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龍,滕雪萍,黃 勇,班克杰,孫忠亮,王章安
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楊龍1,滕雪萍1,黃勇1,班克杰1,孫忠亮1,王章安2*
(1.廣西中醫學校,廣西 南寧 530022;2.廣西醫科大學附設護士學校,廣西 南寧 530021)
依據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評價理論,采用文獻回顧法、理論分析法與德爾菲法,構建適合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不斷提升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依據。該評價體系初步確立了一級指標2項、二級指標24項,可廣泛用于學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和第三方評價。
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
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是中職護理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方向。當前我國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大多采用醫學教育評價標準,且偏重理論,筆試是主要評價方法[1]。國外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多有確切的評價標準,側重護生能力,測評方式多種多樣,體現了評價的準確性;為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多由專門的評價機構完成;評價指標具有客觀性、可測性、代表性。在我國中職護理教育領域,對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甚少,缺乏體現專業特色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且評價指標大多為定性指標,難以量化,評價方式較單一[2]。本研究旨在構建適合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特點和護理職業標準的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1.1文獻資料法
查詢文獻范圍主要為國內外關于教育評價學、教育學、護理教育學等的專著;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標準、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相關文獻;國內外關于護理人員核心能力研究的相關文獻;我國對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要求的法規文件與研究文獻等。
1.2理論分析法
對護理教育培養目標、教育原則與理念,當前我國中職護理教育特點以及社會對畢業生質量要求等進行理論分析、比較、綜合,為提出和確定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提供依據。
1.3德爾菲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論證和確立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及具體內涵,并賦予指標權重。因本研究開發的是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工具,故主要選擇了我國知名中職護理教育專家和教學管理領域的權威學者共20人組成專家咨詢小組,其中護理院校專職教師5人、臨床一線護理專家5人、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者5人、實習單位管理者5人,均為副高級以上職稱。通過兩輪函詢確定了指標體系的結構和各指標權重,對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分析,最終確定了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
2.1函詢結果的可靠性
函詢過程中專家積極性系數為86%~95%,處于較高水平,專家權威性系數為0.825;兩輪專家咨詢的協調系數分別為0.839、0.947;P值均為0.000。
2.2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表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能力要求,結合當前中職護理教育現狀和用人單位需求,制定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表。其中一級指標由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技能構成,二級指標共24項,詳見表1。
本研究初步構建了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技能,具體內容則涵蓋了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服務意識、溝通意識、人文素養、臨床護理核心能力[3]等。因中職護理專業主要是面向基層醫療、衛生、康復和保健機構,培養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人員,故專業知識和技能指標約占3/4,強調畢業生從事護理工作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護理評估、護理干預與評價能力。
在臨床護理方面,重點強調了基礎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以及臨床護理基本理論知識與??谱o理能力,其權重均為6.0,顯示了專家對這兩項指標的重視程度。在急救護理方面,強調畢業生“具有初步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基本能力”,但根據臨床一線專家和醫院管理者的意見,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一般不具備獨立操作呼吸機、除顫儀的能力,故在評價指標中未列出;在社區護理方面,則要求畢業生“具有初步開展社區護理常規工作和對社區常見慢性病、傳染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與護理的能力”;在老年護理方面,畢業生應“具有對老年人進行自我保健指導的基本知識和能力”。這些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也正是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標準中明確規定的人才規格[4],與培養目標一致。該評價指標內容全面,立足于社會需要,同時也符合當前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現狀、生源條件和畢業生實際情況。
該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立足于多元評價,可用于以學校為主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也可用于畢業生核心能力自查以及用人單位、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同時也可用于社會第三方評價。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出臺、衛生事業的發展、護理模式的轉變,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發生相應調整,這就要求我們從行業要求出發,不斷調整、完善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標準。據2014年的調查,醫院對護理人員學歷需求最多的是大專,約占50%,其次為本科,對中專護理人員需求量較少[5]。因此,今后中職護理專業教育將以中高職銜接五年制為主,急需制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標準。
在《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中,中職護理專業設置了急救護理、社區護理和老年護理3個方向,各有兩門專業方向課程[4,6],并分別對這3個專業方向的能力進行了描述。調研發現,當前中職護理專業大多數未劃分專業方向,有少數衛生學校即使劃分了護理專業方向,在課程設置中仍然全部開設了急救護理、社區護理、老年護理這幾門課程。故在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并未按照護理專業教學標準選擇某個專業方向來評價,而是對上述3種專業能力全部進行評價。
畢業生質量評價僅是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部分[7],尚需開展實證研究,對該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檢驗。未來研究應從更廣闊的角度審視中職護理專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過程、素質教育與習慣養成、教學團隊、教學基本條件、校企合作、教學資源建設、社會評價等內容。

表1 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表
[1]魏君.中外護理教育發展概況[J].護理研究,2006,20(7):642-644.
[2]葉旭春,姜安麗.護理專業本科生臨床決策能力測量工具的研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4):12-14.
[3]王章安,黃寶芹,韋艷華.護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3(6):576-57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黃剛,張軍榮,李志成,等.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發展調研報告[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8):134-136.
[6]黃剛,朱愛軍,張軍榮,等.重調研 貼崗位 推動護理專業建設發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66-69.
[7]閔建杰,李承鈞.論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J].職教論壇,2015,14(3):69-72.
(*通訊作者:王章安)■
G420
A
1671-1246(2016)17-0038-02
2014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2014C-18);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科研一般項目(A類)“中泰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對照研究”(2014JGA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