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純迅
?
高校頂崗實習問題探析
夏純迅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湖南常德415100)
頂崗實習是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能夠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鍛煉工作能力。然而由于頂崗實習生在身份界定、勞動報酬、勞動保障以及失職行為追責等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對解決高校校企合作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高校;頂崗實習;問題
頂崗實習是指在校大學生在基本學制內,經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后,最后一學年或一學期在學校組織下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的活動,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把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效地結合起來,養成較高的職業素養并鍛煉工作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1]。在我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現象十分普通,目前這種方式也被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借鑒,民辦高校尤其走在前列。
頂崗實習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實習生在實習崗位上需要像正式員工一樣起到主導作用,而并非向一般見習那樣只做一些輔助性工作,同時頂崗實習期間實習生會獲得適當的勞動報酬。2010年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為高校頂崗實習的培養計劃提供了政策的支撐,在經過大量論證和實踐檢驗之后,證實了高校頂崗實習實施的必要性[2]。
2.1 頂崗實習生的身份界定模糊
頂崗實習生雖然還屬于在籍學生,但已到企業相關崗位工作,同時具有學生和職員的雙重身份,這種身份的雙重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在意外事故發生時企業和學校相互推諉實習生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既享受不到正式員工的勞動待遇,又得不到高校對在校學生那樣的管理和保護,很多高校直接把學生交給用人單位后就不聞不問了,一旦發生權益糾紛和意外傷害事故,這種模糊的身份界定導致很難找到適用的法律法規,無法有效維權和追究責任。
2.2 頂崗實習生的勞動報酬無法得到合理保障
頂崗實習生一般都由學校就業部門與企業代為簽訂一個用工協議書,并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由于不被用人單位視為具有我國《勞動合同法》中的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因此實習生無法得到勞動法規定的勞動報酬,其勞動報酬遠遠低于相同崗位的正式員工,甚至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2010年山西太原富士康工業園“以實習之名,濫用學生勞動力”的調查報告中就指出頂崗實習生與正式職工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在全國十分普遍,其權益受到很大侵犯。當前,很多用人單位利用法律上的空白,不給予頂崗實習生與正式職工同等的勞動報酬,同時樂于大量招收這類的實習生以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增加企業效益。
2.3 頂崗實習中勞動保障機制不完善
在頂崗實習中,由于用人單位并沒有同實習生簽訂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合同,所以不會為實習生購買保險,一旦出現了意外傷害事故,無法被認定為是工傷,即便訴諸法院,實習生的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多數都是由頂崗實習生所在學校出于人道主義給予較少的補償。我國《工傷管理條例》也并不涉及實習生的意外傷害事故,這些法律法規的空白也造成了頂崗實習生的人身安全沒有得到有效保障。
2.4 頂崗實習生失職行為難以追責
在頂崗實習期間,因為失去了學校環節的監管,由于學生組織紀律和安全意識不強,很可能出現玩忽職守、意外傷害和尋釁滋事等失職行為,給用人單位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然而,由于頂崗實習生并沒有和用人單位建立起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因此這些失職行為很難被定義為是職務行為,加之相關法律法規的欠缺,頂崗實習生的失職行為責任究竟由誰來負尚不明確,即便訴諸法律,也只能就事論事,沒有明確的說法。
3.1 明確頂崗實習生的身份界定
目前,我國《勞動合同法》中仍缺少涉及到實習生法律保障等方面規定,造成頂崗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身份界定模糊不清,頂崗實習生缺少明確的法律地位。由于頂崗實習生身份的模糊性讓高校在推進校企合作上難度很大,只有明確界定了實習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使之與用人單位建立起法律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實習生的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3.2 建立針對實習生的勞動保障體系
為了切實保障頂崗實習生的合法權益,需要擴大《勞動合同法》的管理范圍,將實習制度納入到勞動法保護的范圍中來,使頂崗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建立起明確的勞動關系,享受勞動法規定的相關權利。同時可以參考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下對于學徒的保障制度,補充針對實習生的工傷人身保險的條例,保障頂崗實習生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
3.3 建立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共同責任體系
高校作為培養學生的教育主體,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做好學生的培訓和實習引導工作,與相關的用人單位建立起雙向互動的實習平臺,有效推進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崗位,用人單位也應當積極參與共同責任體系的構建。頂崗實習生也需要提高職業道德和安全操作意識,對自身可能存在的失職行為警醒于心,嚴格按照生產規范進行操作,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的基礎上盡可能避免用人單位的損失。
3.4 加大對民辦高校和用人單位的監督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頂崗實習環節上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政府應加大對民辦高校和用人單位的監督,從立法上斷絕這種非法牟利的現象,同時給予民辦高校一些經濟上的支持,緩解民辦高校財政上的困難,歸避“殺雞取卵”的現象。
頂崗實習已成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如何通過有效手段保證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對于高校而言顯得至關重要,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制約高校校企合作的關鍵難題。我們應站在立法的高度對頂崗實習學生提供法律的保障,同時要加強政府和社會團體對高校特別是民辦院校及用人單位的監督。只有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高校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高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共贏。
[1]陽樂.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中法律問題探析[D]. 西南財經大學,2013.
[2]陳萍. 高校學生頂崗實習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 寧夏社會科學, 2011(11):32-34.
On the issue of post practice in Colleges
XIA Chun-xun
(Hunan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 Changde Hunan 415100)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actice exercise ability.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n students in identity definition, labor remuneration,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dereliction of duty, accountable, appeared many problem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difficult.
Higher education; Internship; Problem
(責任編輯:黃 密)
G512.7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79
1672–7304(2016)06–0169–02
湖南省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辦高校校企合作難點及對策研究”。
夏純迅(1981-),男,湖南常德人,講師,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產教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