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沈陽遠大智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稅務風險與會計規避方法淺析
劉洋 沈陽遠大智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應關注各種稅務風險,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企業稅務風險的概念與產生的途徑。注重營造良好的稅務環境,在規避納稅風險時既達到節稅目的又不觸犯法律。采取合適的會計核算方法,解決企業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稅務 風險 會計 規避
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經濟形勢和產業政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稅法和準則的差異之處不斷增加,需要及時調整適用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在納稅申報時,需要對財務、稅收知識進行理解、認知、掌握和運用。一旦稅務機關判斷出企業有一點主觀故意就被認定為偷稅,除此之外,社會意識、稅務執法的不同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稅務風險。所以在納稅調整問題上,企業財務人員需要通過對一系列的涉稅行為的判斷和裁定來規避企業稅務風險。企業需要在不違反稅法及法規前提下,了解熟悉各個子公司的稅收情況。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制定出不同的稅務管理制度和資金控制制度。
(1)以企業所得稅扣除標準為例,當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會導致企業未來利益損失。這種政策的差異會為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帶來不便,具體表現為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性因素。缺乏稅務部門進行系統化的信息公布,其結果導致企業多繳稅或少繳稅。從施工企業的實際要求出發如企業被稅務機關檢查、稽查而承擔過多的稅務責任,應主動公開所知的稅務信息。引發補稅、繳納滯納金和罰款的,需要提供咨詢方式和咨詢電話。
(2)通過稅收制度和政策,為施工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對某些特定的課稅對象、納稅人或地區給予的稅收照顧,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意識。從目前的稅務籌劃發展的情況看來,辦稅人員自身業務素質的限制導致對有關稅收法規的精神把握不準。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在納稅行為上沒有按照有關稅收規定去操作。沒有培養良好的納稅意識,只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規定。不利于國家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并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3)隨著我國稅法的不斷完善,需明確國家的稅務政策。納稅人必須動態地看待稅法,及時地發布稅務經濟情況。注意稅務風險,進行施工選擇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考慮到稅務問題。國家為了達到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目的對納稅人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使得稅務財務管理的觀念深入企業管理之中。利用稅收利益引導人們的活動,更細致、更有前沿性。合理地運用才能得到確實的利益,促使企業隨時注意經濟政策。在一定的時效內按照一定的程序申報和批準,避免將企業置于隱患重重的境地。
我國的施工企業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夠全面,未對國家在稅率、稅基以及稅收優惠等規定上的差別充分研究透徹。多數都停留在資金控制、成本核算、內部財務控制方面,沒有充分利用稅法中現有的起征點、稅率、稅目、稅收優惠政策。對稅務財務的籌劃從主觀上就不夠重視,對納稅人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等沒有進行巧妙的安排。認為任務稅務管理無關緊要,無法達到降低稅負目的。
(1)稅務籌劃能力低,導致稅收籌劃活動的失敗而付出的代價稱為稅收籌劃導致的風險。施工企業的納稅評估、稅務資金計劃等工作沒有完備的計劃,在稅收籌劃項目的確定、方案的選擇、組織實施等方面存在著不依法納稅的可能。對政策的把握單獨依靠施工企業的力量遠遠不夠,存在著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可能。沒有建立起官方網絡系統,存在著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全面引起系統性稅收籌劃失敗的可能。出現稅務風險的時候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結果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交易一方納稅行為不規范會導致另一方增加納稅成本的可能,并且對稅務籌劃的管理經驗也一無所知。善意取得對方開具的作廢、虛假發票等,將企業置于隱患重重的境地。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稅務政策的把握難點加大。兼并方往往只注重對被兼并方的資產和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進行仔細核查,但對于政策法規的翻譯往往會有著一定的誤差。忽視了潛伏的稅務隱患,使得對稅務政策的理解更是難上加難。納稅人利用稅法的漏洞而少繳稅款,沒有從根本上維護和提高我國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能力。
(3)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變革時期,稅務政策把握難度大。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無法實現稅務風險的最小化。稅收政策的變化比較頻繁并且不夠穩定,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中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企業不及時跟進調整自己的涉稅業務,就無法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納稅主體資格、納稅資情況。會使自己的納稅行為由合法轉變為不合法,發生涉稅歧義和誤解。由于我國目前稅務行政執法主體多元,在對外簽訂經濟合同時存在對方轉嫁稅務風險。在稅務行政執法上常常重疊且稅務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無法采用內部納稅檢查的方法查漏補缺。
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應該定期對涉稅業務開展檢查。避免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防止發生涉稅歧義和誤解。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性因素,盡量化解分散稅務風險。避免企業多繳稅或少繳稅,為保障企業的健康納稅和安全納稅。加上稅務行政執法人員業務素質和其他因素影響,應優先選擇具備專業資質,業務經驗豐富的人員。
(1)企業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需要對稅務的差異性做全面的了解。每項稅收優惠政策都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制定,這種信息公開方式在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有更有利于促進依法治稅。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基本完善,但也需要定期進行納稅安全檢查。為避免稅務風險,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糾正。企業財務工作者盡量做到正確納稅,一旦發現對合同條款要認真推敲。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也可聘請專業稅務人員進行稅務審計。對現代化知識技術加以充分利用,根據稅法規定來確定分包合同。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于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從很大程度減少企業的財務管理難度。
(2)稅收政策改變與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導致的風險,必須要從政府的角度對稅務政策進行信息公布。構建稅務風險預測系統,將總包和分包企業的籌劃進行統一管理。在實際的稅務管理過程中明確納稅人權利,奠定堅實的財務基礎。不斷提高對納稅權利的關注度,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為實現任何經濟個體能從繳稅安排中獲益,協調相關主體并完善稅務籌劃。在此基礎上正確評價稅務風險,協調與稅務部門的關系。采取相應措施化解風險,深入掌握當地會計制度。積極識別和評價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使稅務籌劃方案順利地施行。全面、系統地預測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資料及財務數據,使稅務籌劃方案順利地施行。在此基礎上需要健全稅務代理制度,增強自身的稅務統籌能力。
(3)適時監控稅務風險并改變納稅期限,協調與專業中介機構的關系。以正確評價稅務風險為基礎,避免稅務風險。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適時監控,進行系統化的信息公布。對企業經營進行系統性審閱和合理性策劃,從施工企業的實際要求出發主動公開所知的稅務信息。盡可能實現企業稅務的零風險,并提供咨詢方式和咨詢電話。在實施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納稅意識。合理、合法地審閱納稅事項,促進依法治稅。合理規劃納稅事項的實施策略等,利于國家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對納稅模式不斷分析和調整,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4)測定其稅收負擔并制定相應可行的納稅計劃,使得稅務財務管理的觀念深入企業管理之中。企業在運用會計方法規避稅務風險時,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意識。應該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的影響,促使企業隨時注意經濟政策的變動。各項費用的支出要配合企業靈活的優勢,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納稅主體資格、納稅資情況。做出合理的安排,防止對方轉嫁稅務風險。促進稅務代理事業更好發展,防止發生涉稅歧義和誤解。稅務代理機構應依照行業性的統一管理,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稅務籌劃方案。完善法規、彌補漏洞,保障企業的健康納稅和安全納稅。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實現風險的最小化。
[1]王洪彬.企業稅務風險的規避與化解[J].現代商業,2015,(11)
[2]趙艷.企業面臨的主要稅務風險與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5,(11)
[3]劉振字.淺析企業稅務籌劃的技巧及風險防范[J].科技資訊.2016,(33)
[4]周敏.淺議我國中小企業的稅務籌劃[J].科技創業月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