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高
(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農林管理中心,遼寧 大連 116650)
生態文明新時代背景下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
劉長高
(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農林管理中心,遼寧 大連 116650)
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水土流失就是其中之一,導致人們的生活出現諸多不便。 所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是確保其與社會發展互相適應的重要措施。然而想要從真正意義上使生態的建設達到文明化效果,務必先把水土保持放于首要位置,通過改善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發揮水土保持的關鍵性作用,使得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文章首先介紹了我國水土保持的一些情況,然后分析在生態文明的時代背景下,實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相關策略,如:植樹造林、加強法律監督、發揮先進科技水平等相關策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改善水土流失的現狀,為人們創造更加和諧的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策略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了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時期,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生態矛盾也逐步暴露。我國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已經明確,目前人們正在面臨著環境嚴重污染、資源緊缺以及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等形勢,且均十分嚴峻,具體則主要表現在水、能源以及土地等方面。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導致生態環境承載力越來越脆弱。可以說,破壞生態環境就是損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行為。在我國黨十八大會議中,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已經把生態文明也一并列入了五位一體事業布局中,可見,對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很多大型的河流已經慢慢出現生態問題,人類過度開發水土資源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加劇,對于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加之全球氣候變化,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已經導致水資源匱乏。另外,工業的大力發展使污水排放量增加,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可以說人們目前可持續應用的水資源已經非常緊缺了,而人們生活的生態環境已經處于一個惡性循環當中,也會給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失。
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態形勢,我國有關部門也已經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控制和保護, 但是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生態環境并未得到正確的治理。很多部門在治理環境污染之前,都沒有對污染情況、污染源等實施詳細了解,就盲目的實施治理措施,這種方式不但不能達到治理環境之效,而且還以導致對水土保持的重視度降低,影響水土保持整體工作效率。最終出現了環境治理效果差,無法從實質上解決問題的現狀,不符合新時期的文明化生態建設要求。
2.1 能夠對資源的節約發揮著監督調控的作用
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其基礎就是水土資源,這是人們生活與社會發展的首要條件與必需品,所以說加強保護及管理我國的水土資源,也是實現生態環境文明建設、實現健康社會發展的重點。在資源節約過程中,水土保持能夠起到監督與調控的效果,確保節約資源的整體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另外,我國黨十八大也明確了對土地資源實施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實際工作降低水土資源消耗量,最終實現資源持久發展的目標。實施水土保持主要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即保護水資源與土地資源。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避免水土流失,進而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率。
2.2 能夠對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起到促進性作用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也備受關注,其已經成為重要的建設工作,尤其是對各地區的水土保持務必加強監督保護。比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需重視起上游泥沙的管理,同時加強對長江中上游的水土資源實施管理監測,對于這些土地流失比較嚴重的區域給予特殊重視。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及時對土地流失給予相應處理可緩解水土流失的程度,而不同區域的水土有不同的流失情況,所以在進行治理前務必開展詳細的調研工作,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最終找出與之適應的解決策略,從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率。這個過程其實也是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的過程,通過開展水土保持能夠促進生態建設,兩者之間有著互相促進的作用。
2.3 能夠推動著我國生態環境文明建設制度的進一步更新
目前,水土保持已經被正式納入國家相關法律當中,為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制度的發展更新提供了有利保障,我國水土保持法明確指出了,對于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區域需實施責任管理的制度與獎懲制度。
通常情況下,某個區域的水土保持效率會對該地區生態綜合評價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實施水土保持能夠加強地方政府對水土流失問題的重視,久而久之使生態環境的文明建設不斷制度化、規范化,以全面提升生態建設效率與質量。在開展生產的項目建設時,均需對水土保持問題給予充分考慮,在建設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根據相關批復文件、方案甚至是制度等進行,確保施工期對水土資源帶來污染與損害。同時也有利于我國建立和推行新的水土資源法律制度,使我國的水土問題獲得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促進生態環境文明建設制度的發展和創新,有助于生態環境進一步建設。
3.1 通過對生態建設工作建立彌補機制來實現資源持久發展
生態的彌補機制指的是根據具體的水土流失情況制定相關彌補計劃或者方案,對于某些現在匱乏的資源通過培養再生資源來對當地資源發展進行補償,。生態的補償機制對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等均有重要保障。而對水土保持實施補償制度,則可以幫助創新發展水土保持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達到擴寬水土的治理,而且還能夠創造更多的資源應用價值,這對于培養人們正確的生態保護意識和促進水土資源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建立生態的彌補機制,有利于從實際上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采納該種方式改善生態環境。
3.2 通過法律監督強化水土保持效率
通常情況下,導致水土發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2個:①人為因素;②自然因素。
相關部門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水土流失原因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進入下一步的治理。通過加強與水土保持相關的法律監督,有助于強化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治理前需要明確其目標主要是為了保護水資源、土地資源,然后根據水土流失原因制定相關措施,通過預防與治理的有機融合,將水土保持作用充分發揮。在此過程中可以重新制定我國水土保持相關法律,這樣既能夠使水土治理有牢固的法律保障支持,有能夠使水土保持的工作受到相關法律的監督,同時對法律制定的重新制定與修整,加強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傳,使人們能夠對此有正確認知。
生態環境文明建設過程中,對水土保持提供法律監督及管理,不但可以有效、及時地發現并解決水土保持問題,還能夠促進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制度化的背景下規范地進行,將水土資源損傷降至最低。
3.3 通過植樹造林提高生態環境自行修復的能力
在解決水土流失的過程當中,相關部門要意識到植被對水土治理所發揮的作用。眾所周知,生態環境本身就具備極強的生態修復力,在這其中,植被則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治理水土流失問題的時候,要盡可能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做到從根源處解決問題。當然,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流失的情況又各不相同,所以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時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開展一些有效的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然后按照不同的地理條件,選擇適合栽種的植物,控制植物栽種的規模大小及管理模式,這樣就能夠使這些植被本身具備的生態修復力被充分發揮出來。
目前,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選擇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來改善水土流失的問題,這在土地保持工作中,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此外,通過植樹造林提升生態環境自行修復力的方式無需花費昂貴的資金,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3.4 發揮先進科學技術的優勢,以提升水土保持效率
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也不斷得到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被應用到水土保持中,可以說,科學技術的應用使水土保持的工作不斷轉向規范化與科技化。相關工作人員在相關科技提升水土保持的效率,同時也需要真正地認識到先進科技對于水土保持的價值,如此才能使科學技術被正確、合理地運用。通常情況下,可以把先進科技應用于實際生產當中,全面提升水土資源的開發效率,有助于節約資源,也能使生產行為更加規范。另外,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還要強化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技術質量,同時還需加強監管,對科技的應用效果給予有效宣傳,能夠為后期的生態建設提出工作指導。
目前,在我國的水土保持過程中還依舊面臨著一些問題,針對水土保持的發展現狀,明確在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的新背景下,積極投入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強化相關部門的工作意識,使得我國水土流失的問題得到更好的治理。在新環境下, 應當積極響應生態的文明建設,以此作為水土保持的工作指導, 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率,同時充分發揮其效用,確保我國的水土資源能夠實現持久發展的目標。
[1]古麗努爾·沙布爾哈孜,尹林克,熱合木都拉·阿地拉.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還林還草綜合生態效益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 2004, 18(05): 80-83.
[2]張子財,周曉樂.遼寧省風沙區水土保持規劃研究[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6(02):19-21.
[3]王海芝.水土保持建設工程招投標存在問題及建議[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1):45-46.
[4]王丹丹.楊家杖子水庫環境保護措施與應用探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 ,43(04):133-134.
[5]梁曉峰.晉中市部分中型水庫水環境評價及保護措施[J].山西水利,2015 (08):15-16.
[6]劉永立,程 楊.九龍水庫環境保護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44(01):62-63.
1007-7596(2016)11-0142-03
2016-10-18
劉長高(1974-),男,遼寧大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水資源管理及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等。
S15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