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琪 牛金豪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國外電力市場發展趨勢及啟示
代安琪 牛金豪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國外電力市場發展趨勢對中國電力行業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啟發,本文首先闡述了國外電力市場發展的中的競爭機制、市場模式、電力基礎設施投資激勵和監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新進展,也對這些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最終對我國電力市場新時期的改革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建議。
電力市場 競爭機制 市場改進 基礎投資激勵 需求側資源
我國自上世紀以來展開了電力行業市場化的改革進程,最近20年來,我國陸續進行了長網分離等改革舉措,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改革并沒有進行明顯的推進,改革進入了低潮期。電力市場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發達國家都把電力改革作為完善電力市場的重要任務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我們要借鑒這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努力發展我國的電力市場。
電力市場主要存在發電、輸電、配送和銷售四個環節,其中發電和輸電環節都是可以引入競爭,所以這兩個環節是電力市場改革的重點,國外通常是在發電環節首先引入競爭,然后在售電環節深入改革。國外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發電側的改革
主要是形成改變壟斷市場,國家主導形成批發性質的發電競爭市場,國外的市場主要形成了分散式和集中式兩種[1]。分散式交易市場主要表現在不同的交易形式和交易組織機構,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及用戶可以自由組合進行交易合作。為了實現系統實時平衡和電力安全,所有交易都必須在系統調度運行機構統一組織。集中交易是一種負責的電力交易形式,這種形式也是以調度交易機構統一組織為基礎,對發電實行統一調度管理。電力的各種現貨、容量、服務等交易都在一個市場中進行。這種形式可以實現交易一體化,提高市場效率,實現交易和運行的一致性。
(二)售電市場開放模式
售電市場的開放主要是增加用戶選擇權,用戶可以自由選擇與不同的售電企業或者發電企業進行交易,用后也可以直接參與到批發市場進行交易,目前發達國家都對用戶按照工業、商業、民用的電壓和用電容量不同區別分類后[3],讓大小不用的用戶分類進入不同大小的市場進行交易。
目前我國電力基礎設施主要是國家統一投資建設,對于目前的歐美國家,都對目前的電力基礎設施投資逐步放開,通過形成電力投資市場的方式吸引其他資本進入。美國將電力基礎投資形成遠期投資市場,以集中招標購買的形式將市場和監督結合來吸引長期發電投資。2012年法國政府也批準建立基于容量配額的交易市場。英國也計劃建立容量市場機制,以此吸引投資。
電力市場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是轉變能源組成方式,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環保的個性,但是目前發展初期經濟型方面不如傳統能源,也面臨著如何回收投資及和傳統發電方式競爭的問題。目前歐美國家都是以建立市場補貼的方式幫助可再生能源進入電力市場競爭。目前的補貼方式主要是:電量認購、固定電價、增加電價收購等方式。隨著技術成熟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會作為以后發展的趨勢逐步進入電力市場。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進入電力市場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引導新能源發電方式融入目前的電力市場和電網,如何有效的配置資源及如何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運營[4]。
電力市場包括用戶和發電兩個環節,目前西方國家不但從發電側進行改革,也逐步將用戶納入市場中,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用戶也逐步參與到電力市場建設中來:如用戶可以通過光伏發電將自己的多余電量輸送到電網中[2]。這樣基于智能電網技術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了用戶靈活調節市場平衡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市場的穩定性和平衡力。目前美國已經將需求響應機制作為電力市場建設的重點,主要內容是:激勵用戶資源靈活的參與到交易市場中,充分發揮智能電網的作用,實現用戶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澳大利亞也在2012年提出全國能源市場改革路線,提出有效監管電網企業投資行為和確定電網業務的合理回報率作為本次改革的重要內容。
國內通過十幾年的電力市場深化改革,在電力行業結構重組、構建電力監管體系、調整電價形成機制和價格水平、開展區域和省電力市場試點、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目前市場還存在著活力不足、改革不深入的問題。國內目前也在探索如何發揮電力市場的市場化,也在研究如何形成一個一體、開放、有序競爭和良好發展的電力市場,研究國外電力市場改革的新形勢,對于我國電力市場的建設和健康發展具有啟發作用。
總結:本文首先總結了國際電力市場引入競爭和深化改革的一些新模式,主要包括在發電端、用電端、電力基礎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引入競爭,通過總體設計、活躍市場、擴展電力發展渠道及加強監管方面提高電力市場的活力,梳理了目前國際電力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對我國電力市場建設有借鑒和啟發意義。
[1]薩莉·亨特 . 電力競爭[M] .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曾鳴,李紅林,薛松,等 . 基于系統安全的未來智能電網建設關鍵技術發展方向—印度大停電事故深層次原因分析及對我國電力工業的啟示[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2 ,32(5) : 175-181 .
[3]羅鑫,張粒子,李才華.國際上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度的利弊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6,4:3-6.
[4]曾鳴,呂春泉,田廓,等.智能電網對低碳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11,35 (23):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