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顏夙,孫桂香
循證醫學教學效果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陳顏夙,孫桂香*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目的 了解循證醫學教學效果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采取相應改善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對某醫學院2015—2016學年學習循證醫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進行問卷調查,以STATA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的評價為:滿意:76.0%,較滿意:21.9%,不滿意:2.1%。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是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課堂氣氛及互動。結論 針對這3個主要影響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可提高循證醫學教學效果。
循證醫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
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理念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1]。循證醫學的教學目的就是使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掌握循證醫學的方法[2],培養循證醫學思維,促進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3]。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近年來已成為國內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但其教學方式和方法仍不成熟,尚需不斷探索。本文對某醫學院2015—2016學年學習循證醫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希望通過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循證醫學教學效果。
1.1研究對象
某醫學院2015—2016學年學習循證醫學的臨床本科12個班共589人,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抽取3個班共159人進行調查。
1.2調查方法
自填式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滿意度)及影響學生滿意度的因素:(1)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2)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3)教師授課的節奏;(4)教師授課的語言語速;(5)課堂氣氛及互動。本次共發放問卷159份,收回146份,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回收率為91.8%。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進行數據錄入與核對、STATA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檢驗分析及有序結果的累積比數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 0.05。
2.1循證醫學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循證醫學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的滿意度較高,其中“滿意”為76.0%,“滿意”與“較滿意”為97.9%,“不滿意”為2.1%。
2.2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因素
從教師自身出發,設置了多個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因素供學生選擇(可多選,若沒有合適選項可另外填寫),見表2。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課堂氣氛及互動是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表2 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排序表
為了確認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因素,運用Spearman等級相關檢驗分析影響因素與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見表3)。結果發現,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r=0.396,P<0.000 1),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r=0.289,P=0.000 4),課堂氣氛及互動(r= 0.339,P<0.000 1)與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之間具有相關性;而教師授課的節奏及教師授課的語言語速與教學滿意度之間無相關性。

表3 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相關分析(n)
為了進一步觀察這些因素對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確切影響,在篩選出影響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教師授課的教學內容(P=0.012)、課堂氣氛及互動(P=0.004)是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獨立影響因素,且當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課堂氣氛及互動每降低一個等級,教學滿意度分別降低2.57及2.24。

表4 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與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循證醫學是現代臨床醫療診治決策的科學方法學,是醫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醫學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循證思路和方法解決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因此該課程最主要的特點是較強的實踐性[2]。由于該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以方法學介紹為主,較抽象,因此,學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缺乏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循證醫學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循證醫學教學效果現狀調查,同時分析了各種影響因素,希望可以從中找出改進方法。
我們從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探查了影響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因素。結果表明,該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受多個因素綜合影響。結合相關分析結果,提出提高循證醫學教學效果的改進措施。
3.1認真備課,提高授課條理性
研究發現,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是影響其對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且Spearman相關分析也發現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滿意度相關。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對教學滿意度有正向影響,其每降低一個等級,教學滿意度降低2.57。Logistic回歸分析未發現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滿意度的影響,我們認為教師授課的準備及條理性與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存在包含關系,掩蓋了教師準備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針對上述發現,我們認為要想提高循證醫學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將教材中每一章節的內容讀透,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全面把握教學內容,作出相應取舍、簡化及補充。針對循證醫學教學目的,授課時突出如何進行循證醫學實踐。其次,教師應對循證醫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周密的編排,使各章節有機銜接,增強知識間的聯系,做到條理清晰。授課時,根據“確定臨床問題—檢索相關文獻—評價文獻—臨床決策—總結評價經驗”這一過程,對每個實踐環節的關鍵內容進行分析講解。
3.2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互動
Spearman相關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均發現課堂氣氛及互動對循證醫學教學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課堂氣氛及互動每降低一個等級,教學滿意度將降低2.24。可見,課堂氣氛及互動對提高循證醫學教學效果尤為重要。循證醫學是一門方法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針對每個章節內容,在介紹相關循證醫學理論知識時,適當增加一些具體的臨床案例,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加深學生對循證醫學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可以組織開設臨床案例教學課,將學生分成小組,按照循證醫學的實踐步驟進行分析討論,讓他們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提高學生運用循證醫學思想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1]楊興華,張玲,曾勍婕,等.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認知和態度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7):810-815.
[2]徐厚謙,金華.對在校醫學生循證醫學教學效果的調查與分析[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9,26(3):49-52.
[3]趙和芳,陳四國,陳實.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的認知現狀調查與分析[J].才智,2015(25):143-144.
(*通訊作者:孫桂香)■
G526.5
B
1671-1246(2016)17-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