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紅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對高職高專《中藥炮制技術》編寫工作的思考
張楊紅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就編寫適合高職高專教育的《中藥炮制技術》提出觀點,認為應正確理解、恰當把握“必需、夠用”原則,結合《中藥炮制技術》教材內容構成和編寫內容選擇介紹貫徹這一原則的實踐體會,《中藥炮制技術》編寫應滿足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著“理論夠用,突出技能操作”原則,體現“因材施教、兼顧所需、突出實用”的高職高專教育特色。
高職高專;中藥炮制技術;教材
筆者查閱了高職高專、本科、中職版本的《中藥炮制技術》和《中藥炮制學》,期間,產生一些困惑,有過一些思考,現分享如下。
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是我院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國家骨干示范建設重點專業——藥物制劑技術專業的一門拓展課程。
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掌握中藥炮制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中藥炮制工藝,具備相應的操作技能,最終勝任中藥炮制核心崗位工作。為培養在中藥炮制崗位能夠用得上、留得住、有理論、懂技術、能創新、會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和建設。高職高專院校各專業課程改革,要突出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點。一是要與傳統的本科課程講究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相區別;二是要與中職課程重視操作、理論不足或很少相區別;三是要重視素質教育,達到素質、知識和能力并重。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教材建設。目前,還沒有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高職所需教材。
《中藥炮制技術》“以就業為導向,重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以工學結合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編寫指導思想。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確定中藥炮制相關知識,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和學生未來發展需要,使學生畢業后能適應并勝任中藥炮制崗位工作。課程設計思路:
(1)以中藥炮制崗位所需的品德、知識和技能為切入點,結合專業校企共育人才的工學結合理念,與企業共建項目任務型課程。
(2)結合中藥炮制特點,圍繞中藥炮制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需要,參照“中藥炮制與配制工”職業標準要求組織課程內容。
(3)調研崗位所需的中藥炮制新知識、新技術,融入行業職業資格新標準、新要求,不斷優化教學內容。
(4)以炮制技術全過程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設計。
(5)根據涵蓋整個工作過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設計7個項目,并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6)以校內實訓環境為基礎,依托專業緊密型合作企業,采取“車間課堂+企業實戰”的產學結合教學模式。
(7)采取直觀性、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全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造性等綜合職業素養。
(8)以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提高為目標,實施知識考核、技能考核及素質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在教材開發過程中,首先,與企業聯合,形成課程實施的基礎和條件;其次,課程開發團隊中有專業素養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也有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為課程開發提供了保證;第三,建立和落實課程負責人制度,制訂課程建設方案,責任明確,任務到人,確保教材編寫如期完成。
第一步,組建課程開發建設小組:由學校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業務骨干組成,這項工作已完成。
第二步,課程開發小組對企業工作崗位進行調研,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從事中藥炮制工作所需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形成學習任務,設計學習情境,制訂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組織編寫教材。
第三步,試用新教材,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推廣。
(1)紙質教材:講義、校本教材、出版教材;(2)PPT等。
遵循“必需、夠用”原則,《中藥炮制技術》盡量壓縮理論部分內容,避免繁瑣的理論鋪墊,突出實踐能力培養[1]。
6.1項目及任務內容選擇
(1)每個項目及任務后面都有教學目標、任務提出、任務分析、相關知識;都標有掌握(★)、熟悉(▲)、了解(●)符號;任務實施部分含有任務目標、工作準備、實訓安排、實施過程、任務總結;學習內容部分以表格形式呈現;思考與練習部分含有多種題型。(2)中藥炮制簡史:以在炮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本草文獻為起點,按歷史順序串聯起來,避免引用過多文獻原文,不過多描述古代曾用今已棄之的炮制方法。(3)中藥炮制基本理論:注重制則、制法介紹,縮短中藥炮制生熟理論、藥性理論和輔料作用理論的篇幅。(4)中藥炮制的目的是重點內容,應細化分類,歸納總結,語言準確,舉例恰當。(5)中藥炮制對藥物的影響: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領域,這部分內容應以炮制對中藥化學成分的影響為主,概要介紹炮制對臨床療效、方劑和制劑的影響,適當增加炮制對不良反應的影響。(6)中藥養護技術:為必須掌握的內容。(7)附錄及炮制設備圖譜部分:簡要介紹。
6.2具體內容的選擇
(1)來源:應與《藥典》的表達統一。(2)處方用名:目前,中藥名稱混亂現象日益嚴重,某些教材對中藥名稱的不規范使用加劇了這種現象,學生對中藥名稱的知曉多是從教材而來,因此,教材中只列出國家和地方標準中出現的規范名稱。(3)炮制技術:核心“必需”內容,應統一到《藥典》中介紹的方法上,確保學生學到的技能符合法定要求。(4)成品性狀:有的教材稱為“成品規格”或“質量要求”,這一內容是決定學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部分敘述與《中藥鑒定技術》重復,因此,應著重介紹炮制后飲片性狀的變化,與《中藥鑒定技術》重復的內容只敘要點。有的教材羅列大量《藥典》規定的數據,如灰分、水分、可溶物、不可溶物的含量等,實無必要。(5)炮制作用:對從事“炮制”工作的人員來說,掌握“制品”與“生品”的不同就已“夠用”,且這部分內容多與《中藥學》重復,因此,編寫這部分內容時簡單敘述炮制理由即可。(6)炮制研究:介紹中藥炮制領域“最新、最先進、最現代”的知識[2]。
緊貼貴州制藥企業生產實際,圍繞藥企生產所需技能與知識而開發,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集知識、理論和實踐為一體。
本教材依據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與工作過程,參照高級中藥炮制與配制工等職業標準及企業行業要求設計項目。學生通過項目的學習,掌握相應工作技能及理論知識,畢業后能適應并勝任相關生產崗位工作。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7.1以職業能力為核心
本教材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注重藥學服務職業能力培養,反映職業崗位需要。
7.2教學手段及方法突出職業性
本教材共有7個項目17個任務。教師主要講述基本理論,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學習知識、訓練技能、提升素質的目的。
7.3兼顧所需
為滿足部分學生求知欲,教材中增加“知識鏈接”“實例解析”“課堂互動”等小欄目,以延伸課堂內容,增加教材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高職高專層次的學生學習中藥炮制技術課程的目的是成為實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比“為什么這樣做”更重要[3]。因此,我們僅要求學生通過中藥炮制技術課程學習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繼承和發揚傳統制藥技術。參考文獻:
[1]王議憶.《中藥炮制技術》課程說課[J].光明中醫,2011,26(4):835-837.
[2]袁國卿.對高職高專《中藥炮制技術》編寫工作的思考[J].光明中醫,2015,30(10):2253-2254.
[3]高希梅,李飛,孫雪萍.高職生中藥炮制學教學體會[J].中醫教育,2005,24(3):69-70.
G423.3
A
1671-1246(2016)21-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