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廣彬 臨沂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以臨沂職業學院為例
符廣彬 臨沂職業學院
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意義、實施現狀進行分析,積極探索在課程重要性認識、課程設計、師資隊伍建設、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力求為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課程建設改革提供借鑒。
職業生涯規劃 課程教學 改革
職業生涯規劃屬于公共必修課,主要目的是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價值觀,科學合理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能力,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知識與技能水平、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外部分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基本上從小學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職業指導還停留在就業指導與服務層面上,雖然教育部在2008年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納入必修課,但由于種種原因,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夠重視,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完成,單純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和提供招聘信息,以及求職方面的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只能暫時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很難避免學生就業時的迷茫和盲從,對于學生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不利。
(二)覆蓋范圍不全,過程不能全程化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以選修課、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并且只在一個學期就完成,這樣只能保證一部分學生參與學習,不能保證全員參與和全程教育,容易導致學生忽視該門課程的重要性,認為可有可無,以致產生學習倦怠心理。
(三)師資隊伍不夠專業化
隨著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于職業指導教師的知識經驗和專業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發達國家,高職院校擁有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老師大多都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相比較而言,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多數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來自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或者學生工作部門和黨務部門,這部分老師雖然熟悉學生情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缺乏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導致教師專業水平有限,指導學生缺乏針對性,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一)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摒棄傳統的人才培養思維模式,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堅持教師為主,學生為本,通過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二)師資保障
高職院校必須引進“雙師型”師資隊伍,保證既有科學術素養,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培養本校人力資源、就業指導以及心理咨詢等機構的人員加入課程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以及職業資格鑒定,從而提高教學水平,適時組織教師對課程教材、教學方法、重點難點以及教學實踐進行全面研究,編寫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和參考資料;另外,學校還可聘用校外人力資源專家和職場成功人士等作為兼職教師,開展專業沙龍、專題講座等多種活動,彌補本校教育的不足。
(三)課程教學改革
一是課程設計計要貫穿學生大學教育全過程,使學生盡早樹立目標,學習更有目的;同時,對全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制定統一教學大綱,納入正常教學安排,避免任課教師各自為戰的教學狀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在課程形式和內容上,力求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實踐性和理論性結合非常密切,如果單一進行課堂理論教學,無法滿足課程的實際需要,達不到授課效果,因此實踐教學必不可少。可以通過職業興趣測試、職業能力測試和性格測試幫學生科學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職業能力傾向,這將有利于學生規劃職業方向;另外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求職面試、求職簡歷制作和職位需求市場調查等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配合課堂理論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是力求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的目的是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實踐學習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在課堂教學方面,我院通過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將全部課程設計成一個或者幾個項目,通過完成項目來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又如通過開展職位體驗法,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親身到職場中體驗職業崗位和職業環境,再回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收獲等等;另外,也可以依托各種新媒體手段,如網上學習平臺等輔助教學。
(四)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考核形式多以理論考試為主,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為構建適合教學實際的考核機制,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學生學習過程,我們學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我們學院取消了理論考試,將本課程的考核包括以下三個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20%,主要以課堂考勤和課堂活動參與度和表現為依據;二是教學實踐活動占40%,主要以課外實踐活動以及展示實踐成果為考核依據;三是以賽代考,舉辦全院職業生涯方案設計大賽,成績占40%,要求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能綜合應用,設計和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實現學以致用。
2016年山東省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 2015LX150。
[1]秦津,鄭偉,韓贏.“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河南科技,2010,(16).
[2]劉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