場群有一大批物流運輸企業,但相對規模都較小,線路較為單一,且以運輸為主。可以說,本地服飾電商產業更多的還是依靠順風、申通、中通、圓通、中郵等國內大型快遞公司。
4.理論指導實踐問題
服飾產業電商化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但從其理論研究成果的數字來看,2010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數,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從2011年才興起,研究成果的數字逐年增加。從知網搜索的1010條顯示結果來看,大部分對于“服飾電商”的研究趨于具體化,側重于以某一具體品牌或者某一公司的經歷作為載體進行研究,缺乏研究的普遍意義。
四、政府對策研究
政府的引導、支持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扶持一個新興產業更是需要政府科學、合理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服飾電商產業發展該當如何?我認為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建設電商創新創業園區,搭建平臺,提供資金、技術扶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基本方針。創業是就業之本,推動服飾產業電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促進更高質量的服飾企業電商化的二次創業。
2.既要利用現有平臺,又要搭建新平臺
一方面,鼓勵缺少技術、資金和運作經驗的服飾企業,需要繼續深化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入住阿里巴巴產業帶、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市政府支持本地企業對接知名第三方平臺運營商,開展戰略合作,建設打造株洲本地產品網上商城。對平臺建設給予啟動資金支持,并根據銷售業績連續3年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另一方面,需要引導、促進本土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通過新的平臺,培育一批本地電商企業、發展電商服務業、提升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
3.籌建中南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遠期規劃為服裝教育高等學府
政府在服飾產業電商化中需要的不僅僅是“授人以魚”,更需要“授人以漁”,授人以漁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教育,服裝產業作為株洲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缺乏相應的教育體系支撐,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持相對空缺。故建議政在充分考慮府株洲產業發展和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考慮籌建中南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省內外服裝教育資源,并通過社會化運作,支持其遠期發展為不近能助推地方服飾產業發展,更能有全國影響力的服裝教育高等學府。
參考文獻:
[1]毛吉元,龍俊.“新蘆淞”為打造株洲千億服飾集群提速[J].紡織服裝周刊,2010(21).
[2]張海波,張艾莉,郭平建.淺析我國服裝電子商務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09(30).
[3]宋艷輝.湖南服飾產業集群略論[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4]凌智勇,黎文華.產業集群企業融資問題研究--以株洲蘆淞服飾產業群為例[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