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點。
子女外出
導致空巢家庭超過半數
張雄介紹,子女資助對影響養老快樂指標占比首位,新農保對經濟較發達地區養老經費貢獻率占比很高,土地收入對農村養老經費的影響力仍然是基本的。在農村老人消費支出方面,發現飲食、醫療與人情往來占據前三位,尤其人情往來在農村老人的消費中占到比較靠前的位置。
在農村老人家庭關系和心理狀況方面,傳統的大家庭轉變為小家庭,子女外出導致年輕人在老人身邊撫養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過半數。
“老人們對家庭關系、配偶關系和子女關系滿意程度相對來說都比較高,都逾八成,所以農村的老人容易滿足,他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的認知?!睆埿鄯Q。
子女的照顧老人主要是以給貨幣為主,這一比例已超過50%,其次則是糧食資助等。由于農村老人的子女多居住在本地本村,老人對兒女的孝順狀況比較滿意。中國農村老人與子女通過手機、電話方式聯絡的頻率大大增加,這也是中國農村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趨勢,其中經常電話聯系的占56.4%。
在農村老人生活質量的狀況方面,調研組發現,農村正在出現排浪式消費,從耐用消費品階段進入大眾消費品階段,現代化通訊工具在農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比如電話手機指標中,東部擁有占比是79.8%,中部、西部和東北部為75.2%、77.1%、86.1%。
約八成老人
對整體生活表示滿意
張雄發現,農村老人整體生活滿意感受正面積極,有81.3%的老人對目前的狀況表示滿意,東部地區人的滿意程度還要高一點?!斑@里面我們發現老人們有一個共同點,老人對他的后事持有樂觀、自然、豁達的態度?!?/p>
“老人們對鄰里關系滿意度最高,表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合計89.2%。在與子女關系方面,大概有86.5%老人認為跟子女的關系處得還是不錯。再次就是與配偶關系的相處,大概有83.5%的人都是認可。中國的農村老人對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的滿意度最低,對村莊管理的滿意度一般,對居住條件、環境衛生等涉及村莊管理的這些項目滿意度一般”張雄稱。
約47.3%的農村老人不愿意進養老院,原因包括自己覺得不光彩,經濟不能承受,服務質量存在問題,怕子女被人指責,在養老院不自由等。
在農村老人社會支持狀況方面,子女和配偶是主要的社會支持者。農村老人對國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養老政策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農村老人對政策比較熟悉的占39%,比較模糊的占10%,不怎么了解的占49%,所以我們很好的政策落地,落到最基層,落到農村老人身上,確實有很長的一段路,尤其在落到最根本的地方,零距離的地方,所以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