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剛
高職院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王富剛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工學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我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結合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總結出“3+2型”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不僅滿足高職高專職業素質教育和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而且促進了“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
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
我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自2007年開設以來,以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先導,堅持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視為培養目標,緊緊圍繞行業發展需求,不斷進行專業建設與改革。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工學結合緊密、高職特色鮮明的“3+2型”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食品名城——漯河,地處中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促進了食品工業的發展。目前,漯河市擁有包括全國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在內的七千多家食品生產企業,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50%。然而,食品企業從業人員中,具備大專學歷的僅占4%左右,專業人才十分短缺,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高級技術人才嚴重匱乏。隨著本省、本地區食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將增加,人才缺口進一步加大。
根據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將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食品、功能食品生產和開發,具備檢驗及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技能,掌握現代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與食品質量標準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2.1實施“3+2型”人才培養模式
“3+2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在人才培養上,充分體現“三性”“二證”的高職高專教育特色。“三性”是指人才培養突出應用性、教學過程注重實踐性、專業能力強調技能性;“二證”是指學生在獲得大專畢業證的同時,至少還應獲得一種以上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1,2]。在辦學定位上,堅持面向市場、面向應用、面向技術。
2.2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3]
加強與雙匯集團、雨潤集團等用人單位合作,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方式,與“訂單”企業合作,將用人單位在知識結構、技術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融入學生課程和日常教育中,實現為用人單位“量身定做”技能人才的訂單式培養[4]。
聘請企業技術專家和骨干到學校兼職、兼課,并參與教學全過程,實現教師與技師的有機結合。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職業崗位訓練,培養良好職業道德、精湛職業技能、現代專業知識。
在確定該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后,緊緊圍繞辦學方向設計教學模塊,構建理論、實踐教學體系。
3.1理論教學體系
針對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學生就業情況、技術能力要求和特點確定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形成以食品、功能食品生產開發能力,食品、功能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能力為核心能力的模塊化、能力進階式課程體系。
3.2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環節,根據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技能及素質要求,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課程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為原則,保證該教學體系的實施。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3.2.1兩個模塊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專業基本技能培養和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兩個模塊[5]。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
3.2.2 5個技術、兩個技能(1)5個技術指糧油食品加工技術、畜產品加工技術、軟飲料加工技術、發酵食品加工技術、水產品加工技術。(2)兩個技能指食品檢測技能和食品營銷技能。
3.3加強課程開發與建設,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按照企業生產實際崗位需要,建立以基礎課為重點,以實踐課為主導,以精品課程建設為目標,按照專業方向來整合教學內容與優化課程體系,注重知識更新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訓教學效果[6]。
4.1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目前我校95%以上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前獲得了一種以上的專業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學生的職業道德、動手能力、團隊精神與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4.2促進“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及“雙師”素質教師培養
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有高級職稱教師8人,博士一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85%,“雙師型”教師占40%。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一百余篇,主持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三十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十余部。
4.3校企共建,促進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依托已有校企合作平臺,探索開放式辦學途徑,主動加強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社會各界融合。迄今為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已建立了12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本專業教師科研、產品開發、配方設計等提供了便利條件[7],為在校生直接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技能訓練、工藝設計、創新發明打下了堅實基礎。
[1]邵書慧.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J].文教資料,2005(34):56-57.
[2]王志明,劉化君.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江蘇高教,2005(3):74-75.
[3]張永良,張學琴.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機制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7(6):35-36.
[4]任君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因素分析[J].職教論壇,2004 (10):20-22.
[5]江英,陳國剛,童軍茂,等.對加強食品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70-71.
[6]張劍,李夢琴,馮勤,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7(6):50-55.
[7]郭桂義,胡孔峰,孫慕芳.強化實訓基地建設,培養學生職業技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1):28-30.■
G420
A
1671-1246(2016)17-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