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平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是數學的生命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起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朝夕之事,教師不僅要持之以恒,還要講究方式方法。下面根據我的工作經驗談談體會。
一、小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分析
錯誤的原因有很多,有知識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
(一)知識方面的原因
1.看題習慣差,不認真,不細心。
任何數學規則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數學概念之上的,概念不清會導致對數學理解不清或張冠李戴,使計算出現錯誤。錯誤一:在估算中最常見的錯誤不是學生不懂得把因數或被除數看做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而是學生容易把乘號看成除號,把除號看成乘號。如在89÷9≈和497÷6≈這兩題中,部分學生的答案是89÷9≈8100和497÷6≈3000;而在69×11≈這一題,學生卻得出69×11≈7。
2.負遷移影響。
任何一道整數、分數或小數的四則運算,最終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題加以解決。口算不熟會導致計算緩慢,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個錯誤,計算結果必然錯誤。比如:0.35+2.78+0.65-1.78=
分析:運算定律運用不正確。相對而言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運用錯誤較少,但當題目出現變形后就會出問題,一些學生就容易做錯。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運算順序、運算法則、定律沒掌握好,而導致運算錯誤。學生學了乘法分配律“a(b+c)=ab+ac后,誤認為a÷(b+c)=a÷b+a÷c”。
分析:負遷移影響。在運算過程中,學生往往將過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運算中,把兩個類似的概念或知識混淆,從而出現明顯的運算錯誤。
3.法則記錯或記不準。
有時學生算錯,反復檢查也不能發現,甚至告知他已經錯了,讓他重做,他仍沿用錯誤的方法。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學生用錯了法則且已經形成了錯誤的計算習慣。在計算時丟落某些步驟,很可能是因為法則記憶不準確。比如:38–0.88+0.12=
分析:這個題有許多學生在計算時把結果算成37,原因就是出在沒有正確的判斷這個題的運算順序,先算了0.88+0.12因為相加得1,誤認為可以簡算,但這個方法是不符合正確的運算順序的。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算38-0.88再加上0.12,結果是37.24。在口算中這種看似簡單的題目是最最容易出錯的,因此要特別引起注意,不要一味追求計算的簡便,要知道簡算的前提也是必須保證運算順序的正確,運算順序錯結果肯定錯。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1.情感態度。
造成學生計算錯誤的心理因素首先在情感態度方面,有些小學生錯誤地認為寫作業是為了“應付”老師,致使寫作業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小學生見到數據大,式子長,心理就煩,因而不能認真審題,認真選擇算法;有些小學生見到難題,產生畏懼,淺嘗輒止,敷衍了事……諸如此類的現象,必然引起計算錯誤。
2.認知局限性。
小學生感知事物,往往不能夠精確、準確。而計算題形式單一,不易引起學生興趣,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因而經常出現抄錯數、抄錯運算符號等錯誤。比如52.8×99+52.8=?搖?搖67.5×101-67.5=
分析:看一步算一步,孤立地看題目的一部分,難以形成題目的完整印象,缺乏全面地分析題中數量關系的思維能力。審題時沒注意到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而先算52.8×99或67.5×101導致計算復雜化而引起錯誤;只注意“局部”而忽視了“整體”,容易被題中某些局部的表面數據和題型結構特征所干擾,而忽視了整題的運算順序而造成失誤。一些學生過于自信,計算后從不檢驗;而有一些學生只想作業盡快完成,根本不想檢驗。
當然,所有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交錯、互相影響。
回想自己的教學歷程,曾經多次因學生的錯誤而憤怒,當然我的憤怒不是因為學生錯了,而是因為學生遲遲不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且同樣的錯誤一錯再錯。就連學生自己也認為這些錯誤不可原諒……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班一個同學在交給我的作業中出現了抄錯數字的情況,我立即指出:這里是8,怎么到下邊變成1了?學生也心悅誠服地接受,確實是自己抄寫錯誤。可過不了幾天,學生居然又把5抄成了3……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可以說是“證據確鑿”,因為作為一名老師,可以說對自己的學生的錯誤了如指掌。
以學生抄錯數字為例,現在我們來看這道題:
0.35×5.68×20
=(0.35×20)×5.86
=7×3.86
=27.02
當我指出學生的錯誤是抄寫問題時,學生改正的是什么?他把這道題目中的5變成了3,還將數字順序打亂了,他把這道題目的錯誤改正過來了。但學生為什么錯呢?那就是在書寫過程中的隨意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隨意書寫的危害,用不了多久還會出現隨意涂改的情況,也就自然會再次出現把5寫成3的情況。
二、針對學生計算容易出錯的改進策略
(一)重視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平時,教師就要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注重首次新知識的感知
如在板書中顯示,語言強調,或采用反例,可以專項訓練,或對比辨析,保證在開始時就形成鮮明的印象,盡量減少失誤。
(三)加強計算基本功的訓練
我們可以在每一節課去前用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訓練,由易到難,堅持下去,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自覺檢查、隨時驗算的好習慣。
(五)加強課堂練習的指導
教學計算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計算方法,讓學生掌握好計算法則,而且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爭取在課堂上多練習,完成一些課堂作業,特別對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失誤及時給予指導。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不是簡單和迅速的,而是一個細致、長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個學生的數學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