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華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梗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王英華
目的 探討對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予以循證護理,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分析比較2組的搶救成功率、心律失常發生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7.7%,對照組的搶救成功率為81.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分別為4.7%和20.9%,住院時間分別為(3.2±0.5)d和(7.5±1.4)d,2組心律失常發生率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7%和8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采用循證護理的護理效果更好,患者滿意度更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急性心梗;應用效果
冠狀動脈閉塞而導致的心肌壞死現象稱為急性心梗,患者常表現出胸骨后疼痛劇烈、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是臨床上病死率最高的一類冠心病。該病具有起病急、發展快的特點,因此,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搶救和護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臨床上對該病患者的護理包括一般護理、溶栓護理、介入治療護理、并發癥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循證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該病的治療提供幫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3~86歲,平均年齡(60.56±3.87)歲,病程0.3~7.2年,平均病程(2.3±0.8)年;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1~87歲,平均年齡(59.67±4.21)歲,病程0.2~7.8年,平均病程(2.4±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心梗診斷標準。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施常規護理方法,如心電監護、保持充足睡眠、調整飲食、預防并發癥、臥床休息等[1]。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建立循證護理小組,護士長和護理人員結合經驗共同制定護理方案,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由于急性心梗發病急、病程發展快,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到無助、焦慮甚至恐懼,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積極鼓勵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打消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和諧的病房環境[2]。(2)疼痛護理:護理人員囑咐患者進行臥床休息,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對有疼痛癥狀的患者及時給以適當的鎮痛藥物,避免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3]。根據醫囑,對患者采用硝酸酯類藥物,若疼痛情況嚴重則選擇注射嗎啡。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并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使用心電監護儀進行監測。(3)發熱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發熱原因,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配合相關治療,對患者的體溫進行密切監測,同時進行血象監測。每天定時通風換氣2次,使室內空氣保持清新,及時更換患者的衣服及床單,若患者出現發熱現象及時采取物理降溫[4]。(4)飲食護理: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高熱量、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食物,注意營養搭配及飲食衛生,忌食刺激性及油膩食物[5]。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搶救成功率、心律失常發生率、住院時間和滿意度。其中滿意度評價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
3個等級,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心律失常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分別為97.7%(42/43)、4.7%(2/43)、97.7%(42/43)、(3.2±0.5)d,均優于對照組的81.4%(35/43)、20.9%(9/43)、83.7%(36/43)、(7.5±1.4)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梗即心性心肌缺血性壞死,具有發病機制復雜、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的特點,易引發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種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對急性心梗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方式至關重要[6]。循證護理是在計劃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結合,同時聽取患者愿望,綜合制定臨床護理方案的過程,循證護理有很強的動態性、系統性和連續性,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7]。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采用循證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搶救成功率、心律失常發生率、患者滿意度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改善患者病情效果顯著,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在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滿意度。此外,對護理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護理質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綜上所述,對急性心梗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是一種極佳的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劉相紅,關穎,韓曉紅.研究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4):163-164.
[2] 高艷紅.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4(3):160-161.
[3] 孟桂華.循證護理在急性心梗患者護理中的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9):145-146.
[4] 杜劍蘭.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9(4):4-6.
[5] 劉琪.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9):236-237.
[6] 季艷麗,胡志霞.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5):236-237.
[7] 張興菊.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46.
[8] 方小娟.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3):160-1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79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王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