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桓
胃間質瘤行超聲與CT及胃鏡檢查的結果對照
任桓
目的 研究超聲診斷、CT檢查和胃鏡檢查在胃間質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27例胃間質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重點分析超聲檢查、CT檢查和胃鏡檢查的影像學資料和檢查結果,并與病理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經對比發現,對于胃間質瘤患者超聲檢查、CT檢查和胃鏡檢查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6.5%(83/86)、96.6%(86/89)和94.0%(79/8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胃間質瘤患者的診斷過程中,超聲檢查、CT檢查以及胃鏡檢查都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其中超聲檢查的操作更加簡便,且無輻射性,值得推廣應用。
超聲檢查;CT檢查;胃鏡檢查;胃間質瘤;結果對照
胃間質瘤屬于一種侵襲性腫瘤,該腫瘤具有潛在的惡性傾向,其惡性程度主要是根據腫瘤的大小以及腫瘤有絲分裂的指數進行評估,通常將直徑低于2 cm,有絲分裂指數低于5/50的胃間質瘤看作是良性[1]。研究發現,胃間質瘤起源于胃腸道肌層中的間葉性腫瘤,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了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有包塊等[2]。由于胃間質瘤具有惡性潛能,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3]。在本次研究中,對127例胃間質瘤患者的影像學檢查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超聲檢查、CT檢查和胃鏡檢查在胃間質瘤診斷中的使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間質瘤患者共127例,其中,男67例,女60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8.2±10.8)歲。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了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有包塊等。
1.2 方法
1.2.1 超聲檢查 所有患者空腹12 h,并在檢查前服用助顯劑,劑量為50 g,使用500 mL沸水進行沖調,在冷卻后飲用。超聲診斷儀的探頭頻率設置為4.5 MHz,設置高頻探頭頻率為12 MHz。之后行腹胃超聲檢查,對患者的病灶區域進行重點掃查。
1.2.2 CT檢查 患者在檢查前3天禁食含有骨骼類的食物,并在檢查當天禁食。檢查前半小時飲用800~1 000 mL清水以充盈胃部和上腹部的小腸,并在檢查開始前再飲用500 mL的清水以充盈胃部。經螺旋CT行動態增強掃描,在平掃結束后經肘靜脈團注射造影劑,劑量為75~100 mL,并在注射25 s和60 s后分別對動脈期及門脈期進行掃描。
1.2.3 胃鏡檢查 患者檢查前6 h禁食、禁飲,在麻醉顯效后進行插管檢查,對患者的胃部和十二指腸進行觀察,并對病變位置進行取材以備活檢。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發現,對于胃間質瘤患者超聲檢查、CT檢查和胃鏡檢查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6.5%(83/86)、96.6%(86/89)和94.0%(79/8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胃間質瘤主要是由于胃腸道的間葉組織中具備了多向分化功能的細胞而引發的腫瘤,可分為良性、低度惡性、交界性和惡性[4]。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了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有包塊等,臨床表現并不典型,容易與胃潰瘍或胃癌混淆導致誤診[5]。由于胃間質瘤具有惡性風險,因此及時的發現和明確的診斷對于患者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胃間質瘤患者超聲檢查、CT檢查和胃鏡檢查的診斷符合率均較高,沒有顯著差異。經分析研究發現,超聲檢查能夠對胃壁結構進行清晰地顯示,準確判斷間質瘤來源并精確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胃間質瘤的體積較小,那么普通的二維超聲檢查可能難以鑒別,因此可采用血管內超聲造影提高診斷的準確率[6]。而隨著有回聲均勻型助顯劑的出現和推廣,胃部超聲充盈檢查將會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
而CT檢查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能夠準確定位較大的胃間質瘤,并對腫瘤的大小、形態、內部有無液化進行清晰顯示,同時結合增強掃描能夠顯示胃間質瘤的血供信息,從而有助于腫瘤的良惡性判斷。不足的是CT檢查無法對胃壁的層次進行辨識,從而無法確定腫瘤的來源[7]。胃鏡檢查較為直觀明了,能夠快速判斷間質瘤的黏膜是否存在異常,而且能夠立即進行病理取材活檢,但是由于屬于侵入性的檢查方式,部分患者無法接受,因此診斷的依從性較低[8]。另一方面,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在胃鏡檢查中無法判斷黏膜下隆起的來源是由腔外壓跡還是屬于胃壁,因此容易出現誤診或漏診。經對比分析可知,三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均較高,而超聲檢查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更高,而且操作簡便,屬于無創型檢查方式,因此可以作為胃間質瘤的首選檢查方法。
綜上所述,在胃間質瘤患者的診斷過程中,超聲檢查、CT檢查以及胃鏡檢查都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其中超聲檢查的操作更加簡便,且無輻射性,值得推廣應用。
[1] 孟凡榮,張梅,陳松旺,等.超聲技術在胃間質瘤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4(1):56-58.
[2] 丁釙,趙永捷,李文,等.兩鏡聯合治療30例胃間質瘤的臨床體會[J].中國腫瘤臨床,2010,37(9):527-530.
[3] 鄧文杰,秦青平,夏玉春,等.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胃間質瘤的臨床應用[J].腹部外科,2015,14(4):274-276.
[4] 朱春江,秦朝陽,王剛平,等.40例胃間質瘤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3(2):127-130.
[5] 曹金敏,陳國棟,張偉,等.常規器械經臍單孔腹腔鏡聯合胃鏡行胃間質瘤切除術1例[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4,42(6):631-632,637.
[6] 彭湘,汪世存.胃間質瘤的影像學檢查評價[J].安徽醫藥,2011,11(11):1011-1013.
[7] 付焱,李恒,金曙,等.雙鏡聯合行胃間質瘤切除術的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0):192-193.
[8] 王洋,孫文東.超聲助顯劑胃腔充盈法診斷巨大胃小彎良性間質瘤1例[J].當代醫學,2014,18(5):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11
吉林 134000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院腔鏡室(任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