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儒,劉 博,王德貴
新、舊產程標準
改善自然分娩的臨床對照研究
張翰儒1,2,劉博2,王德貴1
(1.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 探討新、舊產程標準對自然分娩的影響。方法 收集甘肅省婦幼保健院2014年1月與2015年1月產科分娩中心待產的單胎、頭位、足月、自然臨產、未行藥物鎮痛分娩的400例初產婦的相關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分娩的197例為舊產程組,2015年1月分娩的193例為新產程組,對比兩組在剖宮產、產時醫療干預、分娩結局及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差異。結果 新產程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縮宮素使用率、人工破膜及安定使用率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在產后出血率、胎兒宮內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中轉手術及產鉗助產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以新產程標準作為臨床指導,既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時醫療干預,又不會增加產婦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不良結局。
產程標準;剖宮產率;分娩并發癥
近年來,全球剖宮產率急劇上升,我國尤為明顯,究其原因是對產程認識的不足及不當的產科干預[1]。如今,大多數國內產科醫生仍將Friedman產程圖(即舊產程標準,指活躍期宮口開3 cm到宮口開全,并根據產程設定警戒線及處理線)作為產程管理的金標準,但國外最新循證醫學研究表明:適當放寬潛伏期及活躍期管理時限,不但能減少不必要的產程干預,而且可降低剖宮產率,改善母嬰結局[2]。但新產程標準(即《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將活躍期起點改為宮口開6 cm,并適當放寬潛伏期及活躍期時限)[3]目前在國內僅是專家共識,尚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本研究通過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探討新產程標準對產程中醫療干預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為我國推廣新產程標準提供決策依據。
1.1臨床資料
選擇甘肅省婦幼保健院2014年1月與2015年1月產科分娩中心陰道試產的產婦400例,均為單胎、頭位、足月、自然臨產、未行藥物鎮痛分娩,排除早產、巨大兒、伴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者。2014年1月分娩的197例為舊產程組,2015年1月分娩的193例為新產程組。
1.2方法
舊產程組采用傳統Fredman產程圖管理產程,即將總產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產程為從臨產到宮口開10 cm,第二產程為宮口開10 cm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為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第一產程又分為潛伏期和活躍期,從臨產至宮口開3 cm為潛伏期,平均為8 h,最長不超過16 h;活躍期為宮口開3 cm至宮口開10 cm,平均4 h,不超過8 h。同時,活躍期又被劃分為3個階段:宮口開3~4 cm為加速期,需1.5 h;宮口開5~8 cm為最大加速期,需2 h;宮口開9~10 cm為減速期,需30min。第二產程時限:初產婦不超過2 h,經產婦不超過1 h;若采用藥物鎮痛,第二產程可延長至3 h。新產程組以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發布的《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3]為依據管理產程。《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1)潛伏期延長(初產婦>20 h,經產婦>14 h)不作為剖宮產指征;在除外頭盆不稱及可疑胎兒窘迫的前提下,緩慢但仍有進展的第一產程不作為剖宮產指征。(2)活躍期:以宮口擴張6 cm作為活躍期標志。活躍期停滯的診斷標準:破膜且宮口擴張≥6 cm,如宮縮正常,宮口停止擴張≥4 h診斷為活躍期停滯,可作為剖宮產指征。(3)第二產程延長的標準:對于初產婦,如未采用藥物鎮痛,產程超過3 h無進展可診斷;對于經產婦,如未采用藥物鎮痛,產程超過2 h無進展可診斷。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的診斷標準依據8版《婦產科學》。比較兩組分娩方式、產程中醫療干預以及分娩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孕產次、孕期體重指數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2.1兩組產程中醫療干預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中醫療干預情況及分娩方式比較(n)
通過比較分析,新產程組縮宮素使用率明顯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新產程組人工破膜及安定使用率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兩組分娩并發癥及妊娠結局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并發癥及妊娠結局比較(n)
新產程組產后出血率略高于舊產程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在胎兒宮內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2.3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見表1)
新產程組剖宮產率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在產鉗助產方面,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
3討論
3.1國內外對于產程變化的研究情況
能否正確管理產程,盡可能減少產程中的醫療干預,降低剖宮產率,保證母嬰安全,已成為世界產科界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自1954年Friedman繪制產程曲線圖以來,五十多年來,國內外產科醫師一直將此作為產程管理的金標準,但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改善,孕婦受孕年齡推遲,孕前、孕期體重增加,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增多,人為醫療干預以及新生兒出生體重普遍增加等,均對分娩過程有一定影響。許多循證醫學研究認為Friedman產程圖已不適合現代產程管理,應用其往往會增加產程中醫療干預以及對產程延長、產程停滯的過度診斷,從而增加剖宮產率[4,5]。楊玲等[5]薈萃分析了近20年來足月、單胎、順產、無合并癥的初產婦的產程進展情況,發現第一產程活躍期及第二產程時限與Friedman產程圖顯著不一致。2012年,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提出新產程標準及處理方案[6],隨后,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于2014年7月達成《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3],并提倡用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然而,參照國外標準及指南出臺的新產程標準,是否適合我國孕產婦還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3.2新、舊產程標準對產程中醫療干預的影響
對產程觀察、處理不當,會導致難產和不良結局,催產素引產或加強宮縮過程中,宮縮過強、過頻,會引起胎心率減慢導致胎兒宮內缺氧。何麗平等[7]研究發現越早破膜,發生產程異常的可能性越大。Smyth等的研究指出:破膜組和對照組的第一產程時間差異無顯著性,故不建議常規破膜及使用安定[8]。本研究發現,在縮宮素、安定使用率及人工破膜率等方面,新產程組顯著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按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既可降低剖產率、減少醫療干預,又不會增加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結局。
3.3新、舊產程標準對剖宮產率的影響
剖宮產率一直是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熱點,20世紀初,美國的剖宮產率達31.8%[9],而文獻記載,我國近些年的剖宮產率高達50%,甚至有些地方達到70%[10]。許多研究已證實:降低首次剖宮產率可降低總剖宮產率,從我們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應用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較應用舊產程標準管理產程,產房內剖宮產率明顯下降(9/193 VS 22/197),具有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新產程組產程觀察時間和處理時限延長,減少了不適當的產程停滯與產程延長的診斷,從而降低了產房內剖宮產率,同時不增加產鉗助產率[11]。產房內剖宮產率指孕婦進入產房試產,發生難產、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異常需送入手術室的比率,主要反映了首次剖宮產率,因此,產房內剖宮產率的降低,印證了新產程標準可降低首次剖宮產率,進而達到降低總剖宮產率的結論。
3.4新、舊產程標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張軍等[12]研究表明,根據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孕產婦及新生兒預后良好。在我們的研究中,新產程組較舊產程組在胎兒宮內窘迫、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方面差異無顯著性,與Zhang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產程中不當的醫療干預減少,尤其是人工破膜、縮宮素不當應用減少,降低了羊水胎糞污染、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發生率。Honjo等[13]認為產程時限與新生兒預后可能有關,但目前鮮有關于新生兒遠期預后與產程時限的相關研究,要想獲得更多信息,還需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究。
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數據發現,應用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不但降低產房內剖宮產率,而且還不增加產程中不必要的醫療干預,在分娩結局及母嬰并發癥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以新產程圖與Friedman產程圖為標準對兩組孕婦的產程進行管理,對比發現:新產程組剖宮產率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催產素、安定使用率,人工破膜率,胎兒宮內窘迫率方面,新產程組顯著低于舊產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產鉗助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按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既可降低剖產率、減少醫療干預,又不會增加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結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產程中不當的醫療干預減少,尤其是減少了人工破膜、縮宮素的不當應用,從而降低了羊水胎糞污染、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另外,新產程組剖宮產率低于舊產程組,究其原因可能是延長了產程觀察時間和管理時限,減少了不適當的產程停滯與產程延長的診斷,從而避免了中轉手術[4]。
能否正確管理產程,盡可能減少產程中的醫療干預,降低剖宮產率,保證母嬰安全,已成為世界產科界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自1954年Friedman繪制產程曲線圖以來,五十多年來,國內外產科醫師一直將此作為產程管理的金標準,但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孕婦受孕年齡推遲,孕前、孕期體重增加,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增多,人為醫療干預以及新生兒出生體重普遍增加等,均對分娩過程有一定影響。最近,許多循證醫學研究發現Friedman產程圖已不適應現代產程管理,應用其往往會增加產程中醫療干預以及對產程延長、產程停滯的過度診斷,從而增加剖宮產率[5]。因此,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于2014年7月達成了《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3],并提倡用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新產程標準的誕生基于嚴謹的研究實踐,其實施必然面臨新的實踐和理論考驗,從而得到進一步完善[14]。應用新產程標準管理產程時,各醫療單位要根據自身醫療救治水平綜合考慮、區別對待。首先,新產程標準是基于國外循證醫學證據、指南得出的,研究目標人群不同于國人;其次,其選擇人群為單胎、無合并癥的孕婦,對于有合并癥、雙胎的孕婦是否適合,有待進一步多中心、隨機、大樣本量的研究證實。
本研究表明,以新產程標準作為臨床指導,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時臨床干預,同時不增加產婦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產科并發癥發生率。
[1]石琪,漆洪波.產程圖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 (1):68.
[2]Laughon S K,Branch D W,Beaver J,et al.Changes in labor patterns over 50 years[J].Am JObstet Gynecol,2012,206(5):419.
[3]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7):486.
[4]張宏玉,張惠欣.正常分娩定義與產程研究進展[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5(2):189-192.
[5]楊玲,許碧云,胡婭莉.產程時限變化的薈萃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6):431-435.
[6]Spong C Y,Berghella V,Wenstrom K D,et al.Preventing the first cesarean delivery summary of a joint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Workshop[J].Obstet Gynecol,2012,120(9):1181-1193.
[7]何麗平,李靜,陳春玲.不同時機人工破膜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213-215.
[8]Cursode Obstetrícia,Ciênciase Humanidades.Meconium-stained amniotic fluid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factors associated[J].Rev Saude Publica,2012,46(6):1023-1029.
[9]Lowe N K.The Overuse of Cesarean Delivery[J].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13,42(2):135-136.
[10]操冬梅,肖梅,管平,等.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近5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變化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463-466.
[11]魏琳娜,時元菊.應用WHO推薦新版產程圖對降低產程醫療干預的作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5):3567-3569.
[12]張軍,楊祖箐,霍曉娜.產程圖的研究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3):145.
[13]Honjo S,Yamaguchi M.Umbilical artery blood acid-base analysis and fetal heart rate baseline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J].JObst Gynaec Res,2001,56(5):249-254.
[14]Zhang J,Landy H J,Branch DW,et al.Contemporary patterns of spontaneous labor with normal neonatal outcomes[J].Obstet Gynecol,2010,116 (9):1281-1287.■
R714.3
B
1671-1246(2016)17-0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