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劉 莉
(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慕課時代教育信息化與在線課程建設研究
張 婧,劉 莉
(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利用慕課資源來建設在線課程,提高教學者的教學能力,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驟。利用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高校在線課程建設平臺,提高課程建設質量,有利于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
信息傳播;在線課程建設;慕課
2013年,全球矚目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慕課)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并受到了眾多高校的歡迎。因慕課帶動的在線課程和網絡化教學讓高校改變、創新、突破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1]。
1.1 教育信息化基本特征
從技術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包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2]。我們可以說,教育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拉近了教學者之間的距離,實現了學習的自主化終生化,并且讓教育資源能夠公平的為人所享。
1.2 互聯網環境下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教學可以總結成兩種模式,廣播式和被動式。絕大多數課堂雖然利用互聯網在課堂加入視頻和PPT,但是大多數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臺說的很熱鬧,下面一片學生都在被動的聽,或者沉默。這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上課才走進教室,對即將學到的內容完全不了解,是沒有目的的在聽課。這是現在造成課堂效率比較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同時,作業電子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發現,學生作業抄襲現象嚴重。復制粘貼,稍微改一點,就可以交差。學生從小學開始,到大學,十幾年的時間,已經基本適應了機械式的教學,時空是固定的,教師上課學生聽課,必須是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教室才能完成。跟著教師,跟著課表,到時間就要去,這中間并沒有加入太多主動思維的機械式學習。
1.3 慕課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
借助慕課平臺建設再線課程成為目前教育改革新的發展趨勢。所謂智慧教育,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 課程錄制模式:
目前常見的幾種慕課拍攝模式有以下幾種:1)普通家庭式錄像型:以使用 Camtasia軟件為例,教授者主要針對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素材比如PPT課件一邊演示一邊進行講解。錄制完畢之后,后期再進行修整和完善。2)情景設計擺拍型設置模式:擺拍,講解,表演把講解者置于某種情境中拍攝視頻能夠使學習者身臨其境,產生共鳴。比如中醫學科的教授,可以設計在古代中藥店背景下進行,而像藝術類別的學科,除了在特定的舞臺或者劇院拍攝,除了講授者之外,群眾演員的參與也能使視頻更加引人入勝。3)實操設置模式對于理工科的大多數課程來說,實驗操作必不可少。把實驗過程錄入視頻,用生動的物理化學實驗過程和實驗所得到的科學數據來讓學習者更直觀的感受科學的魅力是實操模式具有的優勢。4)宣傳片模式宣傳片一般由專業團隊打造,攝影音響燈光的級別要求較高,后期也會有專業的剪輯和配音,所以呈現的效果會非常好。此類模式適合文化類課程的介紹,藝術類鑒賞以及學校宣傳片的錄制。5)動畫情景再現模式此類模式一般采用動畫效果再現某個器物的構造,數學的邏輯推理以及歷史事件的還原。人為可操控性較強,對青年學習者吸引力較大。以上所有的模式都要經過從策劃到準備,然后拍攝,后期制作,最后提交這樣一個工作流程。一個成功的在線課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從授課教師到助教,從創意團隊到研發運營團隊,慕課下的在線課程需要的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課程服務。
2.2 在線課程的建設優勢
首先,在線課程可以提供公平的競爭平臺,讓優秀課程脫穎而出。在線課程建設依附慕課平臺,全球主要三大慕課平臺 Coursera、edX和Udacity中,前兩家已經進入中國,并且在高校贏得一席之地。建設有特色的大學,建設屬于自己院校的在線課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慕課時代的來臨,也激發了很多教師改革的熱情。他們積極學習新技術,體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樂于把新技術運用到課程中來,促進新的優秀課程的誕生。其次,在線課程能夠給學習者提供共享機遇,促進教育相對公平。因為城鄉差距,地區差異,以及高校層次不同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不同,教育公平一直是人們努力追求卻又很難實現理想。而依附慕課建設的在線課程可以再最大程度上減少教育不公的現象。優秀大學的在線課程可以無償提供給全國甚至全球的學習者來選擇,那么相對偏遠落后地區的學習者,只要有電腦和互聯網,也就可以享受到公平的教學資源。最后,在線課程建設能夠優化課程結構,培養學生能力。在線課程顛覆了傳統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創造了一種線下學習,線上答疑的翻轉課堂模式。結合線上、線下學習的混合過程,有效提升教學溫度。學生可以自由、自主、自知的學習,由周期性任務驅動,全程保持緊密的學習狀態,讓自控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2.3 在線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1)過分強調視頻拍攝,忽略課程本身。很多高校在建設在線課程初期,過分強調轟動效應。把精力放在視頻的拍攝專業化的程度以及高大上的視覺效果,并沒有關注所選課程是否優質,課程運行和管理方法是否得當,以及教師考核方式有無改革。這樣建設出來的在線課程,只能是曇花一現。教育實踐者應該從教學的角度,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探索適應本院校的課程模式。
(2)在線課程只是傳統課程的補充。由于完全意義上的在線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更愿意投入資金來打造在線和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模式。所以很多高校的在線課程初期聲勢浩大,面子上做的很足。但是后期實際資金投入在線課程的比例縮水,高校課程后期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在線課程虎頭蛇尾。很多高校的在線課程淪為選修課和興趣課,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3)教學管理難度加大。在線課程的教學管理并不因為互聯網便利和在線操控而變得簡單。相反受時間和技術的限制,尤其是對那些對操作技術不是很了解的在線課程導師,他們管理難度加大。很多擁有自己的在線課程的博士生導師坦言:“因為自己的工作較忙,自己的課程平臺幾乎都交給助教在打理。而助教每天在線時間也是不固定的,不能實時在線,所以很多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夠及時的解決。學生對于線上的學習的熱情一般在一兩個月后就下滑的厲害,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會放棄在線學習。所以后臺管理操作還要進一步完善,才能保證在線課程的順利開展。
[1]鄭旭東,陳琳等.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76-81.
[2]張國良.傳播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Mu course
ZHANF Jing,LIU Li
(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Anhui 237012)
Using the Mu class resources to build an online cours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teaching ability,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learner is achieve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resourc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platform,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haring high-quality resources,promote fairness in educ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Mu class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安徽省教育廳外教社委托研究項目“MOOC時代大學英語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K2015A815)。
(責任編輯:張時瑋)
張 婧(1983-),女,安徽六安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