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新泰市平陽實驗學校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
劉潔
新泰市平陽實驗學校
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習作就是說話,你會說話嗎,會說話就會寫作文。但現實往往是孩子會說話,但卻仍然不會寫作文,甚至有些同學一聽作文課就頭疼,更別提寫出高質量是作品了。其實小學生寫作要求很低,書面表達其實也并沒有那么多的禁忌,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在我們語文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的習作要使孩子樂于表達,增強表達的自信。所以,我們應首先鼓勵孩子大膽寫,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表達自己真情實感就可以了。
在很多老師的課堂上,經??吹胶芏嗪⒆拥淖魑谋焕蠋煶庳煘椤傲魉~”、“沒有感情色彩”,但實際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小學生長身體是一樣的,是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因為飯要一口一口吃,習作的基本功也需要不斷的累加。作為我們老師,應該養護孩子這種表達的興趣,不要指望孩子一蹴而就。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早就說過,寫作文和說話是一回事,只不過說話隨便些,寫作文慎重些。不僅葉老這么說,其實我們看到的文學領域的很多優秀作品亦是如此。蕭紅的《祖父的菜園》、《火燒云》、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徐志摩的很多詩都是在思想極其自然的狀態下寫成的。蘇軾是宋朝的"文章高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總結自己寫文章的經驗時就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行其當其所行,止其不可不止".這里,沒有刻意的構思,,沒有起承轉合的安排,沒有謀篇布局的計劃,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狀態下完成。寫作文無非是要把自己的一種感情或觀點表達出來,只要合乎邏輯;只要看著好看、聽著好聽就行了;只要讓人感到自然,質樸無華,接受起來不別扭就是好文章。所以,我們老師對于學生的習作,千萬不要有條條框框地約束和限制,其實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表達自己真實的心情故事。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對于小學生們看書范圍來說,也要像寫作的要求一樣,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只要孩子感興趣,作文、小說、散文、童話都可以實行“拿來主義”,我們常說"勤于讀書,逸于作文",這說明閱讀量一定會作用于孩子的習作。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吧,孩子在讀書過程中,那些如珍珠般閃爍的詞語、句子,你有時會不經意地發現,孩子會將其恰如其分地運用其中,這是讀書帶給我們的很顯性的一種收益。其實,孩子讀書不僅是對字、詞、句、段的積累,而且是對書中所描繪的世界,書中主人公情感的體驗,以及對于書中很多的素材做內容上的積累。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閱讀量大的孩子,他的視野往往比較廣博,習作的表達也相較閱讀量一般的孩子而言,進步很快。因此,作為我們家長,一定要多引導孩子去讀書。讀書是一個不斷累加的過程,我們只有引導孩子多讀書,他在習作過程中才會有較多素材、語匯方面的積累,這樣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才不會因為沒素材而煩悶,也不會因為語言表達的干癟而苦惱。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開始逐步出現做摘記的要求,這個要求其實是一種導向。做摘記,除了摘錄課文中的好詞和一些精彩的句段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們做好一種提煉。所以,我們老師在引導孩子讀書的時候,不妨也如法炮制。您可以在引導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讓孩子把精彩的詞匯、新鮮的表達一一摘錄下來,并且把它專門整理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就等于積累了豐厚的語言素材。在日常的學習中,常常翻看這些摘記的詞、句,有意識地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習作表達中,這樣就敏化了語感,把沉寂的語言"激活"了。引導孩子做摘記,老師們可以循序漸進,讓孩子從積累一個成語,一句名言開始,進而到積累成段的、精彩的表達,這對于豐富孩子的語匯,儲備語言的材料庫非常有用。
為了能提高孩子的習作能力,其實老師不妨引導孩子養成每天記日記,或者是寫隨筆的習慣。日記和隨筆其實并不像作文那樣,有完整的篇幅,它可以長,可以短,字數不限,文體不限,甚至有時候題目都可以擬得比較隨意,如《無題》《所見》之類。在日記或隨筆中,孩子可以把自己平時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寫進去,他們可以在日記和隨筆中盡情揮灑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可以把他們對生活的真實思考記錄其中。
最后,我還想給大家一個建議,那就是抓住每次習作練筆的契機,引導孩子主動練筆,比如帶孩子外出旅游,碰到了新鮮的事物,這時您不妨鼓勵孩子把它們及時記錄下來。要知道每學期我們的語文課本上,一共有八篇習作,孩子表達力的提升僅僅靠這八篇習作練筆,很顯然是不夠的。另外,對于孩子寫的這些小日記、小隨筆,我還建議我們有心的老師能把它們打印出來,作為孩子的一本習作集。我相信,在您整理孩子的這些隨筆的過程中,一定會看到孩子成長的足跡,這樣您也為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