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王惠
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陳麗娟,王惠
(菏澤家政職業技術學院,山東菏澤274300)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層次不斷提升,加上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視,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也進入一個多樣化的發展模式。“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是面向中職、高中畢業生招生,進行全日制高職階段3年和本科階段2年的學習,實現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機銜接,以適應社會對高層次、復合型、實踐型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從而構建現代職教體系。
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多樣化發展的模式,筆者作為一名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培養者,一直在探索和建立適合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科學、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3+2”對口貫通分段人才培養是面向中職、高中畢業生招生,進行全日制高職階段3年和本科階段2年的學習,能突出以人為本、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以能力為本位、實踐為主線、項目為主題的新型課程體系[1]。將此模式應用于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以有效實現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機銜接。
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2],同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強會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2014年11月,財政部、教育部頒布《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職業教育領導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各部門協作前所未有,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
我國的康復醫學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起步,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教育首先從中專教育開始,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有中專衛校開設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國家教育部于2002年正式批準開展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本科學歷教育,標志著康復醫學規范化教育正式開始,此后,相繼有六十多所本科院校、一百多所大中專院校涉足該領域。目前,國內已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康復醫學和康復治療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專門培養康復醫學和康復技術專業人才。2008年,我國開設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的本科、專科、中專學校分別有44所、64所、77所,平均每校年招生人數分別為49人、52人、40人。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使職業教育的發展駛入快車道,2011年,全國共有95所院校開設了中專層次的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本專業的中高職教育仍然是我國康復治療師的重要培養途徑。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層次不斷提升,用人單位門檻普遍提高,開展本科層次的康復治療學教育、提升辦學層次、優化康復治療專業人才結構,這些對于加強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的建設、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迫切愿望、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探索新的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對高層次康復治療人才的培養?對此,我們開展了對口貫通“3+2”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行業企業發展現狀及對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和相關調研,確立了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方案。
2.1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調研中發現,用人單位更加注重畢業生對企業的忠誠度、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等品質,部分畢業生因頻繁跳槽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從事的是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用人單位更看重應聘者的經驗和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以及對患者的評估能力、對常見功能障礙的處理能力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綜合業務處理能力是在中小康復醫療機構工作時需要具備的能力,因此,此類用人單位更加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管理能力。康復治療(技術)學作為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治療人員僅僅具備康復治療(技術)學的專業知識已經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一名合格的康復治療人員還應具備與康復工作相關的醫學人文、人際溝通、科研寫作、循證醫學、醫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目標應當以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需要,堅持貫通性原則,充分體現貫通這個核心,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強化專業理論的學習,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
2.2創新并實踐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
“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不是“專升本”、“專轉本”等學歷提升方式,而是在專業大類對口的基礎上,使專業學習更深入、更全面。在專業銜接上,采用“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在前3年和后2年兩個階段所學習的專業和職業領域目標是一致的。前3年主要是實踐技能的訓練,后2年則注重專業知識的深化,形成了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循環上升學習過程,符合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成長規律。相比高職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而言,理論教學更加系統;相比本科教學而言,實踐教學環節得到加強。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遵循可操作性原則,進一步明確在“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原則下,根據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合理安排課程,堅持課程適度和可持續性原則,打破人文素養課程、職業能力課程、職業拓展課程的三段式學科課程體系,建設由公共課、專業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組成的新型課程體系,其中專業課包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方向課和拓展課4個部分,逐步構建以典型康復治療流程為載體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針對高職學生物理、英語等學科知識較弱的狀況,合理設置學時和課程難度;同時,繼續突出人才培養的職教和應用型特色,強化專業實訓、頂崗實習,加強職業指導、人際溝通、創新創業教育等,努力培養應用型本科層次康復治療(技術)學專門人才。
在教學方法上,針對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論性較強的基礎課采用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以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為輔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夯實專業理論基礎;實踐為主的課程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任務驅動或項目化教學方法,按照任務完成的順序組織教學,或者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使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引入行業企業一線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實訓教學,使實訓更加實用、更加貼近工作實際。
加強考核體系建設。一是建立能力、知識和素質綜合考核體系,考核內容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環節)目標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水平,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質。二是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法,根據科目的特點,采用筆試、口試、作業、技能操作、項目設計與制作等考核方法,重點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多元化評價,我們請行業企業的有關專家參與課程的考核評價,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實現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的結合,重視過程性考核,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將職業態度、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工作紀律以及工作業績納入考核,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四是將職業資格考核的內容融入有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
教材的選用按照教育部對有關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設要求,同時考慮學生及康復行業教材市場的實際情況,在教材建設中采用選用與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選用近三年的高等教育全國規劃教材。為了迎合康復實踐技能操作性強的特點,我們組織相關人員開發和編寫了教材及主要教學輔導資料。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層次、復合型、實踐型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開辟了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新通道,對于緩解社會對高層次康復治療(技術)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構建現代職教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本科高校與高職院校通過合作,加強調研、加強溝通,能夠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貫通培養,從而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1]馬金.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1):1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S].教發[2014]6號.
G40-03
A
1671-1246(2016)20-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