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泓博 沈陽市第一二零中學
當代中學生理財習慣的現狀及理財能力調查
閻泓博 沈陽市第一二零中學
理財能力是打開幸福生活大門的鑰匙,理財能力跟智力、情商同等重要。在中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這些素質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財商被認為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中國熱衷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中學生的理財教育非常缺乏。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學生的理財習慣的現狀,并對中學生的理財能力進行了調查。
中學生理財習慣 理財能力調查
對中學生來講,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合理使用父母給的生活費。當然,首先是要能做到學習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出得到滿足,并盡量能有一些剩余。根據我對一些同學的了解,我發現一些同學在理財方面的能力比較缺失。現象一:張同學,家庭條件很好,每個月生活費高達千余元,可以說他的生活費是我們同學中比較多的了。但是這個位同學經常在經濟上經常出現赤字,還常常找班級上的同學借錢用。久而久之,同學們都不樂意借錢給他,大家跟他的關系越來越差。現象二:女生吳同學喜歡逛街買東西,她的大部分生活費被用于購買衣服。每到月末,由于缺乏生活費,壓力很大,甚至會影響到學習的心情。現象三:某男生王某的父母是農民或工人,家庭收入較低。然而,該同學虛榮心很強,一次一次購買一些大牌的運動鞋,最后跟父母產生矛盾。
為了對當前在校高中生的理財狀況有更好的了解,對沈陽市第一二零中學部分高中學生發放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就中學生理財認知水平、理財能力基本狀況情況組織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過程中,可請幾個同學幫忙發放調查問卷,然后綜合起來統計。調查總計發放調查問卷320份,收回有效問卷250份。其中:分性別來看,男同學131名,比例占52.4%,女同學119名,比例占47.6%;從生源地的角度來看,城市同學有228名,比例占91%,農村同學有22名,比例占9%。最后,對問卷匯總后,可較清晰反映目前我校高中生的理財認知和能力狀況。
(一)金錢觀取向基本正確
通過此次調查,基本了解到了本校的大部分學生的金錢取向認識,從整體情況看來,大部分人對金錢的欲望保持比較理性的態度。據調查分析,調查對象中的大部分同學的每個月的生活費分布區間為400元-1700元不等,大部分同學生活費為500元-800元之間。雖然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各不同,而在學校的各項生活開支跟本地區的物價水平基本一致。在對“每個月費用七百元”這個問題進行調查時,回答“夠用”和“多了”的分別是101人、56人,比例占總調查人數的62.8%,從這個數據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學的生活費開支是適度的。
(二)不少同學開始了初步的理財行動
從此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來看,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已對自己的錢財有了一定的規劃,換句話說就是開始在理財了。例如:在“平時多余的錢是怎么處理的”問題上,回答“自己攢起來”的93人、占37.2%,“交給家長保管”的90人、占36%,兩項合計占73.2%。在這方面,女同學的自主性要比男同學的自主性強一些,女同學把父母給的生活費多余部分存起來的人數比例占56.7%,交給家長人數的比例占38.5%;其中,男同學這兩項的調查結果人數比例分別是39. 5%和48%。同時,本校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過一些與理財相關的行為,在這些被調查的同學中,其中151名同學有打工賺生活費的經歷,其比例達到了60.4%;有176個同學在銀行有自己姓名下的賬戶,其中36人使用銀行賬戶的頻率較高;有112人到銀行存過款,比例占44.8%;與同學有借錢情況的有232人、比例占92.8%;用余錢投資的僅有19人、比例占7.6%;從事一些收藏(如集郵、集幣等活動的)有36人、比例占14.4%。
(三)對理財知識普遍渴求
被調查對象中很大一部分同學對理財知識有一定的意愿,在有無必要了解理財知識的問題上,覺得有必要了解理財知識人數總計158人、比例達到總人數的63.2%,其中,還有19人覺得目前沒必要了解理財知識、只有3人認為沒必要了解理財知識。從這些分析可得到,我們學校大部分同學對學習理財知識是比較認可的,但是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而沒有理財知識學習的機會。
(一)養成記錄財務情況的習慣
學生在用完了生活費之后中經常會感慨萬分,就是錢花費得太快了,每到月末都不知道錢流向何處了。因此,本人認為,可使用一個記錄本,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花幾分鐘時間對當天的開銷記錄在冊。并且要保持每天記錄的好習慣,記錄要有條理性和準確性。如果沒有養成每天記錄財務情況的好習慣,那么理財計劃就很難實現。
(二)與家長訂立一份生活費使用合同
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簽訂一份比較正式的生活費用合同。合同雙方仔細對相關細節進行討論,比如在合同上對父母給孩子每月生活費的數量明確規定。當我們使用的費用超過了合同上的生活費數量時,父母可以根據合同上的獎懲辦法進行處罰;當我們使用費用能持續保持不超過合同規定的數目時,父母可以根據獎懲辦法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就能很好地約束和管理我們合理使用生活費,同時也增強了責任意識。
不正確的消費觀是目前中學生都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所帶來的不良的影響隨著學生步入社會,因此中學生的理財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1]潘思齊,佳妮,張盼.關于中學生消費觀念的調查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6(06).
[2]章國林.對中學生非理性消費問題的思考[J]2008(06).
[3]彭厚鵬.羅五金.城市中學生消費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醫學與社會.2005(03).
[4]吳建明.學生的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03):53-56.
[5]周穎華.倡導理財教育提高學生經濟素質[J].現代教育科學,2003.3
[6]郭潔娟.國外理財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8,(3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