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豹
(莆田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中國夢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林文豹
(莆田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高校應該鼓勵并創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環境,制定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和課程體系建設,使大學生取于創業,勇于創業。
中國夢;高校;創新創業;實踐
1.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然性
2013年6月17日,在共青團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以此號召團員青年,“勇于創新創造”,“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青春使命”。
2013年3月李克強出任總理以來的2年多時間里,先后5次走進國內高校。2013年6月、8月視察河北師范大學、蘭州大學,就業的去向和難度、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成為當年總理關注的話題。2014年7月李克強走進湖南大學考察學生創業情況。同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杭州多地考察,浙江大學成為考察地之一。今年4月造訪吉林大學是李克強出任總理后第5次走進國內高校。李克強對大學生創業者說,在校學生首先要把學習搞好,邊學習邊創業,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當中。總理強調,在校大學生“第一位的還是學習”,學習是基礎,不僅要向書本學,還要向實踐學,創業實際就是在實踐中學,這會讓知識學得更扎實有用。
1.2 “中國夢”點燃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
今年,麥克斯研究所在光明日報上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自主創業持續上升》明確指出,2014屆大學畢業生“受雇全職工作“的比例(79.2%)與2013屆、2012屆(分別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但總體就業情況能保持穩定。主要是因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比例從上屆的2.3%上升到了2.9%。
1.3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的責任
縱觀教育部近四年下發的《關于做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都是濃墨重彩的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專題論述。與此同時,教育部也不斷加大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資金支持,通過“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的具體實施,以及2013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十二五”期間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號),充分體現了重視程度,也更進一步賦予高校以深重的歷史使命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15年6月2日在“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視頻會議上指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
2.1 多方搭臺,創新創業教育一片欣欣向榮
(1)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源自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的創業計劃大賽,因為這項賽事催生出聞名遐邇的“硅谷”而在大學生中頗為流行。隨著“挑戰杯”的廣泛推廣,創業計劃大賽已經可以算是各個高校大學生的一道常規風景。眾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各個高校也能夠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加以引導。兩年一次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的一個重要途徑。
(2)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創新性實驗項目一般要求高年級的大學生參加,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鼓勵學科交叉融合,鼓勵跨專業組隊。配備的指導老師一般要求具副高以上職稱。
(3)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這個項目為近幾年在各個高校推開,一般有創新訓練、創業訓練以及創業實踐等內容。鼓勵學生申報,配備指導教師并給與資金支持。
(4)高校創業園建設。支持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工作。
(5)其他做法。事實上許多高校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是新招不斷,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方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
2.2 撥開浮華,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不容樂觀
(1)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不成熟。當前,各界對于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不成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熱情、低實干;二是重理論、輕實踐。當前,理論界相關的理論研究有一些,但是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研究亟需社會和市場的支持度[1]。
(2)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仍在摸索。對于高校教育來說,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新課題。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的首屆創業計劃大賽,或可算是國內最早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形式。時至今日,創業計劃已經是在各類高校基本上都有推廣,效果參差不齊。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仍在摸索過程,目前尚未有較為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的成果。
(3)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由于起步時間較晚,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又是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及前沿科學,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夠滿足現有的教育需求,成為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大瓶頸。
(4)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存在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缺乏過程監管。
(5)大學生創新創新教育實踐缺乏資金支持
3.1 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明確了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可以通過緊扣培養目標、創新改革教學計劃,深入轉變教學方法、優化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創新性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創新性教學效果等。
3.2 創新教育環境,使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業
有數據表明,美國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非常成功,畢業生成功創業比例達到20%--30%。據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組“時空調查”的數據,大學生有創新創業夢想的比例超過 80%,真正付諸實踐的比例不超過5%。據大學生創業網站的調查數據顯示,高達 96.4%的大學生有過創業的想法,只有近 7%的比例著手創業[2]。
3.3 重視師資隊伍與課程體系的建設
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要求:(1)高尚的師德;(2)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3)扎實的學科背景;(4)廣博的文化素養;(5)教學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6)良好的社交能力[3]。
總之,高校應該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充分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積極融入地方社會的經濟發展大環境,深入調研、充分掌握本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實現高校課程建設的發展。
[1]朱繼東,“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里?[J],黨建,2013(2):28.
[2]曾禛,劉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論壇,2013(1):110.
[3]羅劍宏,譚子君,云端互動:國內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5(3):104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dream
LIN Wen-bao
(Putian University,Putian Fujian 351100)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universities should encourage and crea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goal to develop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s,make stu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Chinese dream;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D432.62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責任編輯:吳 芳)
林文豹(1978-),男,福建莆田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與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