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公共機構節能減排的經濟分析及對策建議
趙志強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機關事務管理局
公共機構作為四大節能領域之一,在全社會節能減排中具有重要的導向性和現實意義,深刻分析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工作特點,加快構建完善的公共機構節能監管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激勵制度對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機構 節能減排 對策建議
2016年,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印發了《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作為全部或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全國170多萬家公共機構節能減排作用不容小覷。
作為社會四大節能領域之一,公共機構節能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顯示出國家對公共機構節能的重視,根據有關數據,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1.83億噸標準煤,約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4.26%,用水總量125.31億立方米,約占全社會城鎮用水總量的16%,公共機構對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公共機構被列入節能重要領域,說明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其重要性,它打破了以往只重投入、不計產出和效率的舊的公共機構運行理念,這種轉變是構建全社會節能減排構架的基礎,是推動政府機構運行投入改革的著力點;另一方面,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和節能減排潛力巨大。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在京共同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我國提出在2030年左右要達到碳排放的峰值的中長期低碳發展目標,我國“十三五”節能規劃也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對于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8年,國務院頒布《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首次以法規制度的形式對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做出了明確要求。隨著工作的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關于管理職責問題。由于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氣候環境條件差異較大,公共機構基礎條件各不相同,導致地區之間、各類公共機構之間節約能源資源工作不平衡、不協調。以山東省為例,截止目前,全省17個地市仍有1家未將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職能理順,部分地方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組織,各縣級政府公共機構節能主管部門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能力薄弱,職責不明。
(二)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落實問題。目前,對公共機構節能減排任務的考核普遍采取統一標準和模式,對不同類型的公共機構沒有區別對待。例如:對于公立醫院而言,由于其技術業務的獨特性,節能降耗的潛力相對較弱,采取統一的考核模式,可能需要動用其他資源,造成新的浪費。而對于政府機關而言,由于建筑的構造和使用年限不同,節能減排的潛能也不盡相同,這給節能目標的落實產生了阻礙。
(三)能耗數據的評價運用問題。根據要求,各級公共機構需要對其能耗數據定期分析,能耗分析的目的是找到能耗使用中的薄弱環節,通過一定措施提高能耗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總量。目前此項工作主要是由公共機構節能主管部門實施,一方面,公共機構節能主管部門并沒有建立起專業的分析體系,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匱乏,分析能力和結果運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將能耗分析作為工作任務的不在少數,對數據的運用發掘不夠。
(四)節能降耗的動力問題。節能降耗的動力是指公共機構采取措施落實節能目標所具有的積極因素,一般而言,公共機構節能降耗多出于上級政府或部門的要求,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同時,在公共資源的利用中,節能降耗帶來的資源節約并實現效益最大化,從而削弱了其開展節約活動的積極性。
(一)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管理能力。加快完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機構和體系,建立與發展相適應,與要求相協調的組織機構,健全管理隊伍,提升管理能力,理順管理體制。全面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邊界,推動節能執法權的落實。建設節能管理專業隊伍,在人員的招錄上向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傾斜。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服務市場化,鼓勵引入社會專業組織,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形式的能耗管理機制,切實提高節能管理能力。
(二)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分類管理。實施分類管理,突出重點單位,重點領域監管,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強化節能增效,推進綠色發展為目標,組織開展綠色建筑、綠色辦公、綠色出行建設。在綠色建筑方面,引入市場機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公共機構進行綠色節能改造;在綠色辦公方面,以培養節能意識為主,組織開展綠色辦公創建活動;在綠色出行方面,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應用,加快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同步考慮、優先實施。對于具有社會公共服務性質的公共機構,以市場為導向,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強化能耗節約的自主性,弱化節能降耗的目標性,對不同行業、不同機構分類管理。
(三)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獎勵機制,推動基層建立公共機構節能專項資金,加強對基層公共機構節能降耗的獎補,盡快形成穩定的節能資金安排渠道,推動市場化機制在公共機構節能領域的應用。完善約束機制,科學制定公共機構節能考核辦法,制定獎懲措施,強化監督考核,增強落實動力,將公共機構的被動應付轉化為積極行動。
(四)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宣傳教育。抓好公共機構及工作人員的宣傳教育,公共機構是全社會行為和道德風尚的標桿,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單位促進輿論宣傳,在政府機關,特別是各類學校中開展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發展教育,傳播節能理念、培養節約習慣。重視公共服務窗口、科技館、文化館等場所的節能減排工作宣傳,提高公共機構對全社會節能減排的示范引領作用。
[1]柳國清.我國基層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統計與管理,2013(4):101-102.
[2]于娟.公共機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2(04):45-47.
[3]張曉卯.構建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理論體系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科學發展[J].上海節能,2015(7):34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