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敏,馬淑霞,楊春佳,吳慶田,任繼秋,張昆,崔剛,代月,武菲
(佳木斯大學基礎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模擬臨床思維訓練在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王春敏,馬淑霞,楊春佳,吳慶田,任繼秋,張昆,崔剛,代月,武菲
(佳木斯大學基礎醫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在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對已有實驗內容加以分析和整合,在不增加學時和實驗經費的條件下,增設模擬實驗,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模擬實驗;醫學微生物實驗
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是本學科教學的重要環節。其作用在于通過實驗驗證理論知識;通過基本實驗操作訓練,使學生樹立無菌操作觀念,為臨床醫療操作打下基礎;通過綜合實驗培養醫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得到提高[1~3]。因此,如何搞好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我們一直探索的課題。在此,筆者就工作中的一些嘗試和體會進行以下介紹。
醫學微生物實驗中的細菌染色法、細菌培養法等均為基本實驗技能培訓內容,對觀察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訓練中不但要注重實驗結果考核,還要對其涉及的相關內容加以考核,如無菌觀念和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技術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操作技術,是指通過清潔、消毒和滅菌等綜合技術與措施,盡量減少手術環境、手術區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使所用的器械達到無菌狀態,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及感染發生。學習無菌操作技術除了要學習常規的操作技術外,更要重視樹立牢固的無菌觀念并遵守無菌原則,這對于醫學生后期課程的學習、臨床實習及今后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醫學微生物實驗是本學科教學中最早接觸無菌操作技術的,其中無菌觀念培養和無菌操作技術培訓非常重要。因此,在驗證細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實驗中,待學生直觀看到細菌無處不在后,引導其認識到無菌操作在醫療中的重要性并自覺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在細菌培養法實驗考核時,不但要看學生是否掌握細菌的培養方法和用途,還要結合實驗結果考核學生無菌原則的遵守度和無菌操作技術是否規范。盡量使無菌觀念根植于每一名學生心中,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我院現行的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包括3部分內容:(1)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如革蘭染色、細菌培養法等;(2)驗證性實驗,如R質粒的接合轉移實驗;(3)綜合實驗,如化膿性球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流感病毒的分離培養和鑒定等。我們在不增加總學時、不消耗實驗材料的基礎上優化實驗方案,共擠出2學時進行模擬實驗,訓練學生的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如在藥敏試驗觀測結束時向學生提出:如果該藥敏結果為你的患者的檢驗報告內容,你應該怎樣依據檢驗報告選擇抗生素呢?在學生陸續發表看法時不急于對其結論發表評價,而是引導他們說出選擇依據,并讓學生相互討論和校正,最后總結:選擇以高度敏感抗生素作為第一原則,如有兩種以上高度敏感抗生素就以低毒和副作用小作為第二選擇原則,然后再以價格低廉作為第三原則,同時根據課時情況向學生提出藥敏試驗的注意事項及意義等,讓其在課上討論或作為課后作業,使學生在模擬臨床實習情境下完成抗生素的選擇訓練,不但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還間接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又如在抗酸染色法實驗中,針對實驗材料——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痰標本,在完成常規訓練抗酸染色法技能的過程中,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向教師質疑痰中的結核桿菌是否有傳染性。所以要增設提問:你們對本節實驗課痰標本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然后再予以解答,使學生認識到思考問題不能片面,思路要寬廣,能從復雜多樣的表面現象中抓住重點、看清本質。
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在實驗課中開設3個綜合性實驗,目的是訓練學生利用臨床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我們以這些實驗為基礎并加以擴展,增設模擬情景實驗,鼓勵學生設計綜合實驗方案。如在流感病毒的培養和鑒定實驗后留出15~20分鐘進行討論:(1)咽漱液采集時要注意什么?(2)實驗課中的鑒定方法適合什么時候應用?(3)如果你是該患者的住院醫師,你還會采取哪種方式盡快鑒定病毒,即你會怎樣向檢驗科提出檢驗申請?理由是什么?經過討論大部分學生會得出結論:咽漱液經雞胚接種再到鑒定結束,雖可鑒定為流感病毒,但最少要一周才能拿到檢驗報告,以該報告為診斷和治療依據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所以不適合作為臨床輔助診斷,但可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和診斷。為適應臨床診斷要求快速而且準確的特點,提示、引導學生得出:(1)可以利用血凝抑制實驗原理,直接取患者血清做血凝抑制實驗,即可定性又可定量進行輔助診斷。(2)利用分子生物學(如聚合酶鏈式反應等)技術進行診斷。一旦學生推導出這兩種結論后,立即布置作業:讓他們將這兩個想法設計成實驗方案交上來,由教師批改后給予講評。這樣在不增加實驗經費的情況下,使學生在模擬情景實驗中理論聯系實際地解決臨床問題,使其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教學方式的嘗試,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逐步認識到醫學知識的博大精深以及未來臨床問題的錯綜復雜,因此也漸漸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而不能片面,只有具備良好的臨床思維才能適應未來的臨床工作[4,5]。如果學生有此認識,其主動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在教改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提升,師生創新意識得到更好的激發。
總之,社會發展對培養新型衛生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所以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教學改革之路,培養高素質衛生人才。
[1]楊偉毅,蘇海濤,郭達,等.培養醫學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帶教方法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382-387.
[2]于晗.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科學與管理,2007(6):82-83.
[3]袁勝山,牛黎明.實習醫師臨床思維誤區分析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4):110-138.
[4]王鳳華.醫學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66-67.
[5]潘海濤.實習醫生臨床思維的培養[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94-195.
G421
B
1671-1246(2016)03-0108-02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備案課題項目(GBC121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