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胡娟娟(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體育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成都城市圈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
□李楠 胡娟娟(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體育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采用SWOT法并結合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對成都城市圈休閑體育產業進行分析,從休閑體育產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方面入手認為成都城市圈在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方面以及場館設施上有著較大的優勢,而且存在大的機遇,但是專業人才的匱乏和其他休閑產業的競爭也面臨這大的挑戰。
SWOT休閑體育產業 成都城市圈
近年來,成都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體育產業基地之一,著力打造“一核一圈六區”的城市圈,并確立了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培訓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博彩和體育旅游業等五大發展重點。但因為獨特且類似的地域環境,使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模式與產業的擴展狀態在城市圈內、外各地區的不同城市呈現出惡性競爭。遵守市場規律,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劃,在政府的引導下制定出科學、有效且符合體育市場發展的方針政策。在內外因素的刺激下能夠激發成都城市圈自身優勢的發揮,建立稟賦特色、符合區域發展、適合區域資源環境的休閑體育產業體系,從而進一步提升區域休閑體育產業的競爭優勢。本文采用SWOT法對成都市城市圈休閑體育產業的優勢、劣勢、機遇以及挑戰進行分析,指出產業發展存在的優勢以及威脅,為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1.1、成都城市圈經濟的飛速增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從收入與消費角度而言,人們收入的增加會大比例的帶動消費水平的提升。根據調查統計,成都城市圈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經濟發展趨勢良好,人民的收入水平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成都城市圈經濟迅猛發展下,同時也帶動了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1.2、成都城市圈市民休閑觀念的進步
經濟不斷增長,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高雅的休閑娛樂項目可以提高人的素養和精神文明的建設。隨著人們休閑概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重視休閑娛樂的方式。精神文化的需求成為了城市圈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從實際考察來看,成都城市圈居民對于休閑項目呈現出多元化的需求模式,就休閑體育項目而言不但是傳統的體育健身方面的需求,同時把休閑體育作為一種鍛煉身體與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的模式。目前的形勢下休閑體育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機遇。
1.3、民營類健身場所的發展以及公共體育場館設施配套齊全
近年來,私營企業的健身服務行業發展態勢良好,越來越多的健身房、瑜伽館、武術館等不斷擴展,隨處可見,對休閑體育產業進而融入社會經濟發展中提供了新的平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身意識的增強,民營類的健身服務場所以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和新潮時尚的經營項目收到廣大市民的喜愛,并且經營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經營領域越來越寬。對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2.1、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秩序混亂
現階段,成都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造成市場發展混亂,主要為:(1)很多的投資者對市場缺乏調查了解,盲目的進行大量的投資,造成產業供大于求,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進行惡意競爭,從而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經營困難;(2)目前盡管經營休閑體育產業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是普遍價格定位較高,滿足不了群眾化的市場需求;(3)由于投資者的盲目投資,缺乏市場管理宏觀調控,導致很多私營企業的休閑項目缺乏個性和創新,并且在項目的設置和空間布局上不合理,集中經營點大部分在市區繁華地段,周邊新建社區的經營點相對較少。
2.2、休閑體育產業經營效益不佳
通過對成都市的相關20余家休閑體育產業相關經營單位包括健身房、高檔健身會所、瑜伽館、羽毛球館、度假村等進行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單位效益不佳,有的處于微利及保本的狀態,效益較好的多為度假村,原因在于這些企業經濟實力相比雄厚一些,并且經營項目呈多樣化,而其他的如羽毛球館,瑜伽館等相對單一。另一方面,成都市經營規模較大的高檔健身會所效益相對較好,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會所的管理與市場開發等方面相對完善,在連鎖店的經營模式下,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以及市場信息等可以得到最佳發揮,資源得以最大利用。經營健身房效益較差的單位,原因在與場地較小,設施不夠完善,經營項目也相對單一,店面的設置相對落后。
2.3、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的匱乏
休閑體育產業作為服務行業的一部分,其經營與管理范圍較廣。戶外活動體育用品的購買與租賃、大型體育公園的管理以及體育健身場所的管理都需要專業人才或了解體育專業經營管理的一些知識。目前成都市從事休閑體育產業管理者當中,有退役的運動員,有體育院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對市場一點沒有了解的投資商,部分從業人員缺乏對市場運行以及市場經濟規律的了解,缺乏體育相關的服務營銷知識與技能,對什么是休閑體育產品以及市場存在的規律認識不充分,沒有很好的將休閑體育與市場結合起來。
3.1、成都城市圈的構建
成都城市圈的獲建是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作為西南地區的龍頭城市,應該充分發揮對周邊城市的服務、輻射以及聚集的功能與作用,伴隨著成都城市圈的構建,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戰略,區域間的合作逐漸增強,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逐漸頻繁。目前城市圈內的城市在建設各自城市的名片的同時,也更加注重與其他城市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戰略伙伴關系。這種伙伴關系有利于不同城市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也能促進休閑體育產業的 發展與進步。
3.2、休閑時代的來臨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用來休閑娛樂的支出增加,這些都促進了休閑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一個以運動休閑為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健康意識增強,精神消費增加,居民對體育的需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項目運動,對健身、娛樂、休閑以及戶外拓展等需求不斷增加,這些需求的增加是發展休閑體育的動力。
3.3、國家政策的支持、投資商的熱情加盟
自從成都城市圈建設以來,國家以及政府部分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也有很多的項目得到開發商的投資。由于國家對成都城市圈在經濟上和政策上的扶持,使投資商對城市城市圈未來發展充滿憧憬,這些投資商的投資有助于成都城市圈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建設,推動城市圈休閑體育產業的大力發展。
4.1、缺乏知名的休閑體育品牌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從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的觀念轉變,休閑已經成為人們社會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休閑體育產業順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經濟增長中的重要產業,但是從調查發現休閑體育產業還沒有成為成都市的支柱產業,休閑體育產業中缺少相應的知名品牌。截至到現在,相關的體育產品的經營規模大多偏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休閑體育產品較少,例如占有休閑體育市場領先地位的廣東省有“李寧”體育運動服裝品牌,福建有安踏、特步、361、匹克、貴人鳥、德爾惠等品牌,而成都沒有自己的招牌企業。
4.2、休閑體育產業營銷策略的滯后
休閑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快,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要想在市場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就必須具有強勁的市場營銷實力,合理運用營銷策略與手段,從而達到發展的目標。所以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在于休閑體育產業市場的成功營銷。目前成都市很多的關于休閑體育產業的經營單位對合理且有效的營銷知識缺乏,企業缺乏專業的人才,沒有讓消費者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不能很好的占有市場。
5.1、規劃優勢項目,與時俱進,重新自我定位
選擇出優勢體育產業就是要找出休閑體育產業的不同行業的發展條件的差異。成都城市圈要想選擇出優勢體育產業必須充分認識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條件、產業基礎以及投資的效率等,尋求新的發展視角,充分認識自我競爭的優勢與劣勢,明確優勢體育產業,對其進行發展。另外,成都城市圈發展優勢休閑體育產業的關鍵點應該是著力發展創新型和集群型。休閑體育產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應杜絕企業扎堆,讓高標準的企業不斷協作,各企業間的優勢資源相互利用,形成良好的合作環境,使新企業、新業務不斷產生與提高,形成優勢企業。另外和加強與專業院校的合作,培養專業人才。
5.2、重視文化引領,實事求是,構建產業發展鏈條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應具有持續性和動態性,確保資金使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大的資金支持與儲備,可采取融資以及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使社會中的其他投資商能夠看到休閑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積極對其進行投資,使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這樣可以確保休閑體育產業更好的進行發展。另外也要重視文化對休閑體育產業的影響,利用文化品牌的優勢打造核心優勢休閑體育項目,形成具有競爭力和創造力的休閑體育產業。
5.3、利用特色產業資源,因地制宜,促進體育休閑旅游業產業化
目前,四川省正在大力發展休閑產業如旅游業,結合當下居民對休閑體育的需求,推出體育旅游業作為旅游業結構調整以及旅游新產品開發的重要舉措,著重發展戶外拓展的旅游方式,發展成為全民健身和休閑體育產業開發的新曲向。從而對成都城市圈的休閑體育旅游業進行包裝與開發,是一種小投資,快回報的新途徑,拓寬休閑體育發展的新思路,使其旅游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成都市城市圈建設及大眾休閑體育工程的實施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人民收入的增加、政府的大力支持、堅實的群眾基礎以及體育場館與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促進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但是休閑體育產業市場還存在著市場管理秩序混亂、專業人才的匱乏以及從事休閑體育產業方面企業經營效益不理想等問題。因此成都市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應充分利用其優勢條件及政策的支持,大力發展休閑體育產業以及相關產業。加強市場的宏觀調控,針對休閑體育產業市場應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及管理制度,利用成都市聚集的高校,以成都市高校體育專業為依托,培養一批相關的專業人才,了解居民對休閑體育的需求,引導其積極參與,讓休閑體育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1]劉華平.21世紀初的中國休閑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0,23(3).
[2]金宗強.天津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SWOT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7).
[3]溫一帆.后奧運時期中國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0,31(4).
[4]張五平.成都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2011(09).
[5]杜霜霜.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背景下的休閑特質與休閑體育的發[D].成都體育學院,2012.
[6]馮蘊中,宋琰,張志剛.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4(1).
G80
A
1006-8902-(2016)-06-ZQ