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紅,朱壯彥,常 青,房清麗,蔣 青,薛志林,王建賓
(大同大學醫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制作模式新探索
郭春紅,朱壯彥,常青,房清麗,蔣青,薛志林,王建賓
(大同大學醫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要: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制作模式研究是針對兒科學在教學方法上所做的新嘗試,通過網絡課件的制作,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與各種圖片、動畫、表格、視頻影像及聲音等各種媒體信息巧妙地組合起來,尋找最佳結合點,選擇恰當的網絡課件表現形式,使之富有感染力,令學生印象深刻,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新生兒;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制作模式
目前,網絡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網絡教學將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憑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優點[1],更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網絡化教學落實在具體應用上,就需要大量的網絡版課件的支持,為了達到優勢與劣勢互補、加速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特撰寫此文。
兒科學是臨床四大主干課程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大量的醫學理論,目的是將其用于診斷疾病與治療疾病。然而,兒科學教學中我們發現存在許多矛盾,一是大學招生人數的增加與實習醫院的病床數增加不成正比;二是由于兒科疾病的季節性很強,不能滿足學生對典型病例見習與實習的需要;三是醫療體制的改革,使得病人的保護意識增強,不愿接受學生見習;四是小兒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善,易發生交叉感染,這些因素制約著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兒科學中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是最具特色的章節之一,新生兒的特點以及各種新生兒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診斷與治療,尤其是各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繁雜而抽象,難以理解。此外,用傳統教學方式講授此章節時,教學手段單一,通常只有靜止的圖片和大量的文字說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通常較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目前,國內已有大型網絡技術服務公司開發出多種適合臨床醫學專業的兒科學課件,但專業性不強,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對其中陳舊的內容及時更新,難以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要求。高校教師熟悉教材和教學中的重難點,同時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網絡課件制備所需的軟硬件技術,因此有能力制作更適合學生使用的課件。制作有交互功能的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具有較強真實性的教學和學習環境。
2.1課件的設計
網絡課件設計不能脫離教學大綱,應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設計新穎、概念明了、圖文清晰、畫面真實、結合臨床、易看易懂、便于記憶、便于對比聯想[2]。
本網絡課件的教學內容以王衛平主編的第八版衛生部統編教材《兒科學》為藍本,課程內容和進度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明確教學目標。
本網絡課件的素材部分取材于《兒科學》靜態插圖,部分借鑒了兒科精品課程中的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
課件設計是網絡課件制作的基本依據,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后,才能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與各種圖片、動畫、表格、視頻影像及聲音等各種媒體信息巧妙地組合起來,尋找最佳結合點,選擇恰當的網絡課件表現形式,使之富有感染力,令學生印象深刻,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2.2課件的制作
課件設計小組確定以Dreamweaver 8軟件制作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在每一個網頁中,分左邊導航、頂部導航和正文區。
首頁的正文區是新生兒概述,包含有新生兒定義和新生兒分類,以典型圖片和文字展示。(1)左邊導航。每個導航代表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的一節,其鏈接對應一個網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選擇6節內容,分別是: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與護理;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和新生兒敗血癥。(2)頂部導航。每個導航代表一項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有教學大綱、教案、案例分析、自測習題、參考文獻和互動平臺。(3)正文區。每一個網頁的正文區對應章節的主要內容,按照教師的教學習慣,把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等配以圖片、文字及視頻等,圖文并茂,重點突出,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系緊密,信息傳遞合理。
2.3課件后期制作
課件應用Dreamweaver 8軟件進行網絡課件創作,包括圖片及圖像的加工處理、渲染、美化、格式轉換、插圖制作、文字合成等。另外,給頂部導航的網頁配以優美輕柔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心情愉悅,以較好的狀態投入學習。
兒科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多媒體課件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臨床教學中,它以形象、直觀、生動、趣味性強、易于理解的特點提高了臨床兒科學的教學效果,提升了兒科學的教學質量。
3.1網絡課件的應用原則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應圍繞教學大綱進行,把新生兒中抽象的概念轉化為清晰、直觀、具體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理論知識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枯燥和乏味,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各個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等,網絡課件把每個疾病的癥狀、體征、X線、B超、CT等以圖片形式展示出來,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將大量文字壓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2網絡課件的應用技巧
網絡課件每個頁面均有鏈接,便于頁面之間的切換。對于疾病的鑒別診斷、疾病表現與圖片比較能對比記憶,加深印象。教師在講解疾病的鑒別診斷時,能夠及時切換,形象對比,便于教師講授和學生理解。課件中的圖表、圖像能夠進一步放大,便于坐在后面的學生看得清楚,避免學生因為看不清楚而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率。
網絡課件促進了學生的獨立學習,使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課前可以預習,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大綱、教案等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對不懂的地方加以標注,教師授課時做到有的放矢;課后便于復習,通過做自測習題和案例分析,充分掌握所學內容。這樣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了兒科學的教學質量。
在網絡課件中設置互動平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學生對于問題的探討,也能激勵學生再次查看課件。
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的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治原則和病因機制等方面。由于新生兒病情進展迅速,加之新生兒沒有配合和表達能力,所以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的教學難點是各種疾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采集。針對這種情況,建立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教學大綱、教案、案例分析、自測習題和互動平臺,使這些應用常規教學手段不易解決的問題能夠輕松解決,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在這種網絡課件中,數字媒體和教學內容之間按線性、順序的方式呈現,又按非線性的、超鏈接的方式組織,即每一個信息(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個圖形、一張照片、一個案例或一個課件)皆用一個“節點”表示(每個節點就是一個知識點),各個節點之間的關系則用“鏈接”進行連接。按這種非線性超鏈接方式組織的教學內容,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只能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按線性、順序的方式閱讀,而是可以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個人愛好,從任意一個節點(知識點)開始,選擇任意的分支、路徑、順序進行學習,并可在各個相關的知識點之間隨意跳轉,真正實現“按需學習”,因而能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自主探究與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顯然,這種優越性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網絡課件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兒科學臨床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承博.網絡課件的開發[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5,19(5):374-376.
[2]李桂春.基于網絡教學的學習活動設計和質量監控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35):8464-8465.
基金項目:山西大同大學教學改革項目“《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網絡課件制作與應用研究”(XJY2013206)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