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果
摘 要: 文章結合藝術家弗里達的生平及畫作,評價電影《弗里達》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 《弗里達》 藝術特色 生平 畫作
“她是火焰,冉冉升起;她是只飛翔的小鳥,在夜里抓住光芒。地獄就是天堂。那么疲倦的女人,展開她永不折斷的翅膀,自由飛翔。她在燃燒,夜空隨著火花盛開。她燃燒了這個夜晚。”《弗里達》這部電影的開場白很好地概括了弗里達這位墨西哥女畫家的精神特質,由此引出她傳奇的一生。
影片以弗里達穿著紅色墨西哥盛裝躺在床上,由人抬著去參加自己的畫展開始,用倒敘的手法從一字眉、著濃妝、落拓不羈的46歲弗里達的臉,切換至一頭短發、朝氣蓬勃的18歲弗里達的臉上。前者隱忍而頑強,后者野性而歡快;前者是為時已晚的光輝頂點,后者是生命苦痛與藝術生命的起點。
弗里達·卡洛,這位墨西哥最受歡迎的現代女畫家,1907年7月6日出生于墨西哥市市郊。身為攝影師的父親威廉·卡洛是匈牙利裔猶太人,母親瑪蒂爾德·卡爾德隆則兼有西班牙與印第安血統。十八歲之前的弗里達過著和眾多平凡女孩一樣的生活。不幸的是,十八歲時弗里達與男友阿列詹德羅·阿里亞斯在放學途中遭遇車禍。身受重傷的弗里達雖然逃過死亡一劫,卻留下永遠的身體創痛。因為車禍她一生動了三十幾次外科手術,忍受劇烈的疼痛,而且不能生育。
除了身體的痛苦之外,弗里達一生的感情生活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車禍后男友帶著玫瑰向她告別,他將留在歐洲,不再回來。弗里達拿起畫筆在石膏胸衣上畫蝴蝶,她隱忍地說:“請在我畫完這只蝴蝶前離開。”如果愛情注定要遠去,挽留、憤怒、哀求都只會更讓人卑微無望,弗里達是聰明的女子,她懂得要有尊嚴地離去,你就得放棄軟弱,沒有其他選擇。于是他轉身離去,她痛哭。重傷的身體,逝去的愛情并沒有讓弗里達沉溺于痛苦,她沉迷于繪畫,丟掉拐杖勇敢地站了起來,此時的她唯一的愿望是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于是,弗里達帶著畫,拄著拐杖,去找當時的大畫家迭戈·里維拉。她想尋求一個忠告,她說:“我得找一份工作幫助父母,如果證實我在繪畫上沒有天賦,我得換一份工作。”當時的迭戈正畫壁畫,對前來找她的弗里達表示出輕視,讓她把認為最好的畫留在樓下,如果有必要,他就會去探訪他。第一次見到弗里達畫作的迭戈,被作品中與技術無關的內容打動。于是開始了兩個人一生中既痛苦又甜蜜的糾纏。他們1929年結婚,1939年離婚,1940年復婚直到弗里達去世。迭戈·里維拉,這位墨西哥最負盛名的壁畫家,才華橫溢卻是驕奢縱欲,帶著墨西哥人血液里的熱情奔放。結過兩次婚并經歷過數不清的風流韻事的迭戈在與弗里達結婚后并沒有任何改變,甚至與弗里達的親姐妹有染。但是,弗里達在愛情中卻是全情投入雖九死而未悔的,她把一生全部的感情都給了迭戈,愛和恨,痛苦和糾纏。她對迭戈說,我一生的二次災難,除了車禍,就是你,而這次比前一次更糟糕。她離開迭戈,痛苦地剪短了頭發,畫被刺殺的妻子,喝酒,放縱自己。迭戈的風流傷透了弗里達的心,而之后弗里達與托洛茨基的交往也并沒讓迭戈好受多少。兩人就這樣彼此深愛并狠狠傷害對方,直到1954年7月13日弗里達在科伊奧坎的藍屋(這也正是她出生的地方)與世長辭。
弗里達感情經歷的豐富多彩、歷經的人生磨難,使人們總是習慣于將她的作品看成是對苦難生活的注解,將她的作品與感情經歷聯系起來。于是作于1926年的《自畫像》被認為是贈送給初戀男友阿列詹德羅的禮物,公主般纖細優雅的弗里達擺出令人傷心的手勢,希望挽回已逝的愛情;《稍稍掐了幾下》取材于真實的新聞事件,一個男人亂刀砍死了自己的妻子,當被法官問及這樣做的原因時,他滿不在乎地答道:“只是些小傷口罷了。”這幅作品在影片中出現于迭戈與弗里達的妹妹克里斯蒂娜發生曖昧關系后不久,被認為是她內心痛苦的真情流露。
“知人論世”是我們理解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的途徑,但是了解藝術家的生平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他們的作品,但個人經歷并非作品背后的全部。藝術家的傳記作品引領我們了解他們,卻難以重現他們的精神內核。這種內在的元素,應該更多地到藝術家的作品本身中尋找。是什么讓不同國籍年齡的人聽到貝多芬的音樂時為之震撼,是什么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讀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時落下眼淚?正如一切偉大藝術所應該具備的稟賦一樣,弗里達的作品應當不僅僅是一部感情的自傳,而應是有著更宏大的主題和精神內涵的。電影對弗里達生平重大事件的刻畫可以說恰到好處,對色彩的運用,對墨西哥民族風情的描繪也是成功的。但是電影過于沉湎于對弗里達與迭戈感情生活的刻畫,并將這種感情灌注于對弗里達作品的解讀,這在增強了女畫家的傳奇色彩的同時,無疑也削弱了她的藝術特質和精神高度。
弗里達一生都承受著身體的創傷和內心的痛苦,車禍,手術,流產,以及纏繞她一生的后遺癥,還有動蕩不安的情感,這些特有的磨難并沒有摧殘她,反而鑄就了她的桀驁不馴與堅毅剛強的個性,而這種巨大的生命的力量唯有在她的作品中才得到更好的闡述與釋放。這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讓繪畫變成她不可缺少的言語方式,就像抓住了和這個世界聯系的一條紐帶。不論生活中發生什么,她永遠不會是一個自怨自憐的女子,無論何時,她都保持著自嘲的幽默感,男人般的豪邁果敢。生命的最后她要求把自己火葬,她說: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不再回來。弗里達的一生都有著燃燒般的熱情,有著在生命廢墟上開出繁花的生命力。其實看電影也就是于平凡的生活之外找尋一些不平凡的內容,弗里達這個不平凡的女人是那樣熱烈地盛放,就像美麗的蝴蝶,而生命就是一場火焰,我們除了感嘆,更多的是對人生意義的探尋,對生命的致禮。
參考文獻:
[1]鄧喆.弗里達·卡洛的繪畫觀與思想內涵[J].芒種,2015(8).
[2]張偉.生命的隱喻和象征——淺談亨利·盧梭與弗里達繪畫異同[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