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亮 黃永興
【摘 要】闡述信息技術在中職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提出在中職課程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簡化教學,通過微課,聲、光、圖、文一體化,以及案例分析為主線的分層次教學等進行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課程教學 簡化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82-02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幾乎每所院校都擁有較為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特別是在現代教育中,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尤為廣泛。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更是重中之重。百色邊遠山區的中職學校學生的數學邏輯和記憶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但是,他們圖形圖像處理和記憶的能力卻相當突出。因此,現代化信息技術在中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顯得極為迫切。
一、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必要手段
中職教育作為教育體制中較為薄弱的一環,更加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靈活、多樣化。首先,邊遠山區中職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邏輯能力雖然不如普通高中學生一樣強,但是他們對圖形圖像的整理和記憶能力卻十分突出。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對于圖像和聲音的記憶能力可以很漫長,更能加深記憶的時間。因此,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而在教師教學層面上,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手段來輔助自己的教學,既可以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響應,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可以實現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例如,講授汽修實訓的發動機的拆裝部分時,我們可以采用模塊化教學,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微課的形式,先把發動機拆的過程完整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點,明確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訓,這樣就能達到所要的效果。
由于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中職課程教學中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的效果上,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使學生樂于學習享受求知的過程,加深他們對課程的記憶和消化,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因此,我國大部分院校都在發展信息化教育,而在偏遠山區,由于條件所限,信息化教育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而這也應該是中職學校亟須解決的事情,這對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職課程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簡化教學的方法
中職課程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形成求知和探索發展創新性思維的習慣,需要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想盡一切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利用微課進行信息化教學。微課是目前網絡資源中最基礎、最生動、最形象的在線課程。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教師利用微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尋找出另外的有效的方法,或者研究出更為簡化的方法解決問題,著重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學生的創造力并不是教師可以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經過不斷地猜測和想象、實踐與反思而形成的良好習慣。
例如,利用微課讓學生學習電視機維修實訓操作,教師首先播放微課,用時10分鐘左右,主要讓學生了解本節課要維修什么故障的電視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訓,在學生實訓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和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去解決困難,使學生加深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一堂課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并不能因為信息化的介入而改變什么。課后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作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聲、光、圖、文一體化進行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可以真實地再現和模仿事件情境,以其特有的生動形象的聲、光、色、動畫等表現手段和方法,把課文內容與情境相結合,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從而提供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創設愉悅和諧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1.聲、光、圖、文一體化充分表達教學信息,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例如,在課堂中對某一動物進行介紹時,除了有該動物的文字介紹,還加上該動物的圖片,配上該動物的叫聲,加上有該動物動作、生活習性及生活環境的視頻等,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老舍《我的母親》時,首先讓學生聽《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曲子,讓學生初步體會歌曲中所飽含著的深切的母愛,接著讓學生自讀文章,感受母愛的偉大,最后讓學生觀看鄒越老師《讓世界充滿愛》的演講中“愛父母”的片斷,使學生接受一堂氣氛活躍的感恩教育課。聲、光、圖、文一體化信息化教學,使課堂不再呆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學習的實效得到提高,創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探索求知的能力得到增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信息化素養的目的。
2.聲、光、圖、文一體化真實地再現現實和情景,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廣闊更自由的表現空間。如果在語文課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通過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情境,讓學生產生更加直觀的感覺,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又如,在教學汪國珍的隨想《我喜歡出發》時,課前給學生去準備世界各國以及全國各地名勝古跡的各種圖片、視頻以及相關的材料,上新課時先給他們自己展示所收集的各種材料,說說自己的感受,再去感悟課文,去尋找自己喜歡出發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為了追求崇高的目標,我們必須出發,只有時刻追求進步,才能擁有永遠的青春和繽紛的人生。這種聲、光、圖、文一體化的信息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很快會喜歡上課程教學。總之,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全面考慮,恰當組合,以保證教學效果。
(三)利用案例分析為主線的分層次教學進行信息化教學。利用信息化進行課堂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中職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可以根據所教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各種媒體的不同功能選擇運用,利用案例分析為主線的分層次教學進行信息化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中職學生進入中職第一學期的德育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利用信息化搜集成功的案例來引導學生,以這些案例為主線,引導學生如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并沿著自己規劃的道路走下去,使自己的職業人生走向成功。教師如果只是運用書本上所講的內容來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那是很抽象化的,只有利用好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多搜集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案例,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深入反思,激發自身的潛能,才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之努力,為之奮斗,為自己的職業人生走向成功打下基礎,使自己的職業人生走向輝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目前而言,邊遠山區各中職學校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的優化和設計,任務還很重,雖然邊遠山區的中職教育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信息化教育對于教學的重要影響,這是中職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完善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中職學校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信息化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下愿學、樂學、愛學,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課程教學信息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祝智庭.現代教育: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課題(2015ZKY7)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