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雙君++譚容梅



摘 要: 高考試題對高中教師地理教學和學生地理學習具有導向和啟發作用。2016年四川將采用全國文綜卷,相對以前的四川卷來說,全國卷在試卷題型、地理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主干知識點的分布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作者通過近3年全國卷的特點和側重點,提出2016年四川地理高考復習策略的建議。
關鍵詞: 全國卷 四川卷 地理復習策略
四川高考文綜自主命題從2006年至今已有10年之久,地理試題充斥地方特色,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2016年四川高考地理將出現重大變革,開始采用全國卷,其試卷題型、地理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主干知識點的分布都會發生較大變化。筆者從全國卷分析入手,分析高考命題規律,提出復習策略,希望對2016年四川高考地理復習有所幫助。
一、高考全國卷地理試題的命題特點
1.試卷構成特點。
全國卷要求考生做11道選擇題、2道必考非選擇題和1道選考題。選擇題11×4=44分,試題具有入題容易,定項不易等特點,主要是圍繞主題縱深考查;2道必考非選擇題:36題一共3~4個小問共22分,37題一共3~4個小問共24分,試題特點具有入題不難,深入較難,主要是案例分析縱向探究;1道選考題,分布在42、43、44小題,每題10分都只有1問,42.(10分)旅游地理,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44.(10分)環境保護,問答題給分點——1~3分為主。
2.始終圍繞地理主干知識進行抽樣考查。從近三年全國卷看地理主干知識考點主要集中在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并結合世界和中國區域圖,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如左圖:
3.注重圖表考查,等值線圖??疾凰?。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縱觀近幾年的地理高考題,其試題無不具有“有圖析圖,無圖考圖”的一大特點,就整張文綜試卷而言,地理試題的圖幅又數量最多,地理試題大有“無圖不成題”之勢。從近幾年全國卷看主要圖表有:直角坐標點式統計圖、等溫線圖、區域圖、等高線地形示意圖、景觀示意圖、分布圖,等等。
4.圍繞主題,梯度設問的價值趨向更明晰。從近3年全國Ⅰ卷和Ⅱ卷看,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綜合題,都圍繞一個中心問題,設計新情境、提供新材料,進行梯級設問。形成以中心問題為核心,以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問題為主干的問題體系,讓考生依據信息、遷移知識、通過判斷與推理過程,獲取正確答案。在2015年試題中體現最充分。
例如:[2015年Ⅱ卷]37.(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示意河套平原地區。當地將黃河水通過引水渠引入區內灌溉農田,農田灌溉退水經過排水渠匯入烏梁素海。近年來,烏梁素海出現污染加重趨勢。
(1)判斷河套平原的地勢特點,并簡述理由。(6分)(2)指出長期維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須解決的問題,并簡述原因。(6分)(3)分析近年來烏梁素海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4)提出治理烏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5.貼近生活,關注熱點,背景材料真實,考查與生產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近三年的地理試題關注關系人類生產、生活的諸多問題,以反映熱點和社會現實的“新材料、新情境”為切入點,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著力體現培養學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一貫是高考的命題思想,給我們以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關注社會現實和熱點區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備考啟示。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題的重要源泉,高考命題思想和新課標理念是一脈相承的。關注現實生活,學習有用的地理,用地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永遠是地理教學的靈魂和精髓。
例如:[2015年I卷]1-3題,雨水花園是一種模仿自然界雨水匯集、滲漏而建設的淺凹綠地,主要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滲漏的雨水得到凈化。凈化后的雨水不僅可以補給地下水,而且可以作為城市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圖1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1-3題。
6.開放性試題成為主流,強調探究能力。近三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了一種開放性的試題。所謂開放性試題是與封閉性試題相對的、沒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結論的一種題型。它能夠培養考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封閉性地理試題的不足,在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也有封閉性試題無法取代的優點。此類開放性試題解題規律是正方觀點論證其優勢,反方觀點論證其劣勢。在論證時要特別關注人地協調觀、因地制宜發展觀。
例如:2015年Ⅰ卷36.(4)你是否贊同繼續在大鹽湖發展鹵蟲捕撈業。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4分)
參考答案:贊成:鹵蟲資源豐富,市場需求大,經濟價值高,技術成熟,增加就業等。(4分)不贊成:讓鹵蟲自然生長,維護生物鏈的穩定,保護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二、關于2016年四川高考地理復習應考策略
1.各地高三模擬考試按高考方式組卷。(1)選擇題:按高考題形式:題組形式——每組題2~3個小題;組數4~5組;共11個小題,分值44分。(2)必做題,分值46分、分兩個大題,每大題3~4個小問,每小問給分4~8分,不能超過8分。答案點數不宜過多。選擇題和必做題最好選取以問題為中心,背景材料來自實際生產生活的,不選虛構材料,不選理論性太強的試題。(3)選做題,可出自然災害與防治1個題(10分);環境保護1個題(10分);最好只一個問,不宜三個問。
2.認真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熟悉考試命題倡導的理念。
3.重視主干知識,突出地理復習重點。(1)自然地理部分:大氣(大氣環流、季風環流、常見的天氣系統);水(海陸間循環、河流湖泊的水文水系特點、地下水);地質(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板塊構造學說、主要地貌);生物(土壤的形成)。其中,大氣和水兩部分抽取的頻率最高。(2)人文地理部分:區位理論(城市、工業、農業的區位選擇)、推拉理論(人口遷移理論)、工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等。其中,工業、農業區位條件的評價出現率最高。(3)選考地理部分:①同必考題目相似,選考題目也繼承了主干知識抽樣考查的傳統。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如:a.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發生過程及對策;臺風、寒潮、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及應對的方法或應急措施。預測:地質和洪災(水患)近三年頻頻出現。b.環境保護: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準確理解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重點理解下列概念:①地形、地勢、地貌、地質、地形區(地形單元)、地形類型、地形部位;②氣溫、熱量、光照;③大氣環流、季風環流、熱力環流;④冷鋒、冬季風、寒潮、寒流、冷氣團;⑤天氣、氣候;⑥地殼、巖石圈……
5.把握知識體系,注意知識縱橫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在地理復習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并且要把復習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單一的知識很難讓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系,很難把握各個知識的關系,在解答問題時不易找到突破點,也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例如復習宇宙中的地球時可以參照下圖:
6.區域地理復習要轉變觀念。以前我們在講區域地理時一般重知識、輕能力、少過程、無探索,而現在要求學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五個方面的問題。
7.評講試題采用多樣的方法。試題的評講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再次調整、鞏固、提高的過程,同時是教師檢測學生的重要手段。具體來講,教師通過對學生試題的分析,能夠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試題的評講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試題評講效果的質量,將影響教學效果的強化,所以要采用多樣的方法。
8.以問題為中心,用發散性思維深入探究。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有思維活動,所以,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問題的存在,驅動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提出解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從而發散學生思維。例如:我們講霧的形成過程時,可以通過右圖探究。
9.洞悉地理高考題,注意常選取的區域。熟悉地理高考試題??嫉膮^域,有利于教師把握教學的重點,針對各個考查的區域制定不同的復習策略,筆者總結了近3年全國卷常選取的區域如圖所示。
參考文獻:
[1]金衛東.2014年全國文綜高考地理試題特點的對比與思考[J].地理教育,2014(7).
[2]郭彥鋒.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的特點分析和高三復習建議[J].廣東教育,2014(3).
[3]邢正賢.新課程理念下地理試卷編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Z1):110-112.
[4]徐之明.高考文科綜合選擇題的特征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2).
[5]徐克辛.高中地理新教材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