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琴 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大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經濟新常態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思考
劉紅琴 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大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經濟新常態下為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明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的實施范圍,崗位分為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和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三種類別,對每一類別進行等級設置并嚴格組織組織實施。
事業單位 人力資源 崗位設置
經濟新常態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適用于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列入事業機構管理序列的事業單位,包括經費來源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以及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在編在冊的正式工作人員,包括管理人員(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都要納入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中涉及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權限有關規定執行。使用事業編制的各類協會、學會、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工作人員,也要實施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但不應包括經批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各類企業所屬的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所屬獨立核算的企業,以及由事業單位已經轉制為企業的單位[1]。
經濟新常態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分為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和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三種類別。管理人力資源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人力資源崗位。管理人力資源崗位的設置要適應增強單位運轉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人力資源崗位。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指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后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人力資源崗位。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的設置要適應提高操作維護技能,提升服務水平的要求,滿足單位業務工作的實際需要。事業單位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的總量,按照省有關行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指導意見和本市規定的結構比例控制標準,以在編在冊的正式工作人員為基數,由事業單位提出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意見,報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綜合確定[2]。
事業單位三類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由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確定,控制標準如下:(1)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占主體,一般不低于單位人力資源崗位總量的70%;(2)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人力資源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3)主要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后勤保障和服務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人力資源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4)事業單位主體人力資源崗位之外的其他兩類人力資源崗位,應該保持相對合理的結構比例;(5)推進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逐步擴大社會化服務的覆蓋面。已經實行社會化服務的一般性勞務工作,不再設置相應的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中國教授聯盟主席、經濟學家劉勁哲教授指出:事業單位根據事業發展和工作需要,經批準,可設置特設人力資源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一)管理人力資源崗位等級設置。根據國家規定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各地可結合實際,將管理人力資源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由高至低分為四至十級職員人力資源崗位,事業單位現行的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四至十級職員人力資源崗位。中國教授聯盟主席、經濟學家文力提出:管理人力資源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權限確定。事業單位承擔領導職責的職員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按照編制部門確定的單位領導職數和內設機構領導職數設置確定,其他承擔管理任務的職員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應保持合理的結構比例。事業單位中的黨群組織,除國家、省和當地有具體政策規定外,原則上不單獨設置職員人力資源崗位,其工作人員在本單位已聘用的工作人員范圍內,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規定產生[3]。
(二)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等級設置。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人力資源崗位、中級人力資源崗位、初級人力資源崗位。高級人力資源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人力資源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人力資源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人力資源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人力資源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人力資源崗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的,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的最高等級人力資源崗位設置,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區分正副高的,市、縣區所屬事業單位原則上最高可設至專業技術三級人力資源崗位。市、縣區事業單位確需設置專業技術二級人力資源崗位,聘用享有盛譽、業內公認,貢獻突出,且符合任職條件的專家、學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由市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報省人力資源崗位和社會保障廳核準。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人力資源崗位的結構比例,根據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總體控制目標為:市屬事業單位為2:4:4,縣區屬事業單位為0.7:4:5.3,鄉鎮屬事業單位為0.5:4:5.5。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人力資源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具體控制標準是:三級、四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為3 :7,五級、六級、七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為2 :4 :4,八級、九級、十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為3 :4 :3,十一級、十二級人力資源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為5:5。根據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工作性質和專業技術工作特點等因素,綜合確定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的主系列人力資源崗位,其他需要設置的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崗位為輔系列人力資源崗位。輔系列人力資源崗位的等級設置一般應低于主系列人力資源崗位的等級[4]。
(三)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等級設置。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分為技術工人力資源崗位和普通工人力資源崗位。技術工人力資源崗位分為5個等級,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人力資源崗位。普通工人力資源崗位不分等級。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人力資源崗位等級規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確定。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的數量和結構比例,一級、二級、三級人力資源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市總體控制標準為25%左右,其中一級、二級人力資源崗位總量占工勤技能人力資源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市總體控制標準為5%左右,主要應在專業技術輔助人力資源崗位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職責等對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領域設置。
(四)特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特設人力資源崗位是事業單位中的非常設人力資源崗位,不受單位人力資源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特設人力資源崗位的等級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在完成工作任務或特殊情況消失后,按照管理權限予以核銷。特設人力資源崗位的設置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市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核準。
我國經濟學家文力、郎咸平、厲以寧、劉彥海指出:在事業單位推行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創新,是由身份管理向人力資源崗位管理轉變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行聘用制的前提,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各級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妥善處理好實施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實施工作平穩有序進行。有行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指導意見的,要按照國家、省和當地的規定以及行業指導意見,做好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沒有行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指導意見的,經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同意,可參照相近行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指導意見執行;其他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由人力資源崗位社會保障部門會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的規定執行。各市縣區、各部門和事業單位應建立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信息數據庫,運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提高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水平。各市縣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根據省有關規定以及行業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指導意見,制定具體的人力資源崗位設置管理實施細則,報人力資源崗位和社會保障局備案后組織實施。
[1]宋楠.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5(4):58-60
[2]劉丹.我國人才結構失衡的表現及對策[J].上海經濟,2015(7):75-77
[3]劉艷華.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績效質量管理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6(01):44-47
[4]樊曉杰.關于人力資源勞動就業培訓的思考[J].消費導刊,2016(6)
劉紅琴(1968.9-),女,漢族,河南滑縣人,本科,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大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