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玲 支樂
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探討
李家玲 支樂
目的 探討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和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80例骨科大手術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所有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措施,并將采用系統護理干預的40例患者視為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的40例患者視為對照組,將2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分別為2.50%和1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值得推廣。
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及護理
作為影響骨科大手術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以下危害:可導致局部發生劇烈疼痛、患肢體腫脹或萎縮、骨節疼痛、疲乏不適等,可見,在骨科大手術患者的術后為其實施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至關重要[1-3]。在本次研究中對80例骨科大手術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并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江西省洪都中醫院進行骨科大手術的80例患者視為研究對象,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齡(42.6±5.3)歲;其中32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28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20例髖部周圍骨折手術。按照數字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經統計學比較,2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和手術類型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預防措施 一般預防:術前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即告知疾病的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案,整體介紹手術流程、可能產生的并發癥及預期效果。同時,隨時糾正患者的各種誤解,給予伴有不良情緒者針對性心理疏導,強調本院骨科大手術的優越性、術前訓練及術后早期活動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并囑咐患者切勿輕易松動止血帶,采取恰當的體位,以促進血液循環。藥品和物品預防:予以低分子肝素,并使用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及梯度壓力彈力襪,前者的使用方法為患者取平臥位,雙下肢用壓力腿套包裹好,在調整其松緊度合適的情況下對套管和腿套的連接進行檢查,重點觀察套管有無扭曲、打折情況,確保其緊密性和暢通性。完成后進行電源連接,隨后對腿套踝部充氣,速度須緩慢,壓力達到45mmHg后先保持不變,再按照小腿到大腿的順序加壓。之后,通過腿套的“擠壓”迫使血液流出下肢,對踝部、小腿和大腿同時放氣,使血液回流。如此反復,使用次數視患者的情況而定。后者的使用方法為先測量患者大腿根部周徑,≥63.5cm者的彈力襪應選長型。再測量患者小腿最粗部分周徑,<30.5cm者選小號,≥30.5cm且<38.1cm者選中號。協助患者正確穿著梯度壓力彈力襪后觀察是否有滑落、褶皺等現象,并予以調整。
1.2.2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和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系統護理干預,具體如:(1)患肢護理。囑咐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保持舒適的體位,予以健側臥位或平臥位,用軟枕將患肢抬高(以30°為宜),目的是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并經常檢查彈力襪的使用情況,囑咐留置引流管者在改變體位或翻身時,應注意避免管道扭曲、壓迫和牽拉,且為保持管道的暢通,護理人員應經常檢查、清理管道內引流液。如患者下肢有水腫現象,應注意對患肢加以保護,避免熱敷、擠壓和碰撞,并密切觀察患肢顏色、周徑和溫度變化。如患肢顏色加深、周徑增加,表明靜脈回流受阻。如患肢表皮溫度升高,則表明出現感染,必須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正確處理。(2)功能鍛煉。先進行肌肉按摩,同時,進行肢體被動活動,即由護理人員轉動患者的腳踝,順序為由下向上,對比目魚肌和腓腸肌進行按摩、推動髕骨和擠壓大腿肌肉等,每次30min,每天4次。進行被動活動和按摩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詢問其感受,用力程度應視患者能耐受程度而定。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后再進行患肢進行主動活動,即舒縮活動(股四頭肌)和收縮活動(踝關節背伸、跖屈、臂肌和腿抬高等),每次10~20min,每天3次,之后逐漸增加活動幅度,延長活動時間。如患者疼痛消失,且體力較好,應鼓勵其進行足踝主動環轉活動,每次5~10min,每天3~4次,直到患者能扶拐下地為止。(3)飲食護理。患者的飲食安排除了要滿足能量和水分的供給需求外,還應做到主副食、葷素和花色品種的合理搭配,即早期的飲食以清淡、低脂、高維生素、高鈉、高鐵和易消化為原則。病情嚴重者宜進食半流飲食,每天
4~5餐。病情較輕者可用普通膳食,每天3餐,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魚、雞蛋等,以增強體抗力,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恢復期的飲食應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適當補充鈣劑食物,如骨頭湯、豬肝湯、瘦肉、豬腰等。伴有傷口感染者應忌食雄雞、牛羊狗肉、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之物,忌飲酒。(4)出院指導。及時將病情反饋給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后家庭護理和自我保健知識宣教。囑咐患者按時、按量用藥,飲食要科學合理,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為患者發放“愛心直通卡”,卡片內容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項、專科醫生介紹、專家門診時間、醫護人員的聯系電話等,并囑咐患者如有異常,應及時來院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軟件分析處理研究中的數據與資料,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觀察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50%(1例),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5.00%(6例)。2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1,P<0.05)。
骨科大手術后凝血過程的持續激活可達4周,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可持續3個月,因此,確切落實預防及護理措施至關重要[4-6]。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的常規護理雖有一定的價值,但存在的缺陷較多,常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而觀察組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護理干預,使患者獲得更為有效、全面的護理。其中,患肢護理和功能鍛煉能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加快患肢康復[7-8]。飲食護理則可有利患者機體生發、精神的恢復,有效緩解病情,從而將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機率降至最低。總之,本著簡單、適用范圍廣和經濟的原則,對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實施有效的預防和系統性的護理措施能改善其預后,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9-10]。
本院給予觀察組系統護理干預,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該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15.00%),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應在給予骨科大手術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措施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病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這對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改善患者預后及提高其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1] 蘆海英,肖靜,于彩鈺.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41例護理措施探討[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11(1):553-554.
[2] 紀雙寶,陳紅,王亞真.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循證護理[J].醫學信息,2013,26(23):269-270.
[3] 朱美玉,李自然.綜合護理措施防治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7):31-33.
[4] 范俠暉.骨科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體會[J].北方藥學, 2013,10(12):158-159.
[5] 何宣瑩,羅盛清,陳彥羽.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預防干預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4):70-71.
[6] 吳美霞.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7):1255-1256.
[7] 宋海蓮.穴位敷貼配合預防干預護理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4):291-293.
[8] 陳秀鴻,林鳳英,林淑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5,21(13):102-103.
[9] 劉文穎.低分子肝素鈣配合醫用彈力襪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護理體會[J].中國藥業,2015,24(5):69-70.
[10] 劉春蓉.高齡人工股骨頭置換及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安徽醫藥,2014,18(1):183-1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68
江西 330000 江西省洪都中醫院(李家玲 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