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鋒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株洲412000)
?
SPOC建設應對護理專業邊緣化課程教學現狀初探
王學鋒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邊緣地位課程比如護理管理、社區護理、護理心理學、五官科護理、傳染病護理等,往往不受學校重視,而學生對這類課程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教師難以在教學中找到成就感,尤其在實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來,這類課程被徹底邊緣化。嘗試這類課程的SPOC(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建設,可實現課程教學的現代化、高效化,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繼續學習需求,拓寬知識面,凸顯能力本位的特色教育。
關鍵詞:教學現狀;SPOC;邊緣化課程;護理教育
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邊緣地位課程比如護理管理、社區護理、護理心理學、五官科護理、傳染病護理等,往往不受學校重視,而學生對這類課程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教師亦難以在教學中找到成就感,尤其在實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來,這類課程被徹底邊緣化。在大力推廣信息化教育和教學模式改革的今天,教師該如何面對如此窘境?我們認為,既要順從護理專業課程的整體安排,又要滿足學生對邊緣學科理論及實踐知識的需求,實現教學與崗位對接,凸顯以能力本位為特色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并讓該類課程可持續發展。筆者通過分析認為,積極完善邊緣學科的信息化建設,推廣SPOC教學模式不失為良策。
1.1校內學科地位的邊緣化與臨床崗位需求的尷尬
三年制大專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一直面臨課程內容多而課時少的難題,尤其二年級的學生要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所有臨床課程的學習,因此課程設置較注重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急救護理、基礎護理等專業核心課程,淡化或是壓縮一些邊緣學科,比如五官科護理、護理管理、護理心理學、傳染病護理等。尤其在2008年5月12日實施《護士條例》以來,大專學生可在畢業之前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護考),同時各醫院在招聘時要求學生能夠提供護考成績合格證明或是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因此,院校和學生相當重視護考,畢竟護考成績對院校的招生和就業影響很大。相當多的大專院校以與護考對接的原則進行課程設置,大大縮減邊緣課程的課時,甚至停開,以加強護考核心課程的教學。
然而,這些邊緣化的學科在臨床上有著大量的需求,部分學科的專業性很強,必須經過系統的專業培養方可勝任崗位工作,比如五官科護理、傳染病護理、老年護理、社區護理等。而這類課程卻面臨課時被壓縮甚至停開的嚴峻現實,教學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多元化知識體系難以構建,畢業的學生也很難勝任相應的崗位工作。
1.2邊緣課程信息化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相對滯后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全國各高職高專院校在實現教學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過校園網或網絡平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而上述邊緣課程在信息化建設與運用方面則明顯滯后。從精品課程建設到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各院校無不是傾其所有的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來敦促各主干課程的開展,而邊緣化學科往往因師資力量薄弱、實驗設施簡陋、經費不足、學科地位不高等因素而難以申報,且這類課程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也相對滯后,缺少團隊協作,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在信息化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的道路上,邊緣課程教師可謂“無為而無味,無味更無為”。
上述邊緣化的專業課程教學在各高職高專院校仍舊沿用著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難以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力,致使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臨床崗位的需求。在課時受壓縮的狀況下,學校更應該花大力氣支持這類課程的信息化建設,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充分運用教學資源,以提升這類課程的教學效果。據筆者了解,部分學校為了解決校內課時受限的問題,購買了通識課程的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鼓勵學生網上學習,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MOOC只是給學生提供了接收信息這一平臺,課程完成率很低,更難以充分凸顯學習這一主觀能動過程。大學生的主動學習應該是在接收信息之后思考、討論、整合信息,最終內化形成自己的認識,因此MOOC并不適合校內教學。而SPOC(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無疑更適合校內教學,它是面向在校學生融合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公共網絡平臺或校園網絡,將SPOC視頻資料和其他學習素材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在真實的課堂里進行答疑、進一步講解和考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補充配套資料。它促進了教學模式改革,提高了教學效率與質量,重新界定了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
開發護理專業邊緣課程的SPOC能夠在相對較少的課時里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提升教學質量,具體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課程教學的現代化、高效化,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SPOC的在線課程主要將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即課堂學習)相結合,相當于學生在課余利用視頻終端(比如平板電腦、手機等)完成各個重要知識點的學習,而課堂主要是提供病例討論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平臺。如此便能幫助教師在較少的課時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實現翻轉課堂的開放性教育,在相對較少的課時內提升教學效果,讓“課時受壓縮而教學質量不壓縮”。另外,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對課程內容的更新與完善還可保持課程的持續發展。
(2)滿足學生在校學習和繼續學習的需求,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構建多元化知識體系。基于課程教學與崗位對接的原則,學生掌握邊緣學科護理技能對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提升崗位勝任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邊緣學科的SPOC資源不僅能用于校內教學,還可用于校外的網絡教學。在校學生課前和課后均可利用平臺完成學習,對有濃厚興趣的知識還可以觀看相關的拓展視頻,在線與教師交流,拓寬知識面。
(3)通過“兩個融合”“三個顛覆”實現“教、學、做”的升華。SPOC教學資源主要以“碎片化”微視頻與其他教學資源為主,建設者可打破傳統的以疾病為主線的章節單元,構建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知識模塊,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有機融合。鑒于邊緣課程課時有限,可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利用視頻終端學習,以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有機融合。課堂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病例討論與實踐內容的練習,教師完成疑難知識點講解、課堂測試、課堂答疑等,讓學生能夠“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徹底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顛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顛覆學生的學習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提高了教學質量。
(4)院校聯合建設SPOC,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筆者認為,可以聯合省內或是全國高職院校的資深同行共同建設SPOC,以大專護理人才培養方案為準則,聯合開發凸顯技能特色的護理專業SPOC資源,以彌補校內教學師資薄弱的不足,讓教師不再感覺是“孤軍奮戰”,可大大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積極性,實現“有為-有味”的良性循環,并通過校內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共同探索新形勢下提升學生崗位勝任能力的培養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關鑫.“公眾普惠”到“私人定制”——MOOC到SPOC發展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1):19-21.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