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 徐先 曾博
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對肋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
熊春 徐先 曾博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術對肋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 將96例通過X線片檢查陰性或可疑的胸部外傷患者,在受傷以后2周時間內通過64排螺旋CT掃描,圖像拆薄重建,然后將其傳輸至隨機工作站進行處理,獲得相應的容積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圖像。然后通過2位放射科副主任醫師一起閱片,判斷是否為骨折。結果 96例患者中92例顯示存在骨折,總計有156處,陽性率為95.8%,包括肋軟骨骨折10例(共計有16處),肋骨骨折82例(共計有140處),VR診斷肋骨骨折133處,確診率85.2%,CPR診斷肋骨骨折156處,確診率100.0%。結論 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對肋骨隱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CT曲面重建技術;肋骨;隱匿性;骨折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傷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損傷,目前常用的檢查手段為胸部數字化X線檢查;其中肋骨隱匿性骨折在臨床實踐中非常多見[1],但肋骨的解剖結構特別,常規X線檢查往往會使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漏診。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術較常規X線檢查、二維CT檢查及普通三維重建圖像分辨率明顯提高,很大程度上減小了肋骨隱匿性骨折的漏診率,使其檢出率明顯提高。本文主要以入住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的96例X線陰性或可疑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認真細致的分析了其64排螺旋CT后處理圖像,深入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術在診斷肋骨隱匿性骨折中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0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的96例胸部外傷、高度懷疑肋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X線片沒有顯示或者僅顯示可疑肋骨骨折;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齡16~85歲,平均年齡(52.0±0.35)歲。臨床表現為外傷處疼痛,當咳嗽或者深呼吸時疼痛加重,局部壓痛。11例的患者存在骨擦感,伴有咯血或胸悶。全部患者于傷后2周時間內行64排螺旋CT檢查。
1.2 方法 臨床通過64排螺旋CT機進行檢查,患者呈仰臥位,自胸廓入口掃描到肋弓下方。相關參數:管電流與電壓分別為100 mA,125 kV,準直寬度0.5 mm,旋轉速度0.5 s,螺距為1.4,重建層厚0.6~0.9 mm,間隔0.6 mm。然后,通過隨機工作站對掃描后數據進行曲面重建(CPR)及容積再現(VR)后處理,在此基礎上,自由調整角度,使要分析的肋骨顯示完全。由2位副主任醫師一起判斷結果。
96例患者中,92例存在骨折,總計發現骨折有156處,其中肋軟骨骨折10例,共計有16處。骨折線是斜形或者橫形。同時,還存在肋骨骨折82例,共計有140處,CT軸位圖像中顯示出102處肋骨骨折,確診率65.4%,VR顯示肋骨骨折133處,確診率85.2%,以上確診肋骨骨折的,均在CPR圖像上明確顯示骨折線,并且CPR還顯示上述圖像中未能確診骨折或疑似骨折病例23處,共計顯示骨折156處,確診率100.0%。
所謂隱匿性骨折,即通過常規的X線片檢查很難觀察到但是卻真正存在的骨折,往往出現在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的骨上、或者處于骨結構重疊之處。因胸廓為桶狀,肋骨主要是前低后高的走向,肋弓具有相對較大的彎曲,具有相對較低的密度,和附近組織缺乏對比,骨折往往出現在這一個部位[2]。大部分患者因感到非常疼痛而無法與醫生檢查進行密切配合,使得投照角度較差,X線的照射方向和骨折斷端為90°,這樣就無法顯示出許多特殊角度骨折。對于肋軟骨來說,其具有光滑的邊緣,呈現透明狀,具有規則的形狀,第一及第二根肋軟骨相對偏短,向內下與胸骨連接,第三及四根肋骨相對較長。同時第一根和胸骨通過軟骨進行連接,第二至七根和胸骨組成微動關節,第八至十根分別與上位肋軟骨相連組成肋弓,第十一、十二根屬于浮肋,它們的前邊只有非常短的軟骨,末端游離。同時在X線上肋軟骨并不顯影,因此,通過X線片來診斷肋軟骨骨折存在嚴重不足。
肋骨骨折診斷過程中,常規X線平片屬于最為常用的技術。伴隨該技術的不斷發展,DR應用日益廣泛,使得診斷的正確率明顯提升,并且明顯減小了漏診率。胸部X線片屬于胸部結構的重疊影像,該技術非常易于造成隔下與腋中線附近的肋骨骨折被漏診,就算是輔助上肋骨雙斜位片,同樣具有或多或少的誤診現象,而不能得到較為完整的影像資料。傳統的CT由于僅能水平斷層,圖像分割并缺乏完整性,計算肋骨多有困難,觀察費時費力,對隱匿性骨折容易遺漏[4]。對于多排螺旋CT來說,其存在諸多方面的優勢,例如容積掃面快速,獲得的重建圖像具有相對較高的質量等,同時還能夠非常自由的實時重建[3]。VR三維重組圖像能夠非常自由的旋轉與切割,所得圖像與解剖結構大致類似,能夠非常準確的定位,具有相對較淺的立體感,可非常形象的觀察到肋骨狀態,具有相對較高的時空分辨率,擺脫了CT橫斷面圖像的弊端,對確定病變范圍非常有幫助,同時有助于弄清楚病變和附近組織結構之間的聯系。三維重建屬于隱匿性骨折診斷的常用技術,因骨骼和附近軟組織具有良好的對比,通常來說,通過MPR成像就能夠實現,MPR技術非常迅速,便于操作,應用非常普及,MPR圖像在分析肋骨結構與損傷上存在非常明顯的優勢。能夠非常直觀觀察到斷端附近軟組織的腫脹狀況,并且還能夠觀察到骨折的各種間接特征。通過VR圖像發現2例可疑肋骨骨折,并且通過CT橫斷面圖像進一步進行了明確。CPR為MPR的有效補充,可以將原本不處于相同平面肋骨顯示于相同層面上,非常直觀的展示肋骨總體狀況,將多平面重建圖像與橫斷圖像無法對非線性結構處于相同平面成像的不足克服,同時能夠有效彌補三維圖像分辨率相對較低的弊端,屬于臨床實踐中肋骨骨折診斷常用的技術,然而,其具有相對較差的立體感[5]。MIP主要體現組織密度差異,具有非常高的對比度,與X線片大致相當,能夠實現任一角度旋轉與切割,能夠充分體現特定范圍的細微密度差異,使得檢測的陽性率有所提升。因骨折線和骨質形成鮮明對比,所以不容易顯示細致骨折狀況,同時無法對肺部狀況進行觀察,一般用來觀察完全性骨折或者移位。
總之,CPR技術在肋骨隱匿性骨折診斷中具有相對較高的敏感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診斷肋骨隱匿性骨折的正確率。對醫治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將準確的信息提供給法醫,使其順利開展鑒定工作,防止由于漏診而引起的醫患矛盾,還可以降低患者的損失。
[1] 汪琦,盧陽春.MSCT后處理技術在骨關節內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江西中醫藥,2011,4:47-48.
[2] 劉永保,郭利軍,陳希斌.多層螺旋CT后處理重建技術對于肋骨骨折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報,2011,32(17):2812.
[3] 林文華,梁宏偉.多層螺旋CT(MSCT)后處理技術的綜合診斷價值[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0,3:178-179.
[4] 田貴森,周兆德,陳然.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術在肋骨骨折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16(12):118.
[5] 侯志彬,李欣,楊楠.MSCT3D后處理技術在兒童肋骨及肋軟骨發育異常診斷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3,9:928-9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53
江西 343000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熊春 徐先 曾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