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章新瓊,王秋萍,吳小婷,姚 雪,陳 夏(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淺析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
劉 靜,章新瓊*,王秋萍,吳小婷,姚 雪,陳 夏
(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直接關系到學生自身發展、高質量就業以及社會進步。本文從大學生自身、高校、家庭和社會4方面分析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期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研究與培養提供指導和建議。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國際化,人才資源逐步市場化和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彰顯優勢是每個大學生亟須思考的問題,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最終形成與自身、高校、家庭和社會息息相關。
核心競爭力最早由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爾提出,指在某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的知識和技能,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1]。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以創新能力為內核,在整合大學生人文精神、專業技能和健全人格等基礎上長期形成的、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獨特的綜合能力,套用一個樸素的哲學觀點“1+1>2”,即整體效應遠大于局部效應之和[2]。不同學者對核心競爭力內容研究存在差異,但是大體指標是相同的,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是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且三者通過自身資源的獲取、創造和整合形成有機整體。以下從大學生自身、高校、家庭和社會4方面因素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措施。
2.1自身因素
2.1.1個性 要具備別人無法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培養自身特色和鮮明的個性。研究顯示,大學生積極人格品質與學習適應性呈正相關[3],個性品質的好壞對個人乃至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個人內涵氣質的提升與其心理、意志、思維和學習等都息息相關。
2.1.2主動性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成功的基石。不少學生進入高校后,受大學寬松環境影響,懈怠放松,被動接受課堂知識,沒有制定自身今后的培養方案,導致自身素質和能力不高[4]。調查發現,專業選擇不是第一志愿的學生占50%以上,部分學生由于被調劑,對專業不感興趣,主動性不強,近半數大學生自我感覺能力不強、專業不專[5]。且傳統教育屬于“填鴨式”教育,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劃分重點、布置作業,缺乏學習主動性[6]。
2.1.3適應性適應性是學生實現有效就業所必備的條件之一,包括所應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這些知識能力是否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等[7],依據需求變化調整和培養新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具有持久穩定性,個人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后,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等都是他人在短期內很難模仿超越的[8],這也決定了競爭力的穩定性。
2.1.4創新性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人才培養是社會保持前進動力的中心環節[9]。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其創新思維方式仍有待提高。
2.2高校因素
高校求學階段是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對其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提升有潛移默化的作用[10]。高校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辦學條件等直接影響人才質量[5]。有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嚴重缺口,師生比例不協調[11];同時專業設置不合理也會影響學生對自己專業的信心和興趣,更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
2.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2],直接影響其終身發展。家庭成員的關系和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子女個人認知、興趣能力等形成。從教育方式來看,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大學生自我評價、性別觀、獨立性以及失范行為[13]。調查顯示,我國家庭教育大部分屬于專制型,對孩子教育過于嚴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否一致都會影響教育效果[14]。
2.4社會因素
企業、用人單位是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展示的地方,其人才需求標準對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有著指導作用,是大學生及時調整自身核心競爭力方向的風向標。社會環境直接影響高校教育目標和大學生對自身的要求。
3.1大學生自身
3.1.1利用課余時間,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朱正平從教育學角度提出大學生閑暇教育功能,包括發展個性、培養能力、完善知識結構[15]。課余閑暇時間學生可用來自我完善和發展,大學生需要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學會自我充電,設立長期目標,堅持不懈,做好職業規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課外學習,跨專業學習和課余活動等[16],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知識積累、組織表達、道德價值的發展。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和技能,發掘自身優勢和特長,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發揮專長和技能,從而形成獨有的競爭力。
3.1.2培養創新能力,豐富社會實踐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需要整合其創新精神、專業技能等基礎,大學生應敢于提出質疑,提出新見解,探索新答案。缺失個性的人,也就缺失了創新和創造能力,要注重個性培養,提升人格魅力,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大學生應投身于各類實踐中,參加各大實訓中心、大學生“挑戰杯”訓練基地、大學生創業訓練基地的項目,結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標準,嚴格要求,不斷適應。
3.2高校建設
3.2.1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教師水平 研究顯示,健康指數和學習動力與高校公共選修課各維度均呈正相關[17],除了常規課堂學習,需增設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培養的公共課程。調整課程教學,重心由教轉為學,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趨勢,使教學課堂生動新穎。在課程設置方面,保證師資和教材建設完善,推動大學生積極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高校必須將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全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18]。結合用人單位需要,有針對性地制訂課程培養計劃,開展實踐操作性強的課程。
3.2.2加強職業教育,落實就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對整個大學階段的目標起著引導促進作用,科學的職業測評是學生實現自我了解的前提[19]。要加強職業指導課程教學,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豐富教學案例;可采用情景模擬職場招聘,完善教學效果反饋,建立個人職業規劃檔案,增強學生創業意識。大學生校園互動有助于提升其參與感,高校要引導社團活動緊跟社會需求,發揮學校社團的影響力和作用力,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增設社會調研。從大一開始,鼓勵并帶領學生去社會、企業實踐學習,幫助學生熟悉求職過程,充分發掘校友資源,提供崗位信息。依據社會實際需求,將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和調整與就業前景密切聯系[20]。
3.2.3進行特色管理,科學培養人才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實現人文管理,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及動手能力,要從學生個性、興趣和特長差異出發,增設多層次、可選擇的教學課程與方案,最大程度滿足每名學生的需要;制定科學培養方案,加大學科調整與課程結構優化力度,設置既符合發展需要又適應高校需求的特色優勢學科,培養“多證”人才。采用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評價模式,改變以考試分數高低為主要方式評價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多樣化方式考查學生的調查、科研、實驗等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業課程和創業計劃競賽等教育環節,營造寬松創新創業氛圍[9],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培養提高創業意識。
3.3家庭教育
父母的行為、言論及道德水準會直接影響子女。教育子女首先應該從自我修養開始,家長應有意識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知識[13]。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針對子女的心理年齡調整教育方法與內容[21]。父母需有目的地加強子女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目標、抱負、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培養,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建成一條軌道。核心競爭力建立在創新人格的基礎之上[22],所以父母要擅于發現子女的興趣和愛好,有重點地加以支持培養,最終形成其自身閃光點。
3.4社會建設
國家應綜合大學生自身、高校、企業等影響因素,起到調控作用,對于大學生創業給予稅務優惠和創業基金支持。金融機構可通過設置融資項目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鼓勵學生創業創新,推廣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使學生大學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資源優勢共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與市場接規[23]。企業采用人才儲備策略,通過與學校合作組織實踐教學招募大學生等措施,既可以擴大企業知名度,推廣企業文化和理念,又可促進大學生能力培養,同時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實習生,及時與學校溝通,并進行客觀評估[24]。
目前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總體水平欠佳:(1)培養途徑方面,高校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2)大學生自身缺乏科學規劃和自我培養意識,在市場競爭中存在盲目性,心理不成熟;(3)介紹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因素相對單一,對個人、高校方面研究較多,對家庭教育和社會因素的分析和對策較缺乏,分析不夠全面,偏理論性。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大學生核心能力培養,這在國內外研究中是一致的??稍黾佑绊懞诵母偁幜Φ南嚓P因素,研究分析各因素之間的聯系性和相關性,大多數研究對象是橫斷面研究,可增加其縱向性和干預性研究。
[1]吳政.TQM視野下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0.
[2]高健.基于學科建設的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價值工程,2014(6):211-212.
[3]毛晉平,楊麗.大學生的積極人格品質及其與學習適應的關系[J].大學教育科學,2012,4(134):38-42.
[4]李濤,馮菲.大學生學業倦怠的個體因素及教育對策[J].現代交際,2013(5):236-237.
[5]宋潤霞,曾婧.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養成與校園文化氛圍營造[J].學理論,2010(18):225-226.
[6]劉義存,陳葆.校企合作對構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5):71.
[7]陳理才.大學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8]王玉敏.芻議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J].現代教育科學,2003 (2):110-112.
[9]向輝,雷家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2):120-124.
[10]潘永明,趙云.高等高校社團對提升大學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學理論,2009,22(2):330-331.
[11]黃厚南.高校教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對策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2):181-184.
[12]謝玉坤.新時期我國家庭教育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64-165.
[13]范中杰.家庭教育方法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08(1):73-75.
[14]王婷婷,李春梅.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12):356-357.
[15]朱正平.論當代大學生的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16]朱紅.高校學生參與度及其成長的影響機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31(6):35-43.
[17]蔣湘祁.高校公共選修課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系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3):116-118.
[18]趙志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培養現狀SWOT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106-108.
[19]楊智勇.創新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4):107-109.
[20]白冰.淺談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思路[J].衛生職業教育,2013,21(31):16-18.
[21]Lizza Pin.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233-237.
[22]俞峰.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創新人格[J].現代教育科學,2003(4):81-83.
[23]胡蕓.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的大學生就業力的培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2(3):121-122.
[24]劉敏.法國工程師大學校的學生實習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1 (9):22-25.
(*通訊作者:章新瓊)
G420
A
1671-1246(2016)01-0018-03
注:本文系2014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41036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