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陳勇
中藥學專業“以生為本”分析化學教學策略的設計
李靜1,陳勇2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355;2.山東師范大學,山東濟南250358)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在中藥學專業教育背景下,“以生為本”分析化學教學策略要求教師按照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將分析化學學習特點與中藥學專業職業教育特點相結合,組織和整合教學模塊的呈現順序,以促進學生理解為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進行實驗教學資源建設。實踐表明,該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具有顯著作用。
中藥學專業;分析化學;教學策略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等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應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教學策略是教師為有效達到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切活動,包括教學模塊先后順序安排、傳遞信息的媒體選擇和師生互動設計等[1]。
中藥學專業“以生為本”分析化學教學策略是按照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以分析化學專業學習特點為導向,組織和整合教學模塊的呈現順序,以促進學生理解為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進行實驗教學資源建設。經對比實驗,該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具有顯著作用。
分析化學是應用各種方法、儀器和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組成與性質的信息的一門科學,其主要任務是鑒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測定含量、確定化合物結構及形態[2]。我國著名化學家徐壽先生曾對分析化學學科給予過很高評價:“考質求數之學,乃格物之大端,而為化學之極致也?!彼^“考質”,是指定性分析,即鑒定物質的化學組成;所謂“求數”,是指定量分析,即測定物質的含量;所謂“格物”,是指物質科學。徐壽先生認為:對物質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是“物質科學”的主體,是化學的最高目標[3]。因此,分析化學是化學工業、能源、農業、醫藥、臨床化驗、環境保護、商品檢驗等領域工作人員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曾被譽為“科學技術的眼睛”“科學研究的基礎”。
對于中藥學專業學生而言,分析化學學習效果直接關系到專業課(如中藥制劑分析、藥劑學等課程)學習質量以及今后能否從事藥品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等相關工作。因此,有必要結合專業特點,對分析化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與補充,并有效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絡資源,以更靈活的教學形式和更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展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2.1 以專業特點為導向組織教學模塊,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
分析化學理論知識多且分散,在教學過程中要引用大量圖表、公式和曲線來闡述,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理解記憶難度大。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將教材內容劃分成幾個模塊,向學生介紹每一模塊的學習方法和特點,并引入與生活、中藥學專業相關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突出專業特點。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采用探究學習法、案例分析法、類比法、啟發法等教學方法,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
以分析化學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我們將該部分內容分為3個模塊:誤差及分析數據的處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其中滴定分析法涉及酸堿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以及氧化還原滴定。在學習酸堿滴定法時,教師可通過山楂導入新課。山楂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食物,同時也是一味中藥,有消食健胃功效?!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對山楂的質控方法就是采用酸堿滴定法去測定其有機酸類成分[4]。教師可以借助這種實例讓學生明確中藥藥效與物質基礎的關系,培養學生中醫藥思維,引導其自主分析試樣步驟,體會到分析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滴定分析法涉及的四大滴定分析方法雖然基本原理不同,但學習方法類似,都涉及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線、影響滴定突躍大小的因素等。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表總結其異同,以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把握。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布置一些知識了解性、資料收集性作業,通過討論匯報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開拓思維,擴大視野,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2 以促進學生理解為目標,整合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
將傳統板書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教學及網絡資源有機結合,是現代高等教育最值得推廣的教學手段。它既可以彌補傳統板書教學抽象、刻板、枯燥、知識容量小的缺陷,也可以避免單純的多媒體教學速度快、缺乏師生感情交流的弊端[5]。例如,在講解滴定曲線、應用示例及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通過圖片和視頻使教學內容直觀易懂,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單化、形象化,不僅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是在公式推導及知識點梳理時,應該使用板書,便于學生理清思路,理解教學內容,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
此外,在實驗課教學中也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例如,我們借鑒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制作了與我校分析化學實驗教材配套的教學視頻,突破了學習環境的限制,幫助學生提高了課前預習效果。
2.3 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合理選擇實驗內容,突出中醫藥專業特色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以生為本”分析化學教學策略中,實驗內容選擇和實驗教學資源建設非常重要。在實驗項目設置上,我們盡量選取藥物作為實驗對象,以突出中醫藥專業特色。例如,選取藥檢工作中“干燥失重”的檢查項目作為電子天平的應用練習;選取維生素C的含量測定作為碘量法的應用練習;選取中藥膽礬中硫酸銅的含量測定、中藥白硵鹽中NH4+離子的含量測定等作為設計性實驗選例。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基本操作訓練到驗證性實驗再到綜合設計性實驗,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礎上學會自主學習。
在“以生為本”分析化學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獲取新知識,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得到提高,也有了更多嘗試新事物的機會,增強了認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主動復習所學知識,廣泛涉獵一些新知識,從而把中藥制劑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梁生旺,萬麗,尹華,等.分析化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3]吳向利.化學教學論[M].南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5]鄧永春,王藝慈.高校多媒體與板書教學比較[J].中國冶金教育,2014(4):41-43.
G424.21
B
1671-1246(2016)19-0066-02
注:本文系山東中醫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實驗教學專項(2014090);山東中醫藥大學名校工程藥學院重點專業建設“藥院培才”教學改革與建設專項研究課題(yxy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