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 國網浙江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
基層供電企業營銷工作“正能量激勵”管理方式探析
倪丹 國網浙江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
縣級供電企業作為客戶服務的前沿陣地,充分調動營銷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當前基層供電企業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議題。本文從三大機制建設上探討了,營銷一線員工“正能量激勵”的方式途徑。
營銷 正能量激勵 機制
近年來,電力企業切實踐行“優質服務是國家電網生命線”的企業理念,對電力營銷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基層供電企業營銷工作的各種壓力也相應不斷提升。
當前,電網經營企業的運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形勢下電力營銷管理工作面臨著挑戰:一是客戶的法律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但現行的供電營業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問題,從而導致矛盾糾紛發生。二是在同業對標指標體系中,營銷類指標成為了評價縣級供電企業經營業績的核心指標,從而大大增加了營銷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縣級供電企業作為客戶服務的前沿陣地,充分調動營銷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當前基層供電企業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議題。
經過調研發現,營銷一線人員工作狀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主動服務意識不強。二是知識和技能水平不能滿足要求。三是工作壓力大影響了工作心情。
究其原因,從電網企業內部管理來說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由于電網企業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相應對基層供電企業營銷一線人員素質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未能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對他們應具備的適應市場和企業發展的知識、技能和品質行為進行研究并調整管理方式,以致營銷一線崗位配備的人員難以勝任本職工作;二是缺乏有利的正向疏導機制以及激勵機制,沒有重視營銷一線人員的工作難點以及壓力點,缺少溝通與交流,不能很好地調動工作積極性。
(一)“正能量激勵”核心內涵及目標
正能量激勵的核心內涵和目標就是根據基層供電企業當前營銷工作的實際,從人本激勵目標出發,建立一個以正向激勵為核心的,以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正向牽引機制為支撐的正能量系統,從而激發營銷一線人員團結拼搏、積極向上、樂觀處事的精神狀態。
(二)構建“正能量激勵”三大機制
1.正向激勵機制
正向激勵機制主要從物質以及精神兩個維度出發,通過一些表彰獎勵措施形成推動力,促進營銷一線員工主動學習,創優爭先。
(1)營業窗口服務人員星級考評
星級考評是每年年未公司考評組以基層所上報的考評結果為依據,結合業務測試、理論知識普考及日常訪查情況,對“星級服務人員”進行綜合評級,并將其分為五級,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如工作人員工作出色即可有晉級機會,但是若在工作中出現了問題,則可能取消晉級資格或被降級。
(2)營業窗口優質服務和行風建設“流動紅旗”
“流動紅旗”評比按照企業內部行風監督檢查評分標準的要求每季度評選一次,按得分高低排序,排名前三位者則授予“流動紅旗”并以營業窗口為單位進行獎勵,且有效期為一個季度。如次季度排名未進前三位的,“流動紅旗”則流動到新排名前三位的窗口單位。
2.積極競爭機制
積極競爭機制即先進帶后進,通過“正能量大講堂”等多種創新方式,促進員工自學、幫學,實現共同進步。
(1)正能量大講堂
“正能量大講堂”是通過講座的形式,教授營銷知識,并開展互動討論,對員工業務知識進行“掃盲”。這種形式主要進行普及性地教育,減少短板,目標是提升業務知識的整體水平。
(2)人人上講臺
這項活動是讓員工根據自己專業領域的特長,做到一般性知識結合日常工作,新的知識結合未來情景,復雜的知識和難點問題進行集體研討。“人人上講臺”活動的開展為員工提供了相互學習、鍛煉演講能力和領導魅力的平臺,調動了每個員工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認真備課的積極性,為增強員工能力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3)實訓工作室
以企業內部工作室為平臺,建立技能培訓基地。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員工動手能力、磨練操作技術,同時打破傳統的講課-聽課-筆試-實踐的培訓模式,通過建立操作為主要目的授課方式,不但加強員工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又能訓練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
3. 正向牽引機制
正向牽引機制是指通過了解對營銷一線員工的心理狀態以及期望要求,進行疏導溝通,使員工能夠有積極的心態。
(1)建設“微團隊”
“微團隊”主要涵蓋了員工細分和優化組合兩個方面。“微團隊”每年開展一次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邀請專家幫助新老員工分析自身的潛力,找準定位;建立班組長與員工面談機制,形成記錄,并開展半年一次的職工思想動態分析;每月一次精益積分民主評議,評分標準在班組民主評議會上討論,績效成績進行公示。這種模式就是提倡員工自主參與,自主管理,自主創新。
(2)開展心理疏導
針對營銷一線員工工作壓力大的問題,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心理疏導。首先是進行談話溝通。營銷一線班組長積極開展與員工的談話溝通,幫助解開“心結”。其次,開展心理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以及個訪座談的方式,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況并及進行分析研究。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有效釋壓,在工作之余充分調節心情,保證心態健康。
[1]李芝山:國有企業人性化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湖南國有企業為例[J],科技和產業,2009(1)49-50.
[2]陳錫貴,岳媛媛:企業人性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路徑探析[J],價值工程,2008(3)98-99.
[3]劉宗憲:電網企業營銷一線人員素質開發研究[A],華北電力大學,2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