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華 北京市豐臺區消防支隊
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概論
劉茂華 北京市豐臺區消防支隊
文章依據現行消防法律法規,從責任主體與主體責任、責任性質與特點、責任內容與分類、責任落實與追究四個方面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進行了詳細總結概括,從不同角度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進行了分類,進一步明確了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責任義務,以及相應的違法責任,對全面理解、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社會單位 消防安全 主體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重特大突發事件,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責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體責任不落實的問題。縱觀近年來各類火災事故,盡管其直接原因不盡相同,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是最突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盡管現行消防法規對單位主體責任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中無論是單位還是監管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認識不清、意識不強,以至于各類火災隱患存量不減,新增不斷,為此有必要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加以認真研究,以推動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
責任主體與主體責任是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哪些單位應負怎樣的消防安全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公安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61號令)等現行消防法規的規定,消防安全責任主體主要是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從性質上可以分為法人單位和非法人單位或者組織。對于個體工商戶,因其一般情況下規模小、人數少,其法律地位相當于自然人,故不屬于單位。但是根據公安部《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120號令)第三十九條規定“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工商戶,應當納入消防監督檢查的范圍內”,因此對于一些規模較大、人數較多、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個體工商戶,因其本身已具有企業特征,也應視為消防安全責任主體。
主體責任是指單位作為消防安全責任主體,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根據消防法規所應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與義務,以及相應的違法責任。簡單說就是單位所應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和所應承擔的違法責任,其具體內容將在下面責任內容與分類中詳細敘述。
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是一種法定的管理責任,其目的就是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單位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管理職責與義務,以預防火災、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維護公共安全,具有法定性、強制性和防范性等特點。
(一)法定性
法定性是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最關鍵的一個特征,無論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主體的范圍還是主體責任中的職責與義務,以及單位消防安全違法責任的形式與內容,均源于現行消防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這些法律法規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消防法》,公安部制度制定的如61號、119號、120號令等部門規章,以及各省市制定的地方消防條例。
(二)強制性
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既是由消防法規所確定,那么對單位就具有普遍約束力,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如《消防法》中設定了罰款、拘留、臨時查封、停止使用等行政處罰措施,如果單位的消防違法行為構成了犯罪,則應承擔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責任,這些均體現了單位消防主體責任的強制性特點。
(三)預防性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是我國消防工作的方針,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設定旨在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要求單位樹立消防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消防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國家消防技術標準,堅持“防”“消”并舉,最大限度地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為更好地概括、理解和落實單位主體責任,根據性質、對象、形式、內容等不同可以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作如下分類:
(一)管理責任和違法責任
管理責任與違法責任是根據單位主體責任性質及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因果關系角度所作的分類。管理責任即單位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依法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管理職責,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單位責任,如《消防法》第五條、第六條規定的單位應履行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消防宣傳教育等責任義務;二是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其他責任人的責任,如61號令第六條、第七條規定的貫徹消防法規,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組織防火檢查、火災隱患整改,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等責任。違法責任方面主要是指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因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和義務而依法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及行政處分。如《消防法》第六十條規定單位“消防設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標志的配置、設置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應被處以“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二)單位責任和個人責任
單位作為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根據其具體承擔責任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單位責任和個人責任。單位責任即法人責任,是指作為消防安全責任主體的單位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義務與所應承擔的相應違法責任。如《消防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等條款中規定的單位應當組織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確保消防設施器材完好有效、確保消防通道、消防車道、安全出口暢通等責任,以及五十八條、第六十條等條款中規定的相應違法責任。個人責任即自然人責任,是指單位的相關責任人依法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與義務,以及所應承擔的違法責任。如61號令第四條規定“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消防法》第十七條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又如 《消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對單位逾期不改正消防違法行為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者給予警告處罰”,第六十八條規定“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該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不履行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的義務,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三)火災預防責任、滅火救援責任和火災協查責任
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根據其具體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火災預防責任、滅火救援責任和火災協查責任。
火災預防責任是指單位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險而依法應當履行的各種職責和義務,它是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最主要最核心的責任。這些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責任,根據《社會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規定》(公安部109號令)的規定,單位應當開展以國家消防工作方針、政策,消防法律法規,火災預防,火災撲救,人員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培訓;(2)建設責任,這主要是指單位在建設過程中應當依法履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備案及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等責任,并且建筑構件、建筑材料和室內裝修、裝飾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3)安全管理責任,依據《消防法》的規定,單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責任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明確各級消防崗位職責,制定、演練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二是要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并確保完好有效,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消防產品以及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三是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準;(4)電器產品、燃氣用具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管路的設計、敷設、維護保養、檢測,必須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5)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申請安全許可,并采取積極的防火、滅火措施;(5)易燃易爆危險及明火作業的管理。
滅火救援責任就是單位應依法履行的報告火災、撲救火災、支援滅火、組織人員疏散等職責。如《消防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都有參加有組織滅火工作的義務”,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規定一些大型發電廠,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大型企業等單位應當建立單位專職消防隊,其他單位根據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隊,開展群眾性自防自救工作。第四十四條規定單位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在發生火災時必須立即組織力量撲救,鄰近單位應當給予支援,人員密集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還應當立即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
火災協查責任,根據《消防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火災撲滅后,發生火災的單位和相關人員應當按照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要求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如實提供與火災有關的情況”。
(四)人防責任和技防責任
單位火災預防主要依靠人員的積極履職和消防設施的有效運行,簡單說就是人防和技防兩個方面,這也是單位應當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由此,根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對象的不同,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可以分為人防責任和技防責任。
人防責任就是單位應通過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獎懲等方法,促使人員積極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加強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和責任落實所應負的管理責任。如《消防法》第六條規定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消防宣傳教育”,61號令第三十六條和第四十條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對每名員工應當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應當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61號令第四十五條規定“對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部門(班組)和個人,單位應當給予表彰獎勵。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或者違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為,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理”。
技防責任就是單位應通過巡查檢查、維護保養等工作,確保各類消防設施、器材、標識等的有效運行與作用,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的管理責任。如《消防法》第十六條和第二十八條規定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并定期組織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不得埋壓、圈占、遮擋消火栓”。
“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是我國消防工作的原則,落實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就是要在政府領導和部門監管下,充分發揮單位對消防安全和致災因素的管理能力,提升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切實維護公共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正確處理好火災隱患和加快經濟發展的關系,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消防法》規定了處分、警告、拘留、罰款、停產停業、停止使用、停止施工、臨時查封等行政處罰措施,《刑法》規定了失火罪、縱火罪和消防安全責任事故罪等罪名,單位違反消防安全職責、義務必然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對于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也是十分必要的。
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及主體責任的落實,對于提高社會消防整體水平和全民消防安全綜合素質具有重大意義。單位應全面、充分理解、把握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實質與內涵,提高主體責任意識,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公安部消防局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釋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2]楊昌永.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及其責任研究.法制與社會.2012(3)
[3]魏晨. 關于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的思考. 科技與企業.2014(11)
[4]趙智.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立法探討.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12)
[5]劉濤.秦彩明.如何落實主體責任保障安全生產.理論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