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霞 中共華池縣委黨校
關于促進華池縣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李潤霞 中共華池縣委黨校
華池縣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本文通過分析民俗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進而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的對策,這對促進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民俗文化 產業 發展
華池縣隸屬于甘肅省慶陽市,屬于紅色革命圣地。近年來,華池縣通過充分挖掘文化資源,依托龍頭企業帶動,讓優勢文化資源轉化成產業優勢,反哺經濟社會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煥發出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香包。香包充分顯示著豐富的區域性文化內涵和悠久的地方風情、民族特點。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華池縣雙塔寺塔體內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因雙塔寺建造于金大定10年(1171年),距今830多年,香包至少與雙塔同庚,故稱“千歲香包”。2005年“慶陽香包繡制”進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剪紙。華池剪紙不僅具有稚拙美,而且清新、活潑、明快、粗獷,富于裝飾性和創造性,散發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與全國眾多的剪紙藝術不同,華池剪紙由于慶陽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農業生產經濟結構,它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三)歷史悠久的隴東窯洞文化。窯洞由于營造簡單,省地、省工省料、無須磚瓦,多在塬邊、溝邊及山崖下挖制,不占用地表土地,加之冬暖夏涼的優點,可謂是最環保的民居建筑形式,隴東居民在80年代之前的主要居住形式就是窯洞。(四)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慶陽市是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其中慶陽市的環縣、華池、慶陽、合水四個縣和正寧、鎮原、寧縣的一部分,約占整個陜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的4/5。1934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華池縣南梁創建了西北第一個陜甘蘇維埃政府,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五)隴東民歌。主要以蜚聲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和《軍民大生產》為代表,這三首歌的“母體”都在慶陽,都是慶陽農民作曲家孫萬福、汪庭有等人創作。隴東民歌長于敘事,兼顧抒情,有人物,有故事情節,有時間、地點的小調,還有抒情色彩濃厚,高亢宛轉,粗中見細,情感纏綿的信天游。(六)南梁說唱。南梁說唱是融說、唱、樂于一體的一種獨特的曲藝形式。南梁說唱發端于明末,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主要曲目有《五女傳》等上百本,宣揚因果報應,懲惡揚善。1934年南梁政府建立后增加了《劉志丹下橫山》等革命內容。
近年來,全縣通過舉辦各種節會和參加國內外文博會等形式,有力地推動了華池民俗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暴露出了華池民俗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不合理,對文化產業重視不夠。目前,由于我縣經濟基礎薄弱,文化市場發育程度較低,總體上還沒有形成以核心業務為龍頭的經營機制,導致產業結構極大的不合理。我縣雖然都在提倡以香包產業為主導產業,但都沒有各自的特色,都停留在仿制故有的香包式樣,缺乏創新,不能及時緊密的和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相結合,推出有市場號召力的產品,例如卡通香包。
2.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目前,我縣民俗產品主要用途還停留在簡單的“耍活”之上,但作為一項產業要有持續性、協調性、競爭力,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另外,民俗產品屬于傳統工藝品,其制作相對簡單,很容易仿制,如果我們還沒有
得自己的品牌,已經開拓的市場就有可能被別人搶占。
3.市場主體培育不完善。目前,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和硬性指標任務約束與管理文化產業,造成文化產業發展持續低效益與資源的嚴重浪費。加之,文化企業沒有真正成為面向市場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僅靠政府補貼和少量銷售過日子,明顯缺乏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4.人才資源嚴重匱乏。目前,我縣文化產業的主力軍還是以農民為主,特別缺乏本土的原創設計、項目開發、現代企業管理、營銷策劃等方面的各種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雖然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培訓和吸納人才的措施,但在人才資源的培育開發方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對策。
由于華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發展民俗文化產業依然是以農民為主體,并處于產業供銷鏈條的最低端,生產比較零散,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如何改變農民獨立面對現代化大市場的弱勢地位,提高民俗文化產業效益,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強化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管理職能。為了統一規劃文化市場,加強政府管理職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將文化產業企業化,實行企業管理,聘請民間“藝人”,再聘請高級技術人才對各行業進行指導,這樣有利于發掘各個行業的民俗文化資源,使其走上更大的市場。
2.依托龍頭帶動,促進文化產業市場培育。為了促進文化產業市場培育,我縣采用“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大戶、生產大戶發展專業村、專業戶”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王嘴子鄉、上里塬鄉為主的香包文化片區和以香包、刺繡、剪紙為主的文化產業鏈條。
3.發揚特色,樹立品牌。我縣利用紅色資源優勢,開發了香包、刺繡、剪紙、南梁說唱等紅色系列產品10余種。這些產品除了發揚原有的古樸特色外,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從而做強做大民俗文化產業。
4.打造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要打造華池民俗文化產業鏈,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場,形成一個當地的文化產業集群,再將集群進行統一管理,實行企業化,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對民俗文化產業進行投資建設。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是一個亮點,作為傳播文化產業的一個載體,以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宣傳。
5.依靠現代網絡技術,走信息化發展道路。如何充分利用好現代網絡技術,是加大本土文化宣傳與推介的關鍵。建立主題網站和交流,交易系統;建立網上本土文化博物館,展覽館;鼓勵利用電商平臺展示和交易華池民俗文化產品。
總之,華池民俗文化產業要在傳承創新中保持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們將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進一步加工進一步升華,才有更欣賞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