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紅
變應性咽炎的臨床治療體會
馬彥紅
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變應性咽炎療效。方法 將84例確診為變應性咽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2例口服克咳敏,金嗓利咽丸,局部霧化吸入治療;治療組42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左西替利嗪或孟魯斯特納;2組治療7d,1個月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0.48%,對照組為71.4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組胺藥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及中成藥合用,治療變應性咽炎療效可靠,無不良反應。
變應性咽炎;抗組胺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金嗓利咽丸
慢性咽炎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病因可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引起。最新研究表明也可由變態反應引起,有研究報道慢性咽炎患者變應原檢測陽性率高達50%~60%[1]。在臨床中將咽部過敏導致的咽癢、刺激性咳嗽、及伴有咽部粘膜水腫的一系列癥候群,命名為變應性咽炎
AP[2](allergic pharyngitis),治療采用聯合用藥分階梯治療。由于該病早期臨床表現與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難以鑒別,使用抗炎藥及止咳藥療效欠佳,致使患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本研究選取84例變應性咽炎患者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西安運動創傷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確診變應性咽炎患者84例,其中男32例,女52例,年齡12~52歲。皮膚過敏原主要為花粉、屋塵螨、毛屑、霉菌孢子、化妝品等,血清特異性IgE陽性100%。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22例,年齡15~51歲,平均(25.29±11.36)歲,病程1~5周。治療組中男18例,女30例,年齡12~52歲,平均(26.70±12.15)歲,病程2~4周。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和臨床表現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排除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需用抗生素治療的疾病。
1.2 變應性咽炎診斷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以往文獻報道[2-3],變應性咽炎臨床表現為:咽喉發癢、陣發性、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少許白色痰。咽黏膜色淡,表面灑水樣、濕潤;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咽側索增生。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或血清特異性IgE陽性。
1.3 治療方法與結果
1.3.1 治療方法 對照組42例口服克咳敏5mg/次,3次/d,金嗓利咽丸(西安碑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Z61020812)6g/次,2次/d,咽部地塞米松5mg,慶大霉素8萬u,生理鹽水20mL霧化吸入,1次/d,治療7d;治療組42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左西替利嗪(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40249)5mg/次,1次/d;或孟魯斯特納(順爾寧)(杭州默莎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J20130047)10mg/次,1次/d,治療7d;癥狀重者可予以左西替利嗪及孟魯斯特納聯合用藥,用藥14d。治療期間,囑患者禁辛辣刺激性飲食,忌煙酒。
1.3.2 療效評價標準[4]治愈:咽干、咽癢、咳嗽癥狀消失;檢查咽部粘膜光滑,無水腫,無淋巴濾泡增生及毛細血管擴張。顯效:咽癢消失,刺激性咳嗽次數明顯減輕,偶有咽干;檢查咽后壁粘膜略充血。無效:咽癢,刺激性咳嗽無改善,咽部體征無明顯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17.0。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22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48%。對照組治愈13例,有效1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1.43%。對照組有輕度困倦、乏力等不良反應,治療組無嗜睡、乏力、口干等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患者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41,P<0.05)。
變應性咽炎屬于氣道變應性炎癥的一個部分,與變應性鼻炎、變應性哮喘構成氣道完整的變應性疾病。是特異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產生的一系列由患者體內IgE介導的咽部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屬于Ⅰ型變態反應,由于組織胺、激肽、白三烯等介質釋放,使咽粘膜充血、滲出、水腫,處于高敏狀態,在變應原的作用下鼻部、咽部粘膜更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性炎癥。變應性咽炎在治療上參考變應性鼻炎治療,即遠離變應原、免疫以及抗組胺藥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等方法[5]。目前臨床常采用H1抗組胺藥物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治療控制癥狀[6]。抗組胺藥主要藥理機制是通過與組胺競爭細胞膜上的組胺受體,發揮抗H1受體作用,能拮抗變應原激發的炎性反應。H1抗組胺藥物被作為變應性咽炎的一線用藥,首選第2代無鎮靜作用的新型、強效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均能拮抗H1受體,穩定肥大細胞膜,抑制細胞脫顆粒及炎性介質釋放,其中左西替利嗪中樞抑制作用最弱,應用更廣泛,療效可靠。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斯特納能發揮抗炎作用,孟魯斯特納是一種強效的選擇性的白三烯D4受體拮抗劑,是新一代非甾體抗炎藥,能減少氣道因變應原刺激引起的炎癥物質,抑制氣道高反應,主要用于哮喘治療。在本組治療中,根據病情輕重,酌情選擇一種抗過敏藥或兩種抗過敏藥物聯合用藥,強調了階梯治療方法,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依次進行聯合治療的方案。觀察用藥3天,咽部急性陣發性、刺激性咳嗽即可減輕,用藥1周,咽癢,干咳整體療效顯著,繼續用藥2周,即可達到治愈。抗組胺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斯特納聯合治療變應性咽炎有效,更加證實了“同一氣道,同一疾病”的理念。據洪建國[7]報道孟魯斯特納與抗組胺藥聯合用藥,總體抗炎作用優于任何一類藥物單獨使用。
糖皮質激素咽部霧化吸入治療既能發揮激素抗炎、抗過敏作用,又能減輕咽部刺激癥狀,藥物局部吸收,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安全性好,避免了口服激素產生的的一系列全身不良反應。結合中成藥金嗓利咽丸疏肝理氣,化痰利咽,使機體氣機順暢,去濕化痰,從根本上緩解咽部咽癢、刺激性咳嗽、咽部異物感癥狀。上述中西藥聯合用藥,標本兼治,療效可靠。治療組總有效率90.48%,明顯高于對照組71.43%(P<0.05)。在2組研究中,治療組中西藥能迅速緩解癥狀,結合中成藥,配合局部霧化吸入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各種臨床癥狀,同時發揮機體免疫調節功能,減輕復發,縮短療程,遠期療效好,未見不良反應,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而對照組中克咳敏即鹽酸二氧丙嗪為周圍性鎮咳藥物,具有抗組胺、解除平滑肌痙攣、抗炎作用,有較強的鎮咳作用,但易出現困倦、乏力,白天用量應減少,限制了藥物的使用,療效欠佳。2組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值得注意的是,在臨床應用中,抗組胺藥聯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不僅對變應性咽炎有效,對呼吸道變應性疾病均有效,而且對非變應性咽炎、非變應性咳嗽同樣有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沒有明確的過敏原,但咽部粘膜高度敏感,在冷、熱空氣,刺激性氣體等機械性刺激后出現的咽癢,刺激性咳嗽,應用上述藥物亦有效。作用機理可能為各種致病因子使咽部粘膜充血、滲出,水腫,處于高敏狀態,在變應原作用下更容易發生變態反應;還有感染性咽炎本身機制產生的毒素也可引起變態反應性炎癥,因此提示,感染性咽炎,非感染性咽炎抗過敏治療有效。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對于咽癢、咽部刺激性、陣發性咳嗽的,干咳、久咳,用抗菌藥,止咳藥無效的,在排除內科疾病的同時,對于有過敏性體質的,尤其是曾患有變應性哮喘、變應性鼻炎、蕁麻疹等的患者,要詳細詢問病史,包括過敏史,咽部癥狀持續的時間、嚴重程度,有無誘發因素、季節性反復發作等等。一定要警惕變應性咽炎的可能,要盡早做過敏原試驗,明確過敏原,做到早診斷,早使用抗組胺藥物及(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同時可聯合金嗓利咽丸、咽部霧化吸入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治療中幫助患者尋找過敏原,教導患者避免接觸過敏原才是治療變應性咽炎的根本;在對藥物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價時,應同時對相關過敏原如花粉進行監測。平時應注意家居生活細節,經常打掃室內衛生,保持室內清潔無塵和空氣流通。避免反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忌煙酒,飲食清淡,去除病灶,消除外界刺激因素,盡量避免粉塵或有害氣體的接觸[8]。此外患者教導患者增強體質,加強晨跑,做好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增強機體抵抗力,只要做到防治結合,變應性咽炎才不會反復發作,達到徹底根治。
[1] 葉京英,韓德民.慢性咽炎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04,19(5):269.
[2] 劉錦峰,閆占峰.變應性咽炎的臨床診治探討[J].臨床耳鼻咽喉外科雜志,2015,29(15):1401.
[3] 王春燕,溫曉慧.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合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咽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4,8(23):4298.
[4] 張紅杰.變應性咽炎38例的治療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61.
[5]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6-57.
[6]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雜志編委會鼻科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77-978.
[7] 洪建國.兒童變應性鼻炎伴發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的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1):22.
[8] 鄭中立.耳鼻咽喉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90
陜西 710068 西安運動創傷醫院 (馬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