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鎮濤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 珠海 519041)
淺談藥學服務人才培養的改革
莫鎮濤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廣東珠海519041)
傳統藥學專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藥學服務人才培養亟待改革。筆者擬從多個方面討論人才培養改革,從而提高藥學服務人才素質和就業質量。
藥學服務人才;人才培養;臨床藥師
我國目前的藥學專業教育主要集中在藥品的生產研發上,而對于提供藥學技術服務不夠重視。這種教育方式與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相差甚遠。由于缺少臨床知識和人文關懷,這種教育方式下的藥學專業畢業生往往難以為消費者提供用藥咨詢、合理用藥指導等藥學服務,而成為“發藥”和“賣藥”的藥品供應者。
為了提高藥學服務質量,我國于2012年3月出臺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指出藥學工作者應供應質量合格的藥品,規范臨床藥品使用,保證合理用藥以及讓患者得到滿意的服務等。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藥學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當從理論課程、實踐、就業、考試制度以及保障藥學服務人才社會地位等環節進行改革,以提高專業人才素質和就業質量,從而保證藥學服務人才培養的成功。
目前藥學專業課程主要集中在化學和制劑方面,這種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遠遠達不到為患者提供優質藥學服務的要求,對課程結構進行合理優化十分必要。由于藥學服務對象是人,藥學服務人才必須對人類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因此需要增加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包括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同時也需要培養藥學服務人才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應增加管理類、社會科學類課程,包括藥事管理學、藥物經濟學、藥學服務技巧、人際溝通技巧、倫理學、心理學等。在當前藥學本科四年制模式下,增加課程很可能會完成不了教學計劃,因此必須壓縮教材或延長學制。在教材方面,對于藥學教材,應刪減理論性太強的章節;對于醫學教材,注重一些重要組織器官、重要病理生理特點及常見疾病內容,分子機制、手術操作等可以略講,重視臨床藥物應用部分,特別強調藥物的誤用和濫用。筆者認為,醫學類教材可以采用或參考中醫藥類專業的西醫學教材。在學制方面,理論課程的學習時間可以延長到4年。
藥學專業人才服務的對象是患者,因此其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藥學服務人才必須注重臨床各科的輪訓,實習期至少一年,以保證其掌握臨床各科疾病的用藥及獲得直接服務患者的經驗。
學校應積極與醫院交流合作,可邀請醫院領導或藥師骨干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一方面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增加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以后就業奠定基礎。學校還應針對學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反思,尋求解決辦法,如通過完善課程設計、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等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促進就業。
目前我國執業藥師報考門檻偏低。《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藥學(中藥學)及藥學相關專業(醫學、化學、生物學)中專以上學歷且符合一定工作年限的人均可以報考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由于學歷和專業門檻偏低,2014年執業藥師注冊人員中,專科及以下學歷者占注冊總人數的62.0%,非藥學專業者占32.0%,研究生學歷者只占2.4%[1]。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藥學服務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因此,低學歷(專科及以下學歷)者及缺乏臨床知識(化學、生物學專業,甚至包括藥學專業)者勢必不能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藥學服務。相比之下,美國執業藥師報考條件則高出我國很多:必須在美國藥學教育委員會批準的藥學院校取得藥學專業博士學位,藥房實踐滿一年或1 500小時,具備直接面對患者的服務經驗。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執業藥師素質,筆者建議提高執業藥師報考門檻,如只允許藥學(中藥學)及醫學本科以上學歷,并具有一年臨床實習經驗的人員報考。此外,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低,2014年通過率為19.5%,往年更低,原因在于試題重理論、輕實踐,實質上是重視藥品生產研發而忽視了藥學服務職能。目前藥店是執業藥師主要的工作單位,2014年藥店執業藥師注冊人數占總注冊人數的78.0%[1]。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更應該體現藥學服務職能。筆者建議參考美國執業藥師考試內容:基礎生物醫學科學(16.0%),藥學科學(30.0%),社會/行為/管理科學(22.0%),臨床科學(32.0%)[2]。
目前大多數醫院仍未意識到藥師的作用,因此藥師未能參與到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僅成為藥品供應者。藥師在醫院的地位明顯低于臨床醫生甚至護士,這嚴重降低了藥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作用的發揮。有研究顯示,臨床藥師參與臨床治療后,臨床用藥不合理率從27.8%降到3.6%,從而使醫院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得到顯著改善[3]。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全球約1/7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藥,患者中約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藥。我國不合理用藥者約占用藥患者總數的11.0%~26.0%[4],說明不合理用藥狀況較為嚴重。醫院應確保臨床藥師參與到會診、查房及實際用藥中,讓他們在臨床治療中發揮更大作用;另外,醫院可建立藥品咨詢區,并向患者收取一定咨詢費用,一方面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提高臨床藥師收入,進而提高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目前我國藥師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大眾需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環節進行改革,從而提高藥學服務人才的素質和就業質量,使我國藥學服務人才培養事業走向成功。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4年全國執業藥師注冊年終特刊[EB/ OL].http://zyys.sfda.gov.cn/zyysweb/app/zqlpweb/preview.jsp?ColumnID=11&TID=20150107135953861575465.2015-04-14.
[2]徐曉媛,張凱麗.中美執業藥師準入制度研究[J].中國執業藥師,2012(2):64-68.
[3]陳巖,張良,陳淼.探討臨床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0):180-181.
[4]李志泉,周慧萍.醫院用藥合理性分析[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1,27(3):272-274.
G420
A
1671-1246(2016)03-0011-02
注:本文系貴州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黔科合J字LKZ[2013]04號);遵義醫學院博士啟動基金(F-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