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樺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孫夏蘋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1841年大水中的開封城市精神
師樺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孫夏蘋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開封位于黃河中下游,千百年來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享受著母親河的滋潤,凡事皆有利弊,開封城在享受滋潤的同時,也不斷經受著黃河水患的磨難與洗禮。開封人民在一次次的黃河水患中經歷了磨練與考驗,最終造就了頑強不屈、團結一致、互助互愛、敢于擔當的開封城市精神。
1841年黃河大水災城市精神
開封城市精神產生黃河文明,自古以來開封不斷經歷黃河的洗禮與磨練,歷經黃河水難更顯開封城市精神的可貴。開封歷經水難仍屹立在中原大地,不僅是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更是開封人民在大災面前鍥而不舍,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結果。1841年的水災是距今較近的一次嚴重的水患,對開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41年開封作為河南省治之所,在黃河大水災的劫難面前,道光皇帝從河南省會安危的考慮出發,提出了遷省的動議。但是,在河南巡撫開封知府牛鑒等官員和開封紳民頑強堅守下,守住了開封城,平息了遷省之議,豐富了開封的城市精神。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農歷6月16日,黃河從開封西北的三十一堡處決口,沖開護城提,至次年二月初四決口合龍止,包圍開封城達八個月之久。此次水災給開封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尤其是貫穿其中的“遷城”之爭,內憂外患下,開封官紳各司其職,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審時度勢、沉著以對,穩固了民心,帶領開封人民一次次化險為夷。
在水災當中,以巡撫牛鑒為首的官員臨危受命,充分展現了敢于擔當、謀事干事的精神,從始至終都抱著與全城百姓同生共死的決心,誓死保衛開封城。(農歷)7月17日,大水主流逼近西北城,形勢十分危急,自此巡撫牛鑒便住在城上,親自率領官夫兵役,日夜搶筑,直到(農歷)7月24日才第一次下城。由于當時文沖的一紙奏折引發了“遷城”之爭,巡撫牛鑒在與洪水抗爭的同時也在極力的勸阻“遷城”一事,并在城內悉心訪察,從搶筑工事、民心、社會穩定等方面向道光帝奏明“實有萬難議遷之勢”,隨后又多次上奏說明民心維系、眾志成城,頑強對抗洪水,保衛開封城等事宜,才使得“遷城”之事得以平息。巡撫牛鑒盡職盡責、積極作為、大公無私深受百姓愛戴,當時欽差來訪時,難民均高呼“切勿去我牛大人,我等不死,皆吾牛大人之力也”。
從研究經書到參與社會,以高賜禮、羅鳳儀、常茂徠為首的紳士們充分發揚了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精神,成為此次抗洪救災的骨干力量。各紳士各領其事,各司其職,撥貢常茂徠總理曹門之事,公辦宋門及水門洞總理者是生員陳鐸,南門紳士賈奉乾、廩生陸西銘、高士良,西門由張光第主管,監生宋玉 領北門事,紳士羅鳳儀守西門兼曹門事,面對大水的一次次來襲,各門紳士積極應對,從未擅自離守。在曹門水深五六尺無路可通的時候,紳士常茂徠提出建橋的建議,率先解決了上下城的道路問題,為南北三城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抗洪后期,各紳士又主動擔任設賑廠、發放賑票、查戶口等相關事宜,努力安撫民眾。值的一提的是,當時住在曹門內的前任布都事候選知縣邢得和受到各紳士大公無私的感染,主動出錢買船,并將其命名為“曹門紳士救護船”,在南門外救助難民,之后又去曹門局協助辦工,在救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水圍開封,城墻倒塌、房屋浸泡的危機時刻,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無不詮釋了開封百姓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大水圍困開封城的這八個月中,面對如野馬脫韁般的黃河漫水,不斷對開封城的沖撞、洗刷、吞噬,開封百姓從未退縮,一次又一次的英勇頑強的同洪水作斗爭。為了搶堵曹門,開封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積極參加到曹門的抗洪戰斗當中,“須臾之間,運土扛袋者如蟻”。只是當時物料極其短缺,無奈之下只能拆民房來堵御,最終成功堵截了洪水的侵入。(農歷)7月15日之后河水大漲,開封人民再次投身到抗洪救城的激烈戰斗中,開封百姓在巡撫牛鑒的帶領下,晝夜救護開封城。此外,民兵也自發組織助工,自備土袋物資紛紛投入到搶險之中。此后,洪水圍城反反復復,開封百姓依然頑強抗爭、沉著應對,化解一次次的險情。
在對抗水災中不僅展示了開封百姓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突顯了回漢人民的團結一致、互助友愛的精神。(農歷)7月20日夜,西北城隅的河營兵弁私自割斷埽繩,想要乘護城大船逃逸,致使城墻突然崩塌五丈多。幸好當時的滿舉人扎清阿及時向巡撫稟報才得以制止此事。雖然此事得以制止,但是此時搶護之事已刻不容緩,回漢民七百多人、滿營兵四百多人和漢營兵四百多人自發組織助工,團結一致積極搶險。當時為了取得物料完成堵御工事,20名回族青年協同河營兵跳入洶涌的黃水中,黃水被堵住了,但19名回族青年犧牲了,這種精神使開封百姓大為感動。
開封歷經多次黃河水泛而屹立不倒,這一切都是由于其內在的精神支撐。開封是八朝古都,朝代不斷更替,但是其蘊含的鍥而不舍、堅忍不拔、敢于作為、和諧奮進的城市精神卻不曾改變。也正是由于這種精神使得開封人民在面對著一次次洪水退后的一片片廢墟時,一次次毅然地在原址重建家園。“黃河燦燦兩千載,淹沒開封幾座城”,開封形成了“城摞城”的歷史奇觀,經歷多次災難的城墻依然屹立,這是開封這座古老城市經歷磨難的見證,也是在時刻向世人無聲訴說著開封這座古城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更是一個城市不斷發展前進的不竭動力。在精神文明建設備受關注的今天,繼續傳承和發揚城市精神已成為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開封人民在城市精神的引領下,深刻挖掘開封城市精神內涵,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中原經濟區與鄭汴一體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機遇,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文化名城。
[1]韓雋.城市形象傳播:觀念角色路徑[J].科學經濟社會.2007(03)
[2]余永霞.開封旅游進一步開發對策淺析[J].商場現代化.2006(24)
[3]梁海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與傳播策略[J].福建地理.2005(04)
[4]張仲慧.塑造城市精神引領開封復興[J].企業導報.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