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英
“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在職教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汪海英
(永康衛生學校,浙江永康321300)
在職業教育課堂,為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兼顧每位學生,規避小組討論學習中少數學生被邊緣化的現象,采用了“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真正做到了使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動口,且形式新穎,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餐墊式”小組討論;“畫廊式”教學法;職業教育課堂
職業教育的學生基礎差異較大,學習主動性不強。盡管很多教師采用了“著眼中間,兼顧兩頭”的教學策略,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還是很難兼顧每位學生,討論小組里經常會有學生被邊緣化[1-2]。而“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這種現象,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1.1“餐墊式”小組討論
“餐墊式”小組討論又名餐墊式小組活動(Placemat Activity),是德國職業教育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分小組,圍繞一個主題開展討論并合作學習,因其最后形成的表格形似餐墊而得名。
1.2“畫廊式”教學法
因教學過程類似參觀畫廊而得名。每組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一個主題的討論并形成書面資料,由組內成員按一定的方式輪流給其他組同學講解,同時每位學生輪流聽取其他組同學對本組內容的講解。
2.1教師準備
2.1.1教材準備選擇教學內容難度不宜太大,并按本班的分組數分成相對獨立的幾個部分,比如本班50名學生分成7組,故教學內容也分成7個部分。另外準備2~3種參考資料供學生學習參考。
2.1.2物品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1×0.8m2左右大小的白紙一張,記號筆一支。學生亦可自行準備彩色水筆。
2.2學生準備
(1)教師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同時結合本班學生數,最好每組人數等于或接近全班組數,比如本班50名學生分成7組,每組7人,其中一組8人。然后分別以英文字母A、B、C、D、E、F……進行命名。每組選出組長一名。另外每組成員按阿拉伯數字1到7進行編號,其中一組有兩位7號成員。每位學生都需要清楚自己的組別及編號,如A1、B2等。
(2)每位學生對本次課的完整內容結合參考資料進行預習,并按要求填寫預習單。
(1)“餐墊式”小組討論。教師按隨機原則將教學內容分配給每個小組,將白紙中間一塊比較大的部分劃分為公共區域,然后將周圍部分給每位組員劃分一塊區域。第一步,每位學生自學本組內容,并在自己的區域里面做好筆記。第二步,組長組織組員討論,并用記號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中間的公共區域。同時需要討論分組講解的方法。第三步,可以把“餐墊”適當進行美化,以增加學習興趣。“餐墊式”小組討論通常用時15到20分鐘。
(2)“畫廊式”教學。每組的“餐墊”完成之后,以“餐墊”為依據進行“畫廊式”教學。每組的1號學生都集中到A組,由A1學生給小組成員講解A組的學習內容;每組的2號學生都集中到B組,由B2學生給小組成員講解B組的學習內容,以此類推。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講解進度,并解答問題。每組講解用時約3分鐘,講解完畢后,每組1號學生到B組,由B1同學講解;每組2號學生到C組,由C2學生講解。以此類推,一直到1號學生到最后一組講解完畢。7個組學生講解加換組約需25分鐘。
(3)教師總結。“餐墊式”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巡視各組,掌握每組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或糾正。“畫廊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巡視各組,了解各組講解情況。由于討論過程中,教師已經進行了必要的指導,因此學生的講解已基本準確,教師只需要將重點、難點進行必要的強調即可。
“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在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中使用無疑是值得推廣的。本班50位學生全部參與了本組內容的自學和討論,并聽取了其他組的講解。50名學生中,49名學生進行了本組內容的講解。真正實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并做到了兼顧全體學生。總結“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的優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4.1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盡管有的教師采用了“著眼中間,兼顧兩頭”的教學策略,但結果卻往往無法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獲得幫助,還會使優等生失去學習興趣。“餐墊式”小組活動作為一種簡單而實用的合作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師主導下,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促使人人參與,共同思考,合作交流,知識技能互補,可以無形中彌補學生之間的差異,達到人人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結合“畫廊式”教學法,讓每位學生都有發揮和開口的機會,從而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4.2形式新穎,激發興趣
相對“填鴨式”的講授課堂,小組討論學習已經是一大進步。但是現實教學中,小組討論學習的頻繁使用,使小組討論學習越來越流于形式[3-4],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經常會被動或主動“邊緣化”。而“餐墊式”小組討論中,每位學生都有任務需要完成,且需要為后面的講解做好準備,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3人人開口,交流合作
“畫廊式”教學中輪流講授的巧妙安排,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機會,做到人人開口。在講授過程中,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補充,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交流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但是使用“餐墊式”小組討論結合“畫廊式”教學法的課堂,由于學生以討論為主,而且課堂上學生流動性比較大,要求教師要有較好的課堂掌控能力,否則課堂紀律比較難維持,也會影響學習效果。如何更加有效地掌控課堂還需進一步探討。
[1]王輝.Seminar教學法在本科護生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陳婷婷,陳林林,王賀,等.“專題參與式互動教學法”在中醫院校醫藥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5,28(2):288-290.
[3]景永帥,吳蘭芳,戎欣玉,等.參與式互動教學法在醫藥商品學中的探索和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2):38-39.
[4]彭萬勝,陳信,丁周志,等.兒科教學中Seminar教學法的運用及意義解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5):67-68.
G424.1
B
1671-1246(2016)20-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