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劉釗,荊慧,王秋程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淺談超聲醫學PBL教學模式下導師隱性教育作用
程文,劉釗,荊慧,王秋程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1)
為提高超聲醫學教學質量,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針對超聲醫學課程特點和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文淺談研究生導師的隱性教育作用。將PBL教學模式引入超聲醫學教學活動中,以理論研究和前期的實踐探索為基礎,結合當前信息化時代超聲醫學課程要求、導師的隱性教育作用以及PBL教學模式特征,研究其聯合應用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培養高素質超聲醫學人才。
超聲醫學;導師;隱性教育;PBL教學模式
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因此加強研究生教育尤為重要。超聲醫學是近年來發展最快、普及最廣、影響最深和實用性最強的新興學科之一。隨著超聲醫學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超聲醫學研究生需要不斷加強專業理論和技術,全面了解本學科各種先進技術的臨床應用范圍及研究的新進展,培養臨床思維。因此,急需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醫學人才。
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1],其核心內容是以問題為導向學習,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來組織醫學教學活動。PBL教學模式已被引入我國醫學高等教育,并日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2]。PBL教學能直接激發、引導和維持醫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使其逐漸建立終身學習觀和終身發展觀[3]。研究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導師指導下完成某一方向課題的研究工作,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與自己的導師接觸更多,關系更為密切。因此,導師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實踐者,只有正確發揮導師的隱性教育作用,才能有效培養超聲醫學人才。
超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技術性學科,強調實時、連續、多切面、多角度動態觀察疾病的超聲影像學表現。超聲診斷除了需要掌握解剖學、病理學、組織學等醫學基礎知識及超聲成像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臨床相關學科知識,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超聲診斷通過對圖像進行觀察分析,以形態學思維為主導,結合臨床資料對疾病作出診斷。以往的超聲醫學教學只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孤立地學習圖像以及圖像產生的因果,無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脫離以往的“看圖說話”模式,使其在超聲檢查時結合相關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并作出判斷。
傳統教學模式根本上屬于灌輸式教學,偏重理論學習,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習動力和積極性較低;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分析問題、推理能力的鍛煉。盡管學生能夠領會超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及檢查方法,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仍不能進行正確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這也是醫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PBL教學模式[4]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顯性教育,能激發、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為教學形式。超聲醫學PBL教學模式建立在臨床實際問題基礎之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等技術,通過把臨床上和科研中的重點問題在醫學課程中重新構建與情景再現,激發學生求知欲,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目的是培養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超聲科醫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其操作手法在超聲檢查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決定聲像圖的質量,還能為臨床診斷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持。因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安排學生上機練習非常必要,可以鍛煉其操作能力。
為了評價超聲醫學PBL教學模式效果,我們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下(25人)與PBL教學模式下(24人)的研究生,其超聲醫學專業內容掌握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PBL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醫學研究生的各種學習行為,都是在不同目的誘導下產生的。如何調動其積極性,使其對學習內容和教學模式產生更大興趣,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發揮自身潛力,這些都是研究生導師應該思考的問題。3年的時間里研究生主要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和感悟等方式,在導師的指導下形成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除了本身聰明睿智,往往還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雖然學習動機是學生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外界環境卻是激發學習動機不可或缺的動力,且主要來自導師的隱性教育。所謂隱性教育是指隱藏在有明確培養計劃的顯性教育中的、內在的、能影響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活動與內容,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包括導師自身素質、人際關系、物質環境、精神氛圍等方面[5];與顯性教育相比,隱性教育具有更強、更持久的特點。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隱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導師隱性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道德素質
古語云,身正為范。醫學研究生導師需具備寬廣的胸懷和優秀的德行。衡量導師是否合格的首要標志就是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而遴選導師的基本條件是嚴謹求實的態度,這些素質要求也是感染和教育研究生的重要源泉[6]。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研究生導師作為培養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7]。作為一名醫學研究生導師,首先應該做到以身作則、求真務實、淡泊名利、言傳身教,通過師生長時間的溝通和交流,必然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傳播正能量,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導師的隱性教育可以促進研究生道德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3.2業務素質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導師必須具備指導研究生進行研究的能力,引導和啟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更應具備淵博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論,及時了解本學科前沿動態[8]。實踐證明,業務素質過硬的導師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崇拜敬仰之情,使之心悅誠服地、自覺主動地接受導師的教育和指導,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但總體來說,我國研究生導師的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9]。
3.3情感素質
研究生導師的情感素質也是影響隱性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形成的師徒關系,比其他師生關系更為密切。一般來說,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導師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而不茍言笑、嚴肅認真的導師會使學生產生距離感、敬畏感。現階段研究生思想活躍,受到家長溺愛,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導師應以誠懇的態度、真摯的感情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關愛、信心和力量,師生共同成長,最終收獲深厚的師生之情。
3.4教育環境氛圍
研究生導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隱性教育環境,主要包括物理環境、學術環境和團隊協作氛圍。物理環境主要是指科室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包括多媒體儀器、PACS系統等,這是保證學生開展科研工作最基本的條件;學術環境主要包括專題討論、講座等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和欲望;良好的團隊協作氛圍能使個體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價值。良好的教育環境不僅是研究生導師隱性教育的要求,也是實施PBL教學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導師是學校具有較高學術威望的教師,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實踐者,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他們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信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在超聲醫學教學活動中,導師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素質的隱性教育作用,同時也要實施PBL教學模式,因此可以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如果說PBL教學模式如山般發揮著顯性教育的作用,那么導師的隱性教育則如水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使其保持學習的內在動力,不斷更新知識,終身學習。加強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傳承導師良好職業素養和優秀品德,對于培養高素質、高質量、高層次的超聲醫學人才至關重要。
[1]Barrows H 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ical Education,1986(20):481-486.
[2]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1-2.
[3]王婷,于淼,劉琳琳,等.醫學教育PBL教學實施方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1-2.
[4]袁修學,袁靜萍.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1):58-59.
[5]楊國亮.隱性課程視角下碩士研究生導師的作用探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221-222.
[6]涂智君.淺談研究生導師的人格魅力[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5):109-111.
[7]陳志權,溫靜,陳旭川.研究生德育隱性課程建設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2):60-64.
[8]馮兵,高崎,李文生.淺談研究生導師的信息素質[J].中國電力教育,2013(8):112-113.
[9]李儉川,張宇航,劉曉元.關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研究生,2004(3):44-45.
G420
A
1671-1246(2016)03-0032-02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3年度省教育廳規劃課題(GBC121312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